APP下载

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0-09-16胡慢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政资源课程

胡慢华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绝不仅仅是思想的说教和理论的辨析,而应该把课堂中的理论运用到社会中去实践、检验和印证,或者从社会实践中去领悟、提炼、融合理论,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知、信、行的统一。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实施“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要求专科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要占1个学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实践教学操作性更强、实施有效,一直是思政课教学研究者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研究价值

思政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灵塑造、引导价值认同的主渠道。案例教学法无疑具有重要地位。很多思政教师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具体案例。总体而言,这些案例固然有代表性、典型性,但似乎总是来自遥远的地方、来自不同的年代,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未在社会上历练的学生而言,这些案例似乎缺乏一点鲜活性和直观性,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着眼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充分将地方文化资源纳入思政课程,必将为高职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1]。

(一)丰富课程资源,增强课程体验感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甚至是“00后”逐步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大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改变。如何把这门课上好,使之成为真正学生爱听、有获得感的课程,是思政课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如果仍墨守成规地使用“口号式”“说教式”“浮夸式”的教学方法,不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更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达不到预期的育人效果[2]。

人的学习兴趣总是从亲近的事物开始的,因为这些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具有直观性,容易产生学习联想,深化学习印象。大学所在地的文化资源,就是学生感同身受的学习资源。将地方文化资源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既让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又让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自然能产生喜闻乐见的效果,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欲放眼天下,应心怀乡土。”爱国,具体来说就是爱祖国的河山、祖国的文化、祖国的人民、祖国的历史等。这些具象的传达,无疑是从自己的故乡开始的[3]。中华民族向来有家国天下的情怀,热爱家乡与热爱祖国在情感上是一脉相承的。大学所在地是人生的重要驿站,堪称大学生的第二故乡。将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融入思想课程,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起从家乡延伸至国家的热烈情感。

(三)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时代,深受多元文化、开放文化、自由文化的熏陶,对传统的、地方的、乡土的文化反而忽视了。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知悉、体验地方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主动传承地方文化,主动立志为地方做贡献。另一方面,将地方文化资源应用到思政课程中,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地方文化的再建构过程。一届届学生必将能传承和创新,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注入积极的时代元素。

二、现状分析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一线思政课教师,认为地方文化资源的确是思政实践教学天然的土壤。学校地处具体的社会和区域环境中,要就近遴选地方文化资源,并整合引入思政实践教学过程,在资源选择、内涵提炼、价值挖掘方面尚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诸如名人、历史、风土人情等文化资源,空间上分布散乱,若未进行收集整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内涵也是松散无序的。因此,需要合理规划,使之在内涵上具有关联性,在价值上具有教育性,在实践上具有操作性。

2.当前,不少地方文化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价值意蕴挖掘不够,甚至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引领仅停留在参观的应用层面,学生以猎奇、郊游的心态完成走马观花的过程,其实践教学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去发掘在实践中接触的地方故事、地方人物、地方环境背后的精神文化,以实践引领大学生德育培养,陶冶学生的理想情操。

3.地方文化资源未能有效应用到实践教学,既是资源的浪费,也是大学服务地方价值的缺位。因此,需要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整合,对内可开辟校园文化的养成土壤,引领校园文化气质构建;对外则可加强学校和地方在教育文化方面的互动,推广地方文化,形成互助互促的良性循环。

三、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重要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不论对于思政教学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挑战和学生的时代性,我们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率。

第一,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首先,依托教材,将思政课程不同章节内容梳理重构为教学模块;其次,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其教学价值和内涵价值,有机融入相应教学模块的内容。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使之不突兀、不矫揉造作、不牵强附会,真正让文化育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实践教学体系的资料呈现则是结合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将各类资源及实践计划列入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需要教师充分研究实践教学资源和客体的特性,在不违背基本教学规律、不偏离主要教学目标的原则上,多途径、多维度地创新教学模式,解决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形式单一的问题、受益面过窄的问题、体验感不强的问题。将优秀的地方资源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两者中寻找适当的结合点。比如,在法律知识模块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法庭旁听是地方资源与课程结合的典型做法。显然在法院场景中,所有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言的。但若积极创新,在旁听之外,采用邀请法官与学生交流、座谈的形式,或者在校园内设立模拟法庭,邀请法官指导点评的形式,都会让学生觉得参与感更强,体验性更好。

第三,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方法。学生思政课程实践学习的测评,传统的做法是多采取撰写实践心得、实践报告或者实践总结的模式,这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将地方文化资源纳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建设应明确基本的评价目标,关注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侧重于过程性评价的完善和积累,尤其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否提高,以及内心的价值认同和成长等。

四、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临海市的实践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思政课的实践和体验,是对理论生命的活化。浙江省临海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本土资源。项目组选择、整合地方文化资源,纳入思政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

第一,建设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形成长效机制的保障。为了让思政课实践教学稳定、持续发展,项目组建设了一批立足临海市、辐射台州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部分基地如下表:

实践教学基地教育价值地方文化资源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江南长城、临海市博物馆、一江山岛纪念馆人伦教育台州医院、社会福利院、特殊教育中心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教育紫阳文化街、大陈岛垦荒精神、和合文化新时期经济发展教育港口建设、汽车企业集团、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法制教育基地地方检察院、法院

实训基地建设和挂牌加强了学校和地方的互动联系,在资源利用、人文教育、传播途径等方面相互启发,也彰显了职业院校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社会价值[5]。

第二,精心设计系列实践主题。本项目是实践教学的研究,研究内容是实践,研究过程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对现有区域文化资源进行分析、选择、整合、归类,结合思政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教学内容,把握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问题,灵活寻求实践过程中的突破。让实践主题系列化、关联化、递进化。好的实践主题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需要挖掘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内涵联系。项目组依托实训基地,设计系列实践主题,纳入教学计划,更显示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江南长城是抗倭军事建筑,兼具防洪功能。在实践教学中,固然要让学生领略其建筑之美、知晓其防洪价值、了解其军事功能,更需要深入引导,让其彰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类似的,“和合”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贯通,港口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呼应关系,吉利汽车崛起与民族工业振兴的相互印证等具有内涵的实践活动,都充分说明精心设计的实践主题能带来实践活动的价值升华[6]。

第三,提供丰富的实践样态。学生专业不同,实践内容不同,教师气质不同,实践教学的样态就有所差异。项目组倡导教师提供多样化实践方式,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样态,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对于历史古迹类,教师采用体验式实践教学,让学生去亲自感知和体验客观真实的史迹文物,触发内心对祖国悠久历史的情怀;对于历史名人、民俗风情等,教师采用研究式实践教学,让大学生观摩文艺作品,参与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学术活动,甚至是专业创作;对于自然风景、民生景观类,教师采用欣赏式实践教学,让学生观赏风景的自然美、景观的人文美,体验地方特色,接受文化熏陶[7]。

第四,组织实践活动成果展演。思政课实践教学,决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也不是实践活动结束,就意味着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已完成。思政教师精心安排,在系列实践活动结束后,开展了复盘总结、归纳提炼的工作。根据实践内容和样态,收集总结素材,在学院开展大型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学生兴趣盎然,分组排练,准备了播报、舞台剧、朗诵、歌曲串烧、微视频等各种形态的表演,将实践教学中所见、所思、所得在舞台上精彩演出。成果展演活动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激发了他们的进一步思考,并让实践成果受众面更广,教育意义更大。另一方面,展演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研究展演内容、讨论展演形式、设计展演过程、组织合作排练,无不是生动的实践教学体验,深受学生欢迎,也具有教学价值。

第五,建立与实践教学适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思政课程实践学习不能简单地采用终结性评价,项目组精心策划具体活动过程,注重掌握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动态数据,把握学生实践学习节奏,把过程表现、互动情况、体验心得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使评价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获得感。

五、结束语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博物馆、文化古迹、纪念馆,甚至是工厂、街道、社区等参观调查,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意义重大,成效明显。

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是贯穿一生的主题。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查阅资料、实地调研、撰写研究报告的活动中,走出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用手去触摸社会实物,用眼去观察社会现象,用心去感悟生活规律,用脑去思考人生价值,是他们由“学生人”转向“社会人”的重要通道。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养成的个体在调查、整理、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对地方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带来新的视角和形成思想碰撞,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深刻领会、主动挖掘地方资源的价值意蕴和文化精神,从而增强继承民族文化、发扬优良传统的个人自觉。

猜你喜欢

思政资源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