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探索
2020-09-15梁幸子
梁幸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语文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愈发重视,特别是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学生如何高效进行文言文的学习等,这些问题对初中文言文教学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主要对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针对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后,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应具备的处理问题的能力、知识以及情感态度等。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以语文这一学科为侧重点,指的是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难度大,重点多而杂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是大多数学生较为头疼的学科内容之一。然而就当前来看,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字功底,学习习惯较差等,很难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尽管一些教师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旧以基础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等为教学重点。再加上文言文的知识点多而杂,无疑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也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习惯差,培养难度大
从某种意义来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如前所述,文言文的知识点较为繁杂,且很难掌握。初中生如果不在课前做好提前预习,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极易出现课堂走神,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相关知识的整理,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只有在做好课堂笔记的同时,养成课后复习和进行新知识的补充的习惯,才能更好地提升文言文知识内容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文言文不仅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只有经历过历史检验,且文质兼美的优秀文言文作品,才能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并大力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进行文言文的加工与再创造,以有利于促进学生文言文的审美与鉴赏水平的有效提升。以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小石潭记》为例,教师可以用“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作为开场白,带领学生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观赏美景,让学生从文言文阅读中体会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古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文化是民族之根,也是民族历史的积淀。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材一般都是接受了历史检验,以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为主,且涉及到政治、军事等不同传统文化内容的优秀作品。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能够更为直接地接触并了解到民族文化。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增强对古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礼记》为例,教师在开始进行本堂课教学前,可以采用激情导入的方式,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引出课题,并采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礼记》中的名言名句,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等,引发学生对《礼记》思想的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旨在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并学习古人敢于打破现实的禁锢,勇于追求自身理想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难度大,教学重点繁多且复杂,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低下,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欠缺等问题,所以导致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针对这些问题,我們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不断增强学生对古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作者通联:安徽淮北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