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
2020-09-16黄芮
黄芮
四川博物馆
一、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原则分析
(一)丰富性原则分析
博物馆内收藏着历朝历代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一个朝代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博物馆的功能便是将有形的载体展现于世人眼前,并将其所蕴含的价值信息传播给全人类。丰富性是博物馆最为基础的原则,文物经过展示,可以让大众欣赏其巧妙的工艺、大师们的高超技巧,以及其所反映的价值体现,并且能让大众通过对博物馆展品的认知,对自身文化素养和眼界有着深层次的拓展,这不仅是大众参观博物馆的最基本的期望,同时也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基本的社会作用。
关于其丰富性原则,实质上含有多重维度,最为浅显的维度层面便是展品的丰富性,即是将多种展品陈列,让大众可近距离观察,以此获取陈列展品想要传递的价值信息。除此之外,深层次的维度层面则含有体验的丰富性,也就是大众在参观陈列展品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体验,让其从认知程度、视觉和思想等多层次受到文化的熏陶,如此在参观博物馆后方可对陈列展品的价值及其所蕴含的思想留有强烈的印象。
当前,大多数博物馆暂时只能达到展品的丰富性,且这一丰富性仅局限于数量,同质化展品现象严重,初看时也许会让人耳目一新,只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但当大众对其有着一定的了解后,无法从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内涵,很快会产生审美疲劳。由此可见,同质化展品的数量并无法将其丰富性优势进行充分的体现,反而会让大众觉得无趣,影响博物馆的形象及收益。
(二)实效性原则分析
若是说丰富性是为了展现出博物馆收藏丰厚,是一种宏观层次,那么实效性便是其微观层次,其意义在于陈列展览时可以吸引大众眼球,且让其对展品的文化价值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等有着更为深层次的了解,提升其文化素养。一般而言,不论是什么规模的博物馆,其均会收藏或多或少的珍品,也许这些藏品的价值不一,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都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王朝的思想结晶所在。因此,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博物馆人员应将其精华部分展现于众人面前,让其可以更为直观更为清晰的了解藏品的文化价值。若是陈列方式不当,大众是很难感受到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便意味着博物馆陈列展览没有达到原先想要完成的文化沟通作用,这属于低效的陈列展览。
除却展览成效难以满足大众欣赏需求之外,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实效性上还存在功能过剩的问题。比如其规划了大范围的展馆面积,可陈列大量的展品,不过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空间设计,以及缺乏对大众观赏陈列展览的引导策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使得本应经过精心设计的展品,如明珠蒙尘,放置于人迹罕至的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体的展览效果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博物馆陈列展览所体现的实效性原则,应对效率进行充分的思量和考虑,合理安排陈列展览的空间,并优化各方面的配置资源,以此最大化的展现出陈列展览的展出效果。
二、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丰富性的策略
(一)优化陈列展览的结构
一件工艺制品需重视流程结构方可成型,陈列展览同样如此,其结构应如制作工艺品一样,讲究逻辑性,就好像蒙童识字一般,先从最为浅显的字句着手,待其理解后再加深其意义。大众在参观博物馆陈列展品其实也是如此,只有其陈列展览的结构合理,大众才能从0到1具有层次感的理解展品所体现的意义。因此,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制宜,以自身场馆的定位对展览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优化。
比如,对于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其可以线性的编年史结构对展品进行陈列,以朝代为节点,让大众淌洋于历史长河中,如此可在其脑海里形成一条清晰完整的历史脉络线,有助于其对陈列展品的了解。对于规模较大的博物馆,由于其藏品较多,极易让大众不明确重点,因为他们在参观不同时代的展品时,并不具备其差异性的基础知识,如果仍旧采用线性陈列的方式,很容易让其感到身心疲倦。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博物馆可对陈列展品根据空间划分进行合理布局,在保持各展品独立性的同时,在区域间又形成一定程度的连接网,将两者间的共同性呈现出来,后可展现其不同之处,如此有助于大众产生沉浸式的体验,实现了参观陈列展览的多样性。
(二)举办多元化主题展览会
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形态在多元化的发展路程上愈走愈远,单一的元素很难引起大众的兴趣,只有不同领域、不同文化的多重融合,才能吸引人们眼球,让人萌生耳目一新的体验。博物馆作为文化产物的聚集地,自然可以采取多元化思路,将不同主题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以此举报多元化主题展览会,让陈列展览的主题更为丰富,以此展现多样性的思想文化。在这一方面,当前已有诸多博物馆正在实行,并达到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效果。
比如,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为例,当地博物馆以其为基础,将展区附近民居及耕地进行合理利用,构建了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环境”为主题的陈列展览形式。如此,大众不仅可以参观孙中山故居,感受其中氤氲的文化气息,而且还可进入农业展示区,更深层次的了解国父孙中山的成长的社会环境。在农业展示区中,人们不仅可以近距离的感受自然之美,以及劳动人民是如何进行农业生产,而且还可处于大自然中,远离城市喧嚣,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参与劳作,获取多层次的亲身体验。博物馆对于该主题的构建,打破了藏品必须被收藏在博物馆的局限,而是以大众瞻仰名人风采及满足其提升文化眼界的需求为基本结构,从而构建出一套完善的陈列展览体系,真正做到让展品和活动深入人心的作用,不仅达到了更好的展览效果,而且也可以让大众从内心深处得到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实效性的策略
(一)控制陈列展览的规格
博物馆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面积过小会让人感觉无趣,反之则让人感到疲倦,因此,对于陈列展览的规格只需做到得当便可。这样不仅可以让其保持愉悦的观赏心态,而且也不会由于展区面积过大而觉疲惫。陈列展览的数量也应进行优化,毕竟参观时间有限,应尽可能让其拥有足够的时间对展品的文化信息进行消化和理解。若是展品过多,不仅让人感觉眼花缭乱,无法辨别重点,而且也无法对其完全理解,相当于白来一趟。只有对展品规格和数量进行控制,才能让受众明确参观重点,深度理解陈列展览的意义所在。
比如,博物馆在对陈列展览的区域进行规划时,可将主要的经典展品放置于展馆中心处,配以现代多媒体设备对其故事、基础知识、价值和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讲解,以此增加受众对展品的理解程度。如果展品为文物碎片,可通过3D绘图技术对原文物的完整形态进行复原,将其功能和效果进行模拟。以现代化科技进行演示,不仅可以让陈列展览作为受众获取新知识的场地,而且还可以达到节约空间和成本的作用。
(二)结合大众需求举办展览会
博物馆收藏再多的展品,不将其展示给大众,为其提供思想文化服务,毫无意义,只有将展品所含有的文化价值信息传播给大众,方能实现其自身价值。长久以来,博物馆犹如古代的文人风骨,曲高和寡,由于无法将展品的文化信息输出,大众只得对其敬而远之。实际上,对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其离不开大众的需求,因此,博物馆可基于本地人的实际情况,并研究目前大众品味,举办针对性更强的展览。
比如,博物馆可以对当地特色文化作为基础,让进入博物馆的受众可以身临其境般的直观感受当地历史文化。同时,也可引入社会热点,将其与展品的文化特性进行结合,满足受众对热点的好奇心,并加深其对展品的了解。除此之外,针对大众心理,强化陈列展览的观赏性,比如通过光效和旋转台全方位的展现陈列展品的精美度,或者以现代三维技术通过对展品所处时代环境进行适当还原,在短时间内可让观众有整体印象。只有当博物馆以大众体验的方式对陈列展览进行策划,才可真正实现其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丰富性和实效性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展品不应只作为藏品,将其面向世人,才是真正发挥及体现其价值所在,因此,博物馆应以大众群体作为对象,以其需求完善和改进陈列展览的空间布局和主题思想,对其所蕴含的内涵和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丰富展现,通过最优方式将其文化传播大众,如此才能从本质上体现陈列展览的丰富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