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出现这些脑供血不足症状

2020-09-15刘辉

家庭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麻血液循环类药物

刘辉

惕三类脑供血不足症状

1.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此类症状最为常见,由于运动功能障碍或神经失灵,多表现为突然嘴歪、口水不止、说话艰难、吞咽困难等,或肢体一侧无力或施展不灵,关节发麻、步行不稳等,有的还会出现肢体痉挛或打颤。

2.感觉功能障碍。因大脑神经及感觉神经受到压迫,多表现为面部麻木、嘴部丧失感觉及肢体一侧发麻痉挛等;部分患者表现为视觉模糊,甚者突发短暂性失明;有的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肢体镇痛难忍、耳鸣等。

3.精神意识失常。多表现为四肢发麻无力、失眠多梦、昏昏欲睡等。有些患者性格也会发生变化,如不爱说话、冷漠寡言、焦躁易怒等;有的可出现短暂性无意识或智商减退,甚至丧失基础的判断力。

避免脑供血不足的自我管理

预防脑供血不足,首先要积极控制致病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可控制脑动脉硬化的趋势,避免脑供血不足的发生。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患者,都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以下自我管理措施。

1.中老年为发病高危人群,可能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因而应保持均衡合理的膳食。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糖类、盐及动物脂肪,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菠菜、小油菜等。

2.保持心情舒畅,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太极等,每天30~40分钟,每周至少4~5天。早睡早起,尽量减少玩手机、看电脑的时间,尤其是低头族,颈椎病也是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发病因素。

3.空闲时间可做些美工或家务,也可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以增强大脑思维。也可配合一些心理治疗,使心情放松、压力减轻。

4.可口服一些改善循环的药物,如西比灵、银杏叶制剂等,以改善脑细胞的血氧供应。若血管中有斑块出现,建议服用降脂类药物,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类

脑供血不足可予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若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超过70%)时,一般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手术,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三类。

1.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循环,使大脑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辛伐他汀、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控制患者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防止堵塞血管。

2.抗凝血药物。抗凝血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类似,都能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率。如双香豆素类药物,最为常见的为华法林,可抑制维生素K吸收,阻止凝血因子的合成。需要注意的是抗凝藥物在应用期间,必须实时监测并记录其凝血时间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防止药物使用过量,引起出血。

3.中药药物。可改善血液循环及脑代谢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中药有银杏叶滴丸、三七等;改善脑代谢的中药有养血清脑颗粒,适用于中老年患者。若患者为年轻人,大多是由于神经高度紧张、生活压力大或睡眠不足所致,对此常用的中药主要有安神补脑液、心神宁片等。

猜你喜欢

发麻血液循环类药物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关于粪便类药物的思考
让怯场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