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生命的良田
2020-09-15韩青
韩青
我一直认为,群居往往是肤浅的、浮躁的、表象的,而独处往往是深刻的、安静的、本质的。要知道,人多的时候,舌枪唇剑,熙熙攘攘,人心难以安静,而心不能安静,就不能深入地思考、探究,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把事做好;而独处的时候,人是安静的,自由的,可以思考、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的奇迹或是意想不到的美好。一言以蔽之,群居是社会的、外在的,而独处才是自己的、内在的。
再说,世间的任何一种美好,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般来说,它需要我们的安静、沉思、专心和孤独,没有这些元素,我们就难以遇见它,而这些元素也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有。就是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电灯,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独处时结出的硕果。
俗话说,热闹的大街不长草。热闹之所,连草都不长了,还能长什么好东西呢?能长的,只能是浮躁、杂乱、庸俗之类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被这些东西主宰了,那么他就不可能还有追求和梦想;一个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就会变得日益庸俗乃至低俗。这样的人就像小水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躁动不安。显而易见,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很难做成大事。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她不喜欢热闹、喧哗,深爱独处,在她的一生中,除了年轻时有一次长途旅行外,几乎都在乡间隐居。在那期间,她写了近两千首的诗,而且,诗歌结集出版后引起轰动,人们因此誉她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如果她不喜欢独处,常常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虚掷光阴,那么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更可怕的是,如果她交上了坏朋友或染上了坏习气,那么她的品质就可能开始变坏。正如西哲所言: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于不能独处。可见,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
事实早已证明: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就,还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周国平先生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这样的独处,使灵魂变得日益纯粹、丰富和高贵;这样的灵魂,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而在这样的独处里,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对别人拍马溜须、阿谀奉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
我曾經写过这样的诗句:“独处是生命的一片良田,可以种植自己最爱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而那果实正是生命最好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人都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再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重要的是闹中能取静,心远地自偏。
(编辑 余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