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样本: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调查报告

2020-09-15沈行恬朱艳峰徐汝成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

沈行恬 朱艳峰 徐汝成

摘要:江苏南通是我国基础教育及其师资建设的一个较有典型意义的样本。对南通市教师、学生、家长的问卷、访谈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若干重要参考因素。总体而言,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职业素养较高、受到广大学生及其家长信赖,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短板。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把造就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第一资源”,落在实处。教师要以“四有”好老师为标杆,不断优化职业核心素养,做“活的教师”。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也应该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调查報告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A-0066-06

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比较发达,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第34位[1], 2019年GDP总量9383亿元,人均GDP128295元,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217元、24303元[2]。南通市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向有崇文重教传统,较早建构起比较完备的地方教育体系。多年来,南通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尤其注重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2019年5月25日《中国教育报》曾刊发通讯,介绍南通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

本课题组基于陶行知先生关于“活的教育”与“活的教师”的思想,选择南通市为调研样本,着手进行了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问题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旨在对当下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状况进行研究,重在了解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职业生涯状态的自我体认及发展愿望,同时注重了解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职业素养的看法与期待,进而提出对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该项调查由课题组集体研究、制订方案,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访谈及大数据利用。调查问卷由沈行恬牵头,朱艳峰、徐汝成、邱磊、薛海兵、蒋菁等参与编制,共发出问卷4480份,有效答卷417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南通市城乡近百所小学、初中、高中的部分教师、学生、家长。其中,教师样本884份(小学436份、初中234份、高中214份,分别占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在职教师的1.99%、1.51 %、2.34 %)、学生样本1834份(小学853份、初中724份、高中257份,分别占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的 0.28%、0.45%、0.31%)、家长样本1452份(小学603份、初中594份、高中255份)。教师样本兼顾了学段、学科、年龄结构的匹配均衡,学生及其家长样本尽可能从毕业年级整班抽样。

另外,我们在问卷之首特别强调,本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选项结果无正误之分,且不与任何考评挂钩。我们还力求调查对象现场答卷交卷,尽量避免出于某些不必要的顾虑而影响调查的客观公正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教师对于职业生涯的自我体认

教师职业生涯的自我体认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教师对自身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成就、职业环境、职业回报(包括薪酬收入、他人认可、社会地位等)等诸方面因素的期望值与达成度,但它也是一个可以统觉体认的心理状态。这一自我体认十分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教师工作态度的积极与消极,甚至还会影响其专业成长的高度与速度。我们把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满意度分成“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种程度加以概括划分,以期通过调查获得对于中小学教师群体职业心理的基本认知。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对职业生涯的满意度较高,这在相当程度上表明大多数教师能够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全部受调教师的72%(28.7%、43.3%),且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差异微弱。同时,“基本满意”“不满意”的教师也有一定的比重(24.9%、2.5%),其原因和诉求应得到足够重视和努力解决。其中高中教师持“不满意”态度的比重相对更大些,这与高考压力大以及教师学历相对较高、个人职业追求也较高有关。

(二)关于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满意度

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担负着为社会、家庭培养合格公民、幸福个人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属于服务性行业。要了解掌握教师队伍的状况,还必须重视教育服务对象——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就此,我们分“全都非常满意”“全都比较满意”“全都不太满意”“全都很不满意”“多数满意,少数不满意”“少数满意,多数不满意”六种类型向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询。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家长对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评价还是不错的。若将“全都非常满意”“全都比较满意”“多数满意,少数不满意”合并视作积极性、肯定性评价,则占比分别达到94.9%(学生)和95.2%(家长),而消极性、否定性评价占比都很低,且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这表明广大学生、家长对于中小学校的教师是相当尊重、信任和满意的。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对于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要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其家长更加在意、更加理性一些,他们选择“全都非常满意”的要比小学、初中的学生及其家长低10个百分点左右,而选择“全都比较满意”“多数满意,少数不满意”的则相应高一些。另外,通过个访我们还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满意或不满意主要源自其本人所接触教师间的相互比较,家长的心态则往往受其对子女发展的期望值以及对整个教育生态判断的影响。

同时应当指出,虽然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无记名方式,但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的学生、家长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顾虑,难免有“不作对”、“别得罪”或“随大流”的想法,统计结果恐难做到完全真实可信。对此,我们应保持必要的冷静态度。

(三)关于教师、学生、家长对于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解

考察教师、学生、家长对于教师职业素养的取向,可以了解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各自的诉求倾向,进而可以思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路径。我们认为,教师职业的素养结构是观念、态度、知识、技能、道德、个性等多元维度的集合,具有不能机械划分和单独培养的整体性,并且具有先天具备和后天获得的双重性。调查时,我们为力求避免调查对象受限较多、被动表态,没有采取将教师职业素养概括为观念、态度、知识、技能、道德、个性等几个维度,且单项勾选的方式进行,而是从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因子中提取25个关键性因子,以涵盖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方面,通过多项选择和手写补充来避免强人所难、以偏概全,让调查对象有较大的自由选择、自主判断的空间。此专项的设计如表1:

经调查后统计,全部选项无零勾选。由于关键性因子达25项之多、勾选数量有所限制,而不同调查对象存在理念差异,勾选结果相对分散是完全正常的,也正符合我们的调查预设。一般说来,勾选率越高表明相对认同度越高,勾选率低的则是调查对象相对不太看重的。三类调查对象的选择结果是耐人寻味的:

第一,“教学严谨”成为教师、学生、家长不约而同的首选项,勾选率分别为:61.0%、58.8%、59.0%,均远高于居第二位的其他选项,且比重十分相近。这说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将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视为教师最为重要的素养要求。联系到“管教严格”“做事认真”等选项也都受到教师、学生、家长相似程度的重视,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学生、家长们都对教育工作者崇教敬业的职业道德、认真踏实的科学精神有着共同的、强烈的认同。

第二,“尊重学生”“富有爱心”“品行端正”“以身作则”“公平公正”等也受到教师、学生、家长较为一致的重视。尤其值得注意和令人高兴的是,教师问卷中“富有爱心”“品行端正”“尊重学生”“以身作则”的勾选率分别为49.8%、36.2%、27.5%、18.4%,分列第二、五、六、八位,总体高于学生、家长的认同程度,表明广大中小学教师不忘教书育人、立己达人的职责操守,具有以生为本、以爱施教的高度自觉。同时我们注意到学生、家长问卷中“公平公正”的勾选率分别为26.3%、18.8%,皆列第七位,高于教师的14.6%(第十一位),显示出他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十分看重其客观结果,同时对此有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强烈期待。而学生问卷“尊重学生”列第四位,反映出学生们对被尊重的渴望,甚至也反映着它在教育实际中一定程度的欠缺。

第三,“教法灵活”“因材施教”是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活的教育”的必然体现。令人欣喜的是教师们对此有很高的认同度,勾选率分别为38.7%、38.2%,列第三、四位,比学生、家长的认同程度要高一些。同时“学识渊博”也是教师们较为认同的重要素养,勾选率17.6%,列第九位,而“经验丰富”则仅5.2%,列二十二位。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教师们在当今信息社会条件下既对学识功底的重要性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又不拘泥既往经验的积累,而较为重视反思与更新,向往一种“活的教师”境界。而学生和家长们虽然也希望教师“教法灵活”,但他们对于“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显然都十分信任和期待,对于“因材施教”则可能由于缺少足够的切身体验而与教师们的认识有着较大差别。

第四,调查结果中有一个差别现象十分有趣并值得关注:对于“谈吐幽默”,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看法迥然不同。幽默是人的一种品质、一种情感、一种方法、一种智慧,它往往能营造轻松有趣、友善默契、开诚布公的教育氛围,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宽容精神。谈吐幽默的教师受到学生们的特别欢迎和好评是理所当然的。“谈吐幽默”在学生问卷中勾选率41.1%,高居第二位,连家长问卷中也占17.6%,位列第九位。然而我们的教师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勾选率仅8.3%,列第十八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显的遗憾。另外,“语言简洁”(与“谈吐幽默”有间接关联)的教师勾选率为3.2%,位列倒数第二,与学生的占7.7%、列第十七位也有差距,或许这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学语言的淬炼不够有关。

第五,坦率而言,调查中最为令人遗憾的是反映“活”的品质的多数选项受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程度不够高。除“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外,其他如“与时俱进”“理念先进”“勇于创新”“善于研究”均位次靠后、勾选率偏低。当然相对而言,教师的重视程度还是明显高于学生、家长。另外对“勤于反思”这一重要选项,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差异相当显著。数据告诉我们,尽管教师们对于教育观、研究力、创造性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进取心、自觉性也有,但是从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条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劳动者的要求看,还是明显不够的;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由于缺乏对教育方针、教育规律的足够认识,加之当下社会现实和个人功利目的的干扰,出现上述选择结果不足为怪。应当看到,教师、学生、家长的理念和行为会互相影响,有正向的促进也有负向的制约,往往存在复杂甚至痛苦的博弈现象。

(四)关于陶行知“活的教育”“活的教师”的理念在教师中的熟悉程度

基于陶行知“活的教育”和“活的教师”的理念[3],我们还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在教师问卷中予以调查:

1. 我们提供了一份24人的中外近现代教育家/教师/教育学者的名单:A. 埃里克森、B. 布鲁姆、蔡元培、陈鹤琴、窦桂梅、J. 杜威、M. 范梅南、顾明远、华应龙、A. 怀特海、H. 加德纳、J. 夸美纽斯、雷夫·艾斯奎斯、李吉林、李镇西、梁启超、A. 马斯洛、J. 皮亚杰、W. 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书生、于漪、朱永新、佐藤学(中外各12位,按汉字音序排列),请调查对象选出自己相对熟悉、钦佩的教育家/教師/学者(可多项选择,也可补充其他人选,但最多不超过3人)。

2.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教育可分为三部:A.死的教育;B.不死不活的教育;C.活的教育。”他还进一步指出:“死的教育,我们就索性把它埋下去,没有指望了!不死不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渐趋于活。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更活。”他认为,“活的教育”要在活的环境中,以活的方法,拿活的东西去进行教育,“首先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学生”。您认为当下的中小学教师中,堪为“活的教师”的大约有多少?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教师们对陶行知及其“活的教育”“活的教师”理念熟悉和认同的程度。对于问题A,前五位以勾选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小学教师勾选结果为:陶行知、李吉林、蔡元培、华应龙、苏霍姆林斯基、窦桂梅,初中教师勾选结果为:陶行知、李吉林、蔡元培、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魏书生,高中教师勾选结果为:陶行知、蔡元培、杜威、夸美纽斯、李吉林、魏书生。这表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师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信(总勾选率59.4%,相对于其他教育家/教师/学者处于大幅度领先状态,其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勾选率分别为58.9%、62.4%、51.4%)。对于问题B,教师们看法差异明显。总体上说,认为堪为“活的教师”的约50%左右。看得出来,他们对“活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当下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的“活”化程度也有比较冷静的看法,尽管他们的熟悉程度和意义解读不尽相同。通过学段、学科、地区、学校等的分组分析,我们也注意到,教师们对教育家/教师/教育学者的认知程度受学段、学科、学校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与本人的意识强弱、视野宽窄、学业基础、努力程度有关。在信息接受和阅读选择方面,教师们显示出对可读性强、教育教学层面的实用性知识主动倾向较强,而对阅读难度大、教育哲学层面的理论性知识,则主动倾向不足,这一现象在从教学段低、教研氛围弱、所在学校偏远的教师身上更为明显。

(五)关于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期待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贴近教师和教育的实际,回应教师和社会的期待。我们列举了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12项举措,在教师和家长中进行了专项意见征询(考虑到学生的阅历与认知状况,此专项未在学生中进行)。我们发现,教师与家长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有着高度共识,都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但在具体举措上,他们的看法既有取向相似之处,也有值得注意的不同之处。

“尊重教师劳动”是教师与家长的一致首选。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他们的劳动价值和人格尊严的首要诉求;对于家长而言,这是他们对教师职业和知识文化的敬重。二者在这一点上合一,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鲜明体现。“加强业务培训”分列第四、三位,表明教师与家长也都很看重专业素质的提升。“陶冶师德情操”分列第七、六位,“加大奖惩力度”分列第十、十一位,表明教师与家长都有着对师德之于育人重要性的共同认知,并且都不认为外在名利可以成为教师成长的主要激励因素。

但是,他们在“提高薪酬待遇”“优化业绩评价”“改革晋升制度”等选项上的差异,就体现了出于各自感受与立场的差异,特别是教师问卷中“提高薪资待遇”勾选率达60.3%,列第二位,可以看出教师对提高收入待遇的希冀。另外,“强化政治引领”“减轻升学压力”的选择差异也很明显,这是颇值得推究的。家长们对教师葆有正确“三观”与拥有高尚师德有着同样明确的期望,而教师或许大多认为自己的政治素质已经过关,因而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师德而忽视政治的现象,这应当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当然,或许由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方法上往往缺乏针对教师的适切性,因而吸引不了受众兴趣,难以收到良好效果,这倒应该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我们还注意到,尽管现在小升初已实行就近入学,取消了升学考试,但小学生家长群体中勾选此项的竟然还占52.6%,高居第二位,仍然把升学视为未能彻底摆脱的压力,并将其当作解放教师生产力,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必要举措,这也是人们应当足够重视的问题。

三、研究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兴国必先强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任务。我们认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有人民满意的教师。基于本次调查,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和教师参考。

(一)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者要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建设”要有把造就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第一资源”,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石”的战略定位;“抓紧抓好”要落实在具体的尊重、服务、引导、管理上,使广大教师能够提高思想站位,爱岗敬业,牢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体验到教书育人的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

(二)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为标杆,不断优化职业核心素养

教师是自身专业成长的主体,是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尤其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也要尊重学生、尊重家长,着眼着力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力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服。要向陶行知先生以及以人民教育家于漪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学习,从一切有价值的人类文明成果中学习,怀着“爱满天下”的情怀,做“活的教师”,勤于反思,勇于创新,精于教业,使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学教育都成为“生活的教育、生长的教育、生命的教育”[4]。

(三)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应该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作用

构建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是激发教师感受使命神圣、乐于教书育人的强大推进力。这里,我们想特别指出:家长是与中小学教师联系较多、较直接的社会成员,而且有许多家长是各行业中的行家里手、优秀人才,他们是十分宝贵的师资建设资源。共同的育人目的与责任以及频繁、具体的接触,通常使家长与教师在一起探讨教育孩子(学生)的目标、方法,这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一线教师个体的职业心理和工作方式。所以家长们也应该增强教育意识,多熟悉一些教育的常识乃至规律,与教师多多联系沟通,共同履行教育责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教师自身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构建起良性建设机制,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研究结论

江苏省南通市是我国基础教育及其师资建设的一个较为典型的样本。本次调查通过对取自教师、学生、家长的四千余份问卷和部分访谈情况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当下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状况,以及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有价值的参考因素。

总体而言,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一支职业素养较高、受到广大学生及其家长信赖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教师对自身职业满意度较高,忠于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具有为人师表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胜任本职的专业能力,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注重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有努力成为当行出色的卓越教师的追求,并且希望受到更多尊重、获得更高待遇。但是,这支队伍也有短板,且不尽平衡。尤其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自我更新发展的意识、对学生及其家长情况的了解与尊重,以及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认知与践行等方面,部分教师还存在明显不足之处。调查中由学生、家长反馈的信息非常值得重视,他们的观点有许多与教师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这同样是我们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应予参考的。

参考文献:

[1]智库恒大研究院.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报告[R/OL].(2019-08-26)[2020-06-28].https://nt.focus.cn/zixun/dfb530269fcf6e35.html.

[2]南通市统计局.2019年南通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20-03-16)[2020-07-20].http://www.nantong.gov.cn/ntsrmzf/tjgb/content/dcab4248-9f5d-4ea5-96fd-5e6622966be1.html.

[3]郭毅浩、王建明.且行且知——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5:36-37.

[4]沈行恬.“活的教師”内涵、特质及其生成——基于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考察[J].江苏教育研究, 2018(10A):4.

责任编辑:李韦

Nantong Sample: A Survey Report o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HEN Xingtian & ZHU Yanfeng & XU Rucheng

(Nantong Normal College,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act: Nantong, is a typical sample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eacher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in Nantong City have provid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reference factors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tea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Generally speaking, ou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re trusted by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e party committe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mpetent education department should take the creation of a team of teachers who are satisfied with the people as the "first resource" for a satisfactory education for the people,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use the "Four Haves" good teachers as their benchmark,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ir professional core qualities, and be "living teachers".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cluding parents, should also play a role in building the teaching team.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survey report

收稿日期:2020-06-20

作者简介:沈行恬,南通市陶行知研究会(江苏南通,226000)特约研究员,原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副教授;朱艳峰,南通市港闸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南通,226000)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徐汝成,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处(江苏南通,226000)处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