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改中实施创新教育

2020-09-15陈云

读天下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初中语文策略

摘要:创新教育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理念,既要求教师们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也要求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基本要求,以创新教育为指导,不断优化本学科的教学结构和模式,继而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本文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为例,着重分析了开展创新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育人观念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且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期望能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在良好的氛围中得以健全发展。鉴于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关注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结合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来改良授课方案,同时以导学代替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良性发展。

一、 以导代教,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设计情景导学,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利用生动的情景来导学,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特定场景中打开个人的思维,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更加个性化的结论,进而有效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语文老师在讲授《木兰诗》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提前搜集与“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关的影视剧资料,然后截取其中和课本内容有关的片段进行播放,以此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促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将动态画面和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并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促成“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各种原因,以此有效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够使之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创新。

(二)设计任务导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创新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可以给出明确的任务,以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探究,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分享、合作,使之在互相交流和沟通中获得更多灵感与启发,继而学会创新和创造。例如,教师在讲解《散步》一课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最后一句“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进行合作探究,分析该句话的深层意蕴,使之在此过程中分别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围绕组内成员的不同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收获灵感,进而提出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有利于激活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合作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游戏导学,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老师也可以组织各种游戏化活动,以便给予学生更加积极的体验,并使他们放松心态,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创造,进而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热情。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该片段改编成一个情景小故事,然后要求他们分别扮演孙权、吕蒙、鲁肃,并设计相应的道具来表示身份,之后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作为“背景墙”,且可播放合适的轻音乐来渲染气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进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 注重美育,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优势引导学生创新

(一)指导学生鉴赏文章,鼓励其仿写创新

在日常教學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本学科的工具性,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要强化本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以便不断提升美育效果,使他们在发现美、品味美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美,进而有效增强其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引导学生鉴赏其中描写紫藤萝的语句,学习其中蕴含的化静为动、通感等写作技巧,或是和他们一起品味文章的结尾两段,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然后鼓励学生据此开展仿写活动,要求他们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进行写作,赞扬其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同时可与个人的实际经历相联系,继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有利于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感知和写作表达能力,并使他们在仿写练习中掌握更多优质的写作技巧、不断进行创新和创造。

(二)渗透情感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创造美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美育时,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以便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将各种美好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不断强化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时,就可以以“牧羊人”和其所做的事情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同时要求其结合实际思考“植树”这项工程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之大,从而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人性之美,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以口语交际的方式说一说“牧羊人”及其精神的现实意义,且可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点评“牧羊人”所做的事情,由此不断完善学生的情感价值体系,并有利于引导他们在创新中将各种美好品质传承下去。

三、 鼓励质疑,有效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学习时,还可以鼓励他们质疑和提问,并为其预留充足的思考与探究时间,以便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发散思维,进而有效增强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时,教师需要在讲课过程中留出一部分时间专供学生提问,同时可先让他们求助身边的同学,共同探究和分析相关问题,之后再针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使他们在创新中收获积极的体验。

四、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优化个人的教学思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为导向来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案,从而给予他们更加有效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他们的喜好、个性和学习水平组织教学工作,由此促使其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学会从更加多元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有利于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英.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33).

[2]张艳娟,张金秀.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中华少年,2017(15).

[3]刘言凤.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学苑教育,2019(21).

作者简介:

陈云,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舒城县晓天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