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病从手入”

2020-09-15孙清廉

家庭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疱疹口病

孙清廉

许多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均由手传播

研究表明,许多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如痢疾、肠炎、甲肝等,大多是由手至口传染的。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传播的“手足口病”与各型“流感”(如甲型H1N1流感)往往都是“病从手入”。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很多,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最为常见。2008年发生在安徽以及后来发生在河南等地的疫情,主要就是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一般起病较急,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患儿初起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并常伴有咽痛、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热时体温多为38~40摄氏度,热程为4~7天。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与扁桃体上,并很快变成小溃疡。孩子流口水、吃东西时会感到疼痛,表现为哭闹、烦躁、不爱吃东西等。过1~2天后,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也会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变为小疱疹。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嗜睡、头痛、频呕、抽搐、烦躁等症状,可能是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和心肌炎等。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主要可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口杯、玩具、食具等传播,手是主要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有发热、咳嗽、疲劳、咽喉痛、食欲不振、头痛、发冷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呕吐、肌肉痛、眼睛发红等症状。少数患者来势凶猛,体温超过39摄氏度,甚至会继发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其中手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预防措施主要就是勤洗手。

下列情况必须洗手

1.饭前饭后;2.便前便后;3.吃药之前;4.接触过自己或他人的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5.在咳嗽与打喷嚏之后;6.接触别人身体之后,特别是握手之后;7.做完扫除工作之后;8.上岗工作之前,特别是从事食品制造的炊事人员和销售人员等;9.接触钱币之后,看报纸之后;10.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11.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12.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病人、传染物品后,更应该反复洗手。

洗手的注意事项

1.洗手最好用温热的自来水流动洗手,使用香皂,其杀菌功效要增加6~8倍。

2.在手足口病、流感等疾病流行期间,最好使用专门的洗手用品,并且应选用能够长时间杀灭病毒、病菌的名牌产品。

3.洗手时不仅要用洁手产品涂抹手指和手掌,还要涂抹指甲、手腕周围和指缝之间,而且双手要互相揉搓足够的时间后再进行冲洗。

4.在洗手的同时,还应注意清洗鼻腔,以减少与防止病毒、细菌、花粉、螨虫等引发流感与过敏性疾患。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疱疹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