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办《红星》报的担当精神及其对办好党报党刊的启示

2020-09-15肖雪莲

邓小平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星邓小平

【摘要】邓小平主编《红星》报,力克时艰、勇担重任,大刀阔斧、改革创新,服从大局、坚持原则,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体现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邓小平办《红星》报的担当精神对促进我国党报党刊的发展,增强意识形态建设、坚定“四个自信”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增强大局观念,深刻认识新时代党报党刊的重要意义;培养创新思维,办出党报党刊自身特色;发扬工匠精神,对编校质量精益求精;关注理论热点,提升编辑学术水平。

【关键词】邓小平;《红星》报;担当精神;党报党刊;意识形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4-0023-10

【作者】肖雪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研究》编辑,四川成都610072

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体现着党员千部的胸怀、勇气和格局。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①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的光辉典范。他的担当精神,在他早年担任《红星》报主编时就得到充分体现。

一、《红星》报概况

《红星》报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和当时的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及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斗争》合称为中央革命根据I地的“两报一刊”。该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红都”瑞金,1935年8月3日停刊,前后历时四年,累计出版150期(以中央档案馆收藏为据)。①《红星》报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年12月到1933年5月,张如心任主编,出版35期;第二阶段从1933年8月到1935年1月,邓小平任主编,出版74或75期;第三阶段从1935年1月到1935年8月,陆定一任主编,出版10多期。②从数据看出,邓小平任主编时期是《红星》报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红星》报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红军建设,活跃红军生活的阵地”③,为提高广大红军将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丰富红军生活、鼓舞队伍士气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邓小平办《红星》报的担当精神

邓小平办《红星》报的担当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力克时艰,勇担重任

邓小平是在党和红军的革命事业面临严峻形势、其个人遭受政治上的严重打击、《红星》报陷人发展困境的情况下主动要求负责《红星》报的。

1931年7月,在对中央苏区发动两次“围剿”失败的情况下,蒋介石又调集30万兵力,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人”的战术,分三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人”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再一次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但这时期,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中央领导层发生了变动,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逐渐受到排挤,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在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面临严峻形势。

随着王明在党内推行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1931年在广西百色担任红七军政委的邓小平受到以王明为首的中央的冷遇。同年5月,邓小平请求到苏区工作,获得批准后于8月到达江西瑞金,先后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兼江西省军区第三分区政委,全面领导会昌地方工作。在此期间,邓小平坚持执行毛泽东制定的正确路线,坚决抵制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左”倾主义错误路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因此受到以王明为首的中央的排斥和打压,继而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邓、毛、谢、古”事件,邓小平因为拥护和贯彻毛泽东的革命路线而受到“左”倾宗派主义的围攻、批判。1933年,邓小平被撤销了会昌中心县委书记职务,调任相对无实权的江西省委宣传部长。同年5月5日,邓小平被撤销了这一职务,并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贺昌同情邓小平的艰难处境,将其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但这一职位是虚职,一心想为党和军队多做些实际工作的邓小平主动要求调换工作。由于总政治部的职权和工作范围的限制,邓小平被分配到总政治部下属单位宣传部任千事,负责主编《红星》报。

在邓小平任主编之前,《红星》报发展已进人困境。虽然该报负责人在1933年3月曾经尝试改版,从四开纸改为三十二开纸印刷,但还是于同年5月正式停刊。邓小平上任时,该报已停办三个月之久。处于停刊中的《红星》报急需一位有能力、有经验的主编给报纸带来新的活力。

面对艰难的革命局势、恶劣的政治环境以及个人政治上的沉重打击,邓小平不妥协、不退缩,不消沉、不抱怨。他始终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以对党和红军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胆识和气魄,勇敢地担任《红星》报的主编,充分体现了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的精神。

(二)大刀阔斧,敢于创新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①邓小平走马上任以后,没有丝毫犹疑徘徊,马上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原来报纸基础上,从栏目设置、内容编排和整体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把《红星》报办得有声有色,成为“当时红軍一流的报纸,深受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欢迎”②。

第一,栏目创新。上任以后,邓小平根据办报宗旨、党和红军的实际需要对栏目进行了丰富和扩展。除保留原有栏目如“社论”“要闻”“急电”“前线通讯”“国际时事”等,还先后开设了“党的生活”“军事常识”“列宁室”“红军生活”“捷报”“红军家信”“卫生常识”“铁锤”“法厅”等17个专栏和副刊。每个专栏和副刊内容丰富,各有侧重。例如:“列宁室”主要是刊登革命理论,目的在于提高红军各级指战员的理论水平,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探讨;“法厅”主要是宣传法律知识,对广大官兵进行法律宣传、报道军法处罚案件等。

第二,内容创新。邓小平对报纸内容进行了丰富,除刊登中央及军委的各项决议、指示和主要领导人的文章外,还大量报道各种消息、战况,起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此外,还刊发了许多知识性内容,例如军事军械知识、防病治病知识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红军指战员介绍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如什么是阵地战、游击战、堡垒战和地雷战等,也包括一些武器保养和战地救援知识。报纸还登载一些生活常识,甚至还有山歌、漫画、曲艺、谜语和趣味问答等。这些内容既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又拓展了红军指战员们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作战技能,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很好的军事效益和思想文化效益。

第三,形式创新。邓小平在主编《红星》报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形式上的创新,立求做到版面活泼、图文并茂。他十分注重插图、漫画的运用,在“评论”“新闻”等文章旁经常配一些插图、绘画或术刻漫画等,使版面显得生动活泼,贴近群众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宣传效果。为了内容醒目和版面活跃,邓小平常常用手写标题,“那些手写的标题,是他写下后,由别的同志在木头上刻下字模,再印到报纸上去的”。

第四,工作方式创新。邓小平主编《红星》报时编辑部长期只有两三个人,由于任务繁重,人手有限,邓小平在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他积极倡导全民办报的方针,发动广大红军指战员参与办报。据记载,《红星》报拥有一支5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②在这些通讯员中,既有党和军队的高中级干部,也有基层连队的千部和战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培养和提高通讯员队伍的写作能力,邓小平在《红星》报上专门开辟了“通讯员”专栏,刊登文章指导通讯员如何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由于他擅于调动红军指战员们的积极性,报纸办得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千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广大军民的欢迎,在邓小平任主编期间,报纸的发行量迅速增大,仅1933年发行就达到17300份。③

(三)服务大局,坚持原则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④坚守立场、明辨是非是编辑最基本、最重要的品格。邓小平在主编《红星》报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于党和红军的中心工作,体现出服务大局、坚持原则的担当精神。

首先,服务于党和军队的中心工作。《红星》报的宗旨是为党、红军和人民群众服务。邓小平主编《红星》报时,把《红星》报“办成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红军建设、活跃红军生活的阵地”同。邓小平重视党和红军的理论武装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红军指战员加强理论学习。他在《红星》报中开辟了“列宁室”副刊,连载《苏联红军之道路》等重要理论文章,介绍苏联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经验。此外,《红星》报还经常发表周恩来、朱德、罗荣桓、陈毅等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的理论文章,对指导和推动全党、全军的理论学习,提高广大红军指战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星》报刊发了大量评论、社论和新闻,发挥党的“喉舌”作用,为党和军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邓小平通过设置“响应红军号召”等专栏,报道红军执行中央各项决议的情况,发挥报纸的政治导向功能。《红星》报还刊登了许多鼓舞士气、解决红军实际困难的文章。例如,红军长征时,物资极度匮乏,又遭到敵人的围追堵截,士气一度十分低落,每天都有人“开小差”。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红星》报先后发表了《加强巩固部队的工作,彻底消灭开小差与个别投敌的现象》《怎样解决草鞋问题》《为筹足粮食而斗争》等文章,一方面鼓舞了红军士气,坚定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又对红军所面临的具体困难进行深入报道并作出具体指导。《红星》报及时的宣传动员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和动力支持。

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正确路线。主编《红星》报期间,邓小平始终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想方设法宣传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甚至刊发毛泽东亲自撰写的文章。邓小平上任不久,1933年8月14日《红星》报刊发了一篇署名“子任”的题为《吉安的占领》的文章。该文章是邓小平找毛泽东特约稿件,文章系统总结了1930年10月毛泽东果断纠正李立三的“左”倾主义错误路线,指挥红一方面军在第九次攻打吉安战斗中取得胜利的主要经验。当时王明已掌握党和红军的最高I领导权,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受到排挤,邓小平自己也因此受到牵连而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他置个人前途命运于不顾,坚持在《红星》报上发表毛泽东的文章,体现了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坚持原则、无私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使命担当。

(四)求真务实,精益求精

邓小平在主编《红星》报期间,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面对繁重的编辑工作任劳任怨,对稿件的修改精益求精。可以说,“每一期、每一份报纸,都凝结着他的心血、汗水和智慧”①。

首先,对繁重的编辑工作任劳任怨。很长一段时间《红星》报只有两个工作人员。作为主编的邓小平身兼数职:新闻采访、编辑、评论员、刻蜡板、校对、油印、发行等,其工作之辛苦可想而知。长征途中办刊条件更加恶劣,他们带着印刷工具、纸张与部队一起爬雪山、过草地,面临随时可能会发生的战斗。他们一边走,一边采访并完成组稿,每当队伍停下来,他们就抓紧时间编排、刻印、分发。“就在这样紧张的行军战斗中,从1934年10月20日至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遵义的仅70多天时间,还编印了七八期。”②邓小平全身心地投入《红星》报的工作,“一字一句,一点一滴,十分认真地、全心全意地做好这份工作”①。1972年12月9日,邓小平回到瑞金,深情地回忆当时办报的情形。当有人问当时编辑部有多少人时,他笑道:“少着呢。我手下就一个通讯员,我就是编辑。”②

其次,经常亲自动笔写稿。邓小平多次亲自撰写文章。《红星》报上刊登了有很多没有署名的社论和文章,都出自邓小平的手笔。这些文章充满战斗性,政治思想成熟,显示了很高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若千年后,邓榕拿着中央档案馆收集的整套《红星》报问邓小平哪些是他写的,他一挥手,说:“多着呢!谁还分得清楚!”③邓小平的文章以简洁著称,这一语言特色在其著作《邓小平文选》(三卷本)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应该就是这阶段不断练笔而形成的特有的写作风格。

最后,重视新闻的真实性。邓小平在主编《红星》报时,非常注意稿件内容的真实性。他要求通讯员写稿时务必核实事实,做到真实准确。有一次,他发现江西军区某通讯员报道“扩红”问题有虛假成份,随即在《红星》报的“铁锤”专栏以《骗谁》给予了严肃批评。

对邓小平在办报中尽职尽责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读完全套《红星》报的邓榕作了最真实而细致的描写,“翻开《红星》报,你就会到处发现父亲的字迹”,从不显眼的小的内容都可以看出,邓小平在编辑这份报纸时,“真是把全身心的力量都使上去了”。④邓小平的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将成为人们永久的楷模,更是今天报刊工作者最鲜活、最真实的榜样,对当前办好党报党刊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学习邓小平担当精神办好党报党刊

党报党刊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以纸媒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各级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的主要工具。“在国际共运史上,共产党的活动与党报党刊相伴而行;执政的共产党领导党报党刊成为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惯常现象。”⑤与其他各种传播媒体相比,党报党刊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处于主导和引领地位。

然而,在新时代,由于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人们阅读习惯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纸媒发行量连续多年下滑,部分党报党刊也面临用户订阅量少、发行量小、广告额缩小等问题。此外,由于企业改制,党报党刊企业由于效益变差人员待遇降低而导致人员流失、企业规模缩小。有学者2016年开展了对福建省重点党报党刊的问卷调查,得出党报党刊面临覆盖率和利用率双重走低的瓶颈的结论。①党报党刊是不可替代的舆论宣传I主阵地②,学习邓小平办报的担当精神,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开拓思路,提高党报党刊质量,增强其引领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重塑党报党刊新辉煌,既是时代的紧迫要求,也是每一个党报党刊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一)增强大局观念,深刻认识新时代党报党刊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邓小平能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冒着风险、倾尽全力去办好一份已停刊数月的报纸,根本原因是他始终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信自己的工作对于党和红军的革命事业意义重大,这是他能克服办报过程中人员不足、经费I不够、稿源缺少等一系列困难的动力源泉。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改革发展处于关键历史时期,办好党报党刊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刻认识其重要性I是辦好党报党刊的前提。

首先,党报党刊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③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好,但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人们的思想日趋多元,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政治儒学等错误思潮的政治诉求日益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尖锐而复杂的斗争。党报党刊肩负重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阐释和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关涉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敢于交锋,明辨是非,坚守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

其次,党报党刊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直面改革中的硬骨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党报党刊必须认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党和政府工作难点、重点和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热点,总结历史经验,破解时代难题,进行理论创新,全力服务社会。

最后,党报党刊是凝聚民心的重要工具。党报党刊是党密切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用权威的声音向民众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在关键问题上引导舆论,澄清错误、弘扬正气,凝聚民心、形成合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二)培养创新思维,办出党报党刊自身特色

特色是报刊的生命。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在任何行业都是没有出路的,党报党刊更是如此。邓小平能把《红星》报办成一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报纸,与他始终坚持创新理念是分不开的。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为突破党报党刊发展的现实困境谋求发展新路,创造党报党刊新格局。

第一,树立新理念。理念创新是党报党刊创新发展的关键,有了新理念,才能有新思路和新举措。要在坚持报刊宗旨的前提下,强化“质量优先”原则,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构建党报党刊新格局方面,要注意进一步发挥党报党刊的传统优势,如长期形成的品牌效应,信息提供的权威性、独家性和广泛性,专业化的新闻队伍,丰富的办刊办报经验等,将报刊做大做优做强,强化党报党刊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找准定位,积极与其他媒体配合,取长补短、协调发展,发挥传媒的系统效能。

第二,办出期刊特色。党报党刊要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由高地迈向高峰,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求发展。要在遵循报刊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容创新。首先,精心设置栏目。邓小平在办《红星》报时,在栏目的设置上下了很大功夫,既保留了传统的优势栏目,又根据党和军队的中心任务,增设了17个新栏目。当前,党报党刊要根据中央工作部署不断关注理论热点,在栏目设置上不断完善。做到巩固基本栏目、强化特色栏目,根据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变化,及时设置新栏目,力求紧密关注时代话题、引领舆论潮流,始终站在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的至高点和最前沿。其次,要精心选题。选题决定着政治理论I宣传的方向,同时也决定着政治理论宣传的质量与普通民众的关心程度。要从具有理性思考价值的新鲜事物中、从政治理论与现实情况的结合上、从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上去选题,这样的选题才会既有问题意识,又有理论深度,还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再次,要积极组织稿源。优质稿源是报刊生存、发展的基石。邓小平能将《红星》报办得红红火火,就与他善于调动全体红军指战员的办报热情、能多方组织稿源紧密相关。新时代,党报党刊要把组稿工作作为报刊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多种渠道、多方组织稿源。既要向国内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党政要员约稿,又要向改革第一线的基层政府官员约稿,还要重视发现和培养中青年作者,如各大高校的博士、讲师等,鼓励他们和报刊长期合作。最后,要切实转变文风。党报党刊在文风上要切忌“假、大、空”,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正如马克思所言,定要搞清楚“群众对目的究竟‘关注’到什么程度,群众对这些目的究竟怀有多大‘热情’。‘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①。报刊登载内容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凸显党的观点和理论主张,加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力度,善于从普通民众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的一些重大事件,避免空洞说教。同时,要深人基层开展调查实践,多用事实说话,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在语言表述上,要提倡个性化、有鲜明特色的用语模式,使报道更加活泼、生动、接地气。如《人民日报》在“十八大特刊”,上针对不良思潮影响的批评,就用了“拼爹”“属丝”等网络词汇,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

第三,创新形式。邓小平办《红星》报时,从形式上对报纸版面进行了较大创新,使版面活泼,标题醒目,增强了报纸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全媒体时代办刊办报也要进行形式创新,加强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技术,利用好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编辑个人朋友圈,以更加快捷、便利、经济节约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阅读需要,从而扩大党报党刊的影响力。

(三)发扬工匠精神,对编校质量精益求精

邓小平办《红星》报时,力求精益求精,全身心地投入办报工作,这给当前办党报党刊以有益的启示。党报党刊不同于一般的大众传媒,是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指导的重要载体,要“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O具有鲜明、绝对的政治性和权威性。因此,党报党刊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编校质量精益求精,严把政治关、思想关和文字关,坚守党报党刊的政治使命和社会担当。

第一,避免知识性错误。要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作者的表达是否准确、用语是否恰当,尤其要注意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讲话是否理解准确、引用是否恰当等,绝不能出现歪曲理解、断章取义等错误,否则将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破坏党报党刊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第二,立求报道准确真实。邓小平在办《红星》报时,尤其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党报党刊代表党的声音,是党的喉舌,在做新闻报道或理论分析时,必须在细节、深度、准确性、真实性上下功夫。此外,党报党刊可以针对一些重大事件或热点话题做其他媒体做不到的即时性、深入性剖析,不仅做“传声筒”,更要做“手术刀”,力求精准发声,引导舆论。

第三,要对文字严格打磨。党报党刊的语言本身就较为严谨,对文字要求极为严格。在稿件加工过程中,更要做到耐心细致,从标题到分析框架,从字词、段落到标点的正确使用,每一处都需要认真打磨,不能有丝毫马虎。

(四)关注理论热点,提升编辑学术水平

邓小平在办《红星》的时候,经常亲自撰写社论和新闻,展现出他对党和红军工作热点的精准把握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党报党刊编辑必须不断学习,关注理论热点,提升自己学术水平。

一方面,要关注理论热点。理论热点不仅是报刊的基本要素,更是报刊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家报刊如果无视理论热点,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根据,更谈不上办报办刊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党报党刊必须及时关注、准确把握和精心安排I理论热点。我国的理论热点通常是由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所推动而形成的,在这些重要节点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文章是提高党报党刊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编辑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编辑要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并围绕本专业尽可能拓展理论视野,掌握自身业务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理论动态,了解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及他们的关注点。要充分关注学术咨询与服务平台,如学习强国、中外学术情报、科学网、社科期刊网、知社学术圈等微信公众号,要紧跟国内外理论动态、研究热点焦点、前沿成果、重要观点,解读行业最新科研政策、实践新动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挑选和把握各种类型和选题的文章。同时,编辑要勤于练笔。报刊编辑一般都有较高学历,但因为编辑工作事务繁忙、琐碎,常常会因为时间碎片化而忽略了写作。要克服惰性,统筹安排时间,抓紧时间多练笔,做到编I研结合,成为能写能编的专家型、复合型编辑。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时代呼唤党报党刊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执着的专业追求,勇敢担当历史使命,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彰显中国风格、贡献中国智慧、传递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方向指引和動力支持。

(责任编辑梁灏)

猜你喜欢

红星邓小平
红军战士,潘冬子!
红星闪闪迎国庆
闪闪的红星之红星小勇士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闪闪的红星
闪闪红星照我心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