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学生深阅读的意义与方法

2020-09-15易睿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沉潜中学生读书

易睿

走向宽阅读、真阅读和深阅读,这是中学生阅读的必由之路。而宽阅读、真阅读,最终仍要走向深阅读。那么,什么是深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让我们掌握人类深层次的思想精髓,因而深阅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塑造灵魂、构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以构建深层次生命为目的的深阅读,择善是前提,“沉潜”是关键。

尼采说:“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而今信息泛滥,阅读工具日趋便利,市面上的书籍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再加上无所不在的各种碎片化信息,选好适合自己的阅读文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象牙塔中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而要进行深阅读,就必须选择有深度、有价值的书籍,远离浮浅、低俗的读物。如何选好选对书,最佳方法就是阅读经典。《深阅读》一书的作者斋藤孝曾言:“读书不读经典,永远都是业余选手。”经典作品能流传多年而经久不衰,本身就经历了历史的筛选和时间的淘洗。阅读好书就如同在跟最优秀的作家对话。读优秀作者的作品,或者他们推荐的作品,既能够保证阅读质量,又能提高阅读的系统性。

真正的阅读是要读到文字背后的意蕴,切不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深,只有潜下去,沉下去,才能抵达。陆九渊曾说过:“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善读书者必須深谙涵咏之道,必须具备沉潜之心。

“学而不思则罔”,读而不思亦如是。“思”是深阅读的精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深浅并不在于阅读的速度和载体,而是在于思考和感悟的程度。读而不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于脑海中湮没无踪,不会在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中扎根,更不可能达到读书的最根本目的——升华思想、淘洗精神。只有深入思考,才能细致辨析,融会贯通,甚至对原作品进行再加工、新创造,真正达到“深阅读”的境界。

可见,深阅读不仅要 “钻进书本”,更要懂得读书的“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不做书本的奴隶,最终读出自我。综上所述,深阅读,即以一颗涵咏、沉潜之心,深入有价值的作品中,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最终走出作品,形成自己的思想。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

深阅读的养成要避免两个误区。

其一,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张衡自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王粲读道边碑“背而诵之,不失一字。”梁简文帝“读书十行俱下”。中国自古以来不乏这样的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者。难道他们的快速阅读就是浅阅读,而慢阅读就是深阅读吗?显然不是。阅读时,思考程度的深浅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联系,最终还是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

其二,提倡深阅读,即是排斥浅阅读。伴随着深阅读危机的到来,对于浅阅读的申讨声也日渐喧嚣。然而正如哲学中的对立统一,阅读的“深”与“浅”,孰优孰劣、孰好孰坏,并不能一概而论,或者说缺一不可。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这其实就是浅阅读与深阅读的结合。苏轼也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书海无涯,阅读的广度和深浅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

然而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节奏、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的规律和最终目的必然是由浅入深。那么对一个中学生而言,从何入手进入深阅读呢?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必须秉持大语文的观念,凡是能够进入我们视界的有价值的文字都可以进行深阅读。无论是中学语文课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还是自选的经典之作,都可以是深阅读的对象。

精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是深阅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之一,这是对碎片化阅读的有力抵御和纠偏。苏轼读《汉书》的方法可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优秀范例。过目不忘、才思敏捷的苏东坡,阅读《汉书》不仅“数过”,甚至把手抄《汉书》当成了“日课”,而且他每“过”一遍不求专精,只求一面。在反复研读与多遍手抄后,苏轼在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等方面,几乎“事事精窍”。这就是他独创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这样的阅读达到的思维深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书一文。当然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中学生来说,能精读某一个方面已属难能可贵了。

读懂一个人是深阅读,如读懂李煜的愁、昭君的怨、杜甫的忧;学生被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所激励,再去读他的传记和其他著作等;喜欢李清照,就把她的词一首一首,一句一句拿出来品读,还可以研读她别具一格的词论,搜寻考证她扑朔迷离、褒贬不一的后半生;我们甚至可以从一个人出发去研读一类人。

吴其昌在《梁启超传·绪说》里说:“我们要做这个人的传记,必须暂时把我的神魂,钻入这个人的时代,并立于这个人的环境,透视了这个人的情绪、性格,然后能做亲切有味的描写、客观无私的综述,并且才可成功书写一部鲜活的信史。”以一个人物为中心,阅读他的作品、传记、时代背景及相关评论,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一个人的灵魂,探视其鲜活的人生。

有时读懂一句话也是深阅读。如读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们可以从这句出发,作“离愁别绪”的主题探究、研究古诗词中“草”这一意象、中国古诗词中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等,甚至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自己独有的心灵感受,这种灵魂的感悟也是一种深阅读。

总之,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一个人,只要在阅读中挖掘深,思考深,或者感悟深,收获到其中任何一种都是深阅读。

斋藤孝认为:“深阅读”,是有正能量的精神动力;它能促进行动改变、心智成长。无论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是如今大语文的发展趋势,深阅读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它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共情力、思维力的发展和提升;就语文学习而言,“深阅读”能帮助学生逐渐适应阅读量增大、阅读难度提高的高考趋势,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人只有在不断努力和坚持探索中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深阅读就是一种求索的阅读、智慧的阅读。它是新教改、新高考的要求,是语文思维养成的要求,是学生人格养成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陪伴学生一起多阅读、深阅读,以阅读之光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

[作者通联: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沉潜中学生读书
我爱读书
沉潜
正是读书好时节
沉潜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沉潜与成功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