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航标配布要点和优化
2020-09-16金小男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
金小男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
目前在建的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连云港区25 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 10 万吨级航道基础上增深、拓宽、延长而成。二期工程航道呈“人”字形布置,由外航道外段、外航道内段、徐圩航道组成,其中外航道内段连接连云港区,徐圩航道连接徐圩港区,外航道外段为两港区共用航道。航道的航标配布也是在上述一期工程航道的助航标志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图1)。
1.航道布置
1.1 进港航道
1.1.1 外航道外段(Y-E)
航道轴线走向243°-063°,长35.6km。航道宽度345m,设计底高程-23.0m,设计边坡1:7。
1.1.2 外航道内段(A-W-Y)
全长17.3km,其中A-W轴线走向292°-112°,长1.4km,W-Y轴线走向243°-063°,长15.9km。航道宽度285m/340m,设计底高程-22.5m,设计边坡1:8。
1.1.3 徐圩航道(X-Y)
航道轴线走向196°-016°,与外航道成47°夹角,航道长17.6km。航道宽度 350m/380m,设计底高程-22.5 m,设计边坡上层1:7下层 1:5。
1.2 航道转弯段
本航道共有2处转弯,外航道内段W转向点:转向角49°,转弯半径3500m;徐圩航道Y转向点:转向角47°,转弯半径3500m。
2.航标配布如下
2.1 航道口门标志
新设1 艘灯船作为航道口门标志,灯船设置在航道轴线向外延长线2n mile处。
2.2 航道侧面标志
2.2.1 外航道外段
航道宽度345 m,设标宽度505m,同侧设标间距约1.6nm,共设置航道侧面灯浮标25座,即1#-25#灯浮。
2.2.2 外航道内段
航道宽度285m/340 m,设标宽度445/500m,同侧设标间距约1.2nm。共设置航道侧面灯浮标 16座,即27#-41#灯浮标;其中 Y 点附近外航道与徐圩航道交汇处灯浮标性质为推荐航道左侧标志,即26#灯浮标。
2.2.3 徐圩航道
航道宽度350m/380m,设标宽度 510m/540m,同侧设标间距约1.4nm。共设置航道侧面灯浮标14座,即102#、104#-116#灯浮标。
图1 连云港港30万吨航道示意图
2.3 导标
连云港外航道中线导标3座,外航道中线远端前、后导标,外航道中线近端后导标,导标灯为同步闪。徐圩航道中线导标2座,连云港徐圩航道中线前、后导标,导标灯为同步闪。
2.4 无线电标志
在外航道新设的口门灯船、1#、2#灯浮标上分别增设1座 AIS航标,即LIANYUN GANG1和LIANYUN GANG2。在新设的口门灯船上增设1座雷达应答器和AIS航标1座,调整左侧标AIS虚拟航标LYG 42 HAO,外航道中线近端后导标设1座雷达应答器,徐圩航道中线后导标设1座雷达应答器。
3.航标配布优化建议
连云港港航道为人工航道,固定标志较少,船舶在航道内航行的主要风险是发生搁浅和碰撞,突发的能见度不良对操纵能力受限的大型深吃水进出港船舶是严重的安全威胁,针对船舶的航行风险和助航需求,提出航标配布优化建议如下:
图2 徐圩航道分岔处Y转向点
3.1 航道口门标志优化
航道口门标志是船舶辨识进入、驶离航道以及转向的重要参照物,新设计建造的灯船应充分考虑到现行的《中国海区灯船及大型浮标制式》(GB 15359—1994)自颁布执行距今已 20 余年,部分指标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在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满足该标准前提下,适当引入行业新技术,实现国际化接轨。建议:配置射程不小于10nm的灯器、应急备用灯和灯器平衡器;配置雷达应答器和反射面积不小于80m2的雷达反射器;配置实体AIS航标,且作用距离不小于10nm;提供IMO(国际海事组织)确认的MS(海事服务),如MS14(气象信息)服务、MS15(实时水文和环境)信息服务;设置CCTV视频监控、排放控制和限硫监控等模块。
3.2 航道侧面标志优化
(1)建议在3#-12#灯浮之间的航道两侧底边线上分别设置4座A IS虚拟航标,性质为航道侧面标志,与两侧的实体侧面灯浮标等间距错落设置,标示航道的两侧底边界线,克服外航道外段导标不能全程有效覆盖航道的不足,也能在能见度不良突发时为船舶提供有效的助航服务。
(2)从连云港港25万吨级航道初始段灯浮标助航效能来看,建议在外航道外段1#-12#侧面标采用Φ3.0m 钢结构深水电浮标,可以增强灯浮标的日间显形效果、提高夜间灯光焦面高度、弥补外航道外段同侧灯浮标设标间距相对较长的不足。
(3)航道标志编号名称统一。徐圩航道灯浮标是从102#开始编号,但103#编号现己在连云港老港区的东方位标上使用,2座标志不在同一航道,为统一航道编号,避免引起歧义,建议现103#方位标改变编号;另AIS航标名称应按要求规范统一,外航道外段1#、2#灯浮标新设的AIS 航标名称为LIANYUN GANG1和LIANYUN GANG 2,而42#灯浮标的AIS虚拟航标名称为LYG 42 HAO,建议连云港港的AIS航标名称统一使用LIANYUN GANG后加编号。
3.3 航道导标优化
连云港航道内外高差大、横流大、航程长,为保障连云港外航道内段集装箱和散货船双向通航安全,建议尽快开展外航道左、右侧导标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现设置在外航道中线近端后导标上的雷达应答器,受附近旗台山VTS监控雷达电磁波干扰和地形影响,不能在船舶雷达上正常显示,失去了助航作用,建议将现雷达应答器改造为大功率定向天线远程雷达指向标,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作用距离。
3.4 徐圩航道分岔处航标配布优化
徐圩航道分岔处的Y 转向点是船舶进出连云港区和徐圩港区的交汇点,进出港船舶在此形成了多股交叉相遇态势,是船舶发生碰撞的高风险区域(图2),在对该水域航标效能测试过程中发现,当船舶从徐圩航道出港驶近Y点附近时,该区域内的多座红色航标灯光在一个观察截面上相互干扰严重,驾引人员不能一目了然地识别各航标,极易形成碰撞危险,建议将26#灯浮由推荐航道左侧标改为东方位标,灯质为白光VQ(3)5S,清晰地标示航道分岔,提高航标的识别效果,防止因错认航标而发生事故。
4.结束语
航标配布对船舶的安全航行十分重要,在实践中,要根据水域实际情况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形成视觉航标系统和无线电航标系统的互补,达到航标对重点水域包括航道进口处、起始段、转向段等高风险水域的全面精准覆盖,为船舶提供可靠有效的助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