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视域下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2020-09-15田友谊邓兰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校园欺凌生命教育

田友谊 邓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一步深入,社会矛盾加剧,导致人们的物质与精神背离,社会中出现了种种乱象。过度重智主义的教育,也使学校在后现代社会变迁中付出了代价,突出表现之一即校园欺凌频发。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生命意识不足。缺少自然生命教育使欺凌者漠视身体安全,肆意伤害他人;缺乏社会生命教育使欺凌者忽视社交规范,不懂如何与人相处;缺失精神生命教育使欺凌者轻视人格尊严,失掉廉耻心。实施生命教育,是回应校园欺凌挑战的有效手段。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加强以“维护生命安全”为核心的自然生命教育,注重以“养成社交规范”为标准的社会生命教育,建立以“培养人生三观”为底色的精神生命教育。

关键词:校园欺凌;生命教育;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A-0003-05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伴随社会转型进一步深入,城镇化进程加速、经济体制改革、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等变化,也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人们物质与精神背离,社会中出现种种乱象。过度重智主义的教育,也使学校在后现代社会变迁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突出表现之一即校园欺凌频发。甘肃陇西一名十四岁少年因一副耳机,被同校五名同学围殴致死[1];河南禹州一七岁女孩被三名男生往眼睛里塞了几十张纸片[2]。这些漠视和不尊重生命的事件触目惊心,也不断地激起和唤醒国人的警觉与良知。倡导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已成为积极应对校园欺凌的重要举措。

一、将生命教育引入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的适切性

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w'颁布《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治理提出要求,也引发各领域对校园欺凌的热切讨论。

(一)绝望的困境:校园欺凌治理困难重重

《通知》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事件[3]。校园欺凌严重影响被欺凌者身心健康,使其自我认同感较低,易產生焦虑、情绪低落和抑郁心理[4],甚至在“求救无门”后陷入绝望的困境。对欺凌者而言,如果其没有及时受到惩罚,可能愈发肆无忌惮地伤害他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基于此,校园欺凌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出发为校园欺凌治理提出了许多措施,但由于现实原因,这些措施当前在学校难以落实到位,使学校在治理校园欺凌问题上陷入“难为”的处境。且这些措施多从外部治理的角度,对“震慑”或“遏制”校园欺凌者提出相应措施,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校园欺凌,但治标不治本,难以根除校园欺凌现象。若想从根源上治理校园欺凌,需从学生本身入手,如从哲学与伦理学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其明白生命的可贵与欺凌行为的可耻,从而自觉杜绝校园欺凌。生命教育,正是以哲学与伦理学为基础,旨在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内在意义与价值,学会敬畏生命,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希望的存在:以生命教育回应校园欺凌

生命教育是一个多维复杂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诠释,得到了不同的理解。我国台湾大学生命教育研发育成中心主任孙效智认为,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实践并活出天地人我共融共在的和谐关系的教育[5]。生命教育的目标包括帮助人实现独特的个人价值和与社会和谐相处两部分。朱小蔓与冯建军认为完整生命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系统构成,它们在冲突间实现生命的否定性统一[6]。自然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物质存在,让学生意识到拥有健康身体的重要性;社会生命教育期望学生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交互关系,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精神生命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

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捍卫自身生命权并尊重他人生命权,有利于欺凌者反思自身行为并自觉杜绝校园欺凌,也有利于被欺凌者勇于站出来维护自身权益,让被欺凌者看到拥有安全愉悦的校园生活的希望。同时,生命教育以学生为教育原点、从根源处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措施,也让学校在防治校园欺凌问题上看到新的希望。

(三)校园欺凌与生命教育的内在关联

从校园欺凌与生命教育的含义来看,两者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校园欺凌是欺凌者长期蓄意对被欺凌者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而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学习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相处的教育,两者都与生命息息相关。校园欺凌危害生命,而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觉察生命的意义、追求更完善的生命。校园欺凌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使学生陷入绝望的漩涡;而生命教育专注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给予学生美好的希望。将生命教育纳入校园欺凌治理体系,可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的挑战。

从校园欺凌的成因与生命教育的作用来看,生命教育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措施。校园欺凌是长期的故意伤害行为,无论欺凌者对被欺凌者施加的伤害是语言上的还是身体上的,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引入生命教育,教育孩子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呵护生命,避免伤害,可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以生命教育应对校园欺凌的挑战是必要且适切的,可更精准高效地解决问题。

二、生命教育的离场:校园欺凌频发的原因

生命教育主要涵盖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三个向度。欺凌者多出于对自然生命的漠视、对社会生命的忽视及对精神生命的轻视,才会肆无忌惮地对被欺凌者实施身心伤害行为。故生命教育的离场,是导致校园欺凌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缺少自然生命教育使欺凌者漠视身体安全

中华文化一直避讳谈及死亡这个话题。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反过来也有它的道理。未知死,焉知生呢?如果没有死亡,生命就没有意义。倘若没有“死亡意识”,生命就是一种浅薄的、松散的,甚至懦弱的存在[7]。“死亡”让人明晰生命的平等性、唯一性与独特性。由于学校与家庭较少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导致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较淡薄,没有清楚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才会用暴力手段对他人实施身体伤害行为。且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暴力视频、恐怖游戏等更易被广泛传播。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有时易将虚拟世界与现實世界混淆,误以为人会像游戏角色那样“死而复生”,因此变得更加漠视自然生命。

除缺乏“死亡教育”外,学校教育繁重的课程安排及其对学生身体感受的压抑,也是导致学生漠视自然生命的原因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强调“舍身取义”的教育,重视思想发展而轻视躯体安全,甚至将身体所受的伤害视为一种“荣耀”,认为其更能彰显出追求理想的不易。从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既然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标语,无一不在标榜身体伤害的无足轻重与“必要性”。在这种教育氛围下,欺凌者更难意识到身体权的不可侵犯性与身体伤害的严重性。被欺凌者可能因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害怕他人嘲笑自己“小题大做”而羞于对他人谈及身体受的伤害,选择默默忍受,这更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

(二)缺乏社会生命教育使欺凌者忽视社交规范

蔡元培曾这样论述传统教育:“如吾人之处置机物然,石之凸者平之,铁之脆者煅之;如花匠编松柏为鹤鹿焉;如技者教狗马以舞蹈焉;如凶汉之割折幼童,而使为奇形怪状焉。”[8]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教育“物化”学生的弊病,在当今学校教育中依然存在。现代教育逐渐朝标准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使教师与家长多关注学生考试分数、排名等客观数据,忽视了学生内在情绪与社会情感发展。关怀伦理学家内尔·诺丁斯认为,人的关怀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9]。若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及时的关心与足够的重视,其移情能力将难以发展。没有同理心的人,更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

社会的竞争与焦虑,使学校教育过于强调个人能力提升,忽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导致校园欺凌的另一个原因。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合作的最初场域。当前学校里,教育的竞争性使本应和谐的校园环境,弥漫着竞赛的硝烟,将学生由互助的学习伙伴,变成竞争对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逐渐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懂如何谋求合作共赢,不关心他人的生存发展。自私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攻击性,更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对同伴实施身心伤害行为,成为校园欺凌者。

(三)缺失精神生命教育使欺凌者轻视人格尊严

精神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进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理性与甄别能力,使其明辨是非,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人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人总会去追求优越来克服这种自卑,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对社会有益的方向[10]。每个学生都有通过自我表现以赢得周围人关注与赞扬的需要。有的学生靠优异的成绩或乖巧的举止获得他人夸赞,其追求优越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表现不够优异的学生在追求优越的路上,可能因其落后的成绩或不良习惯招致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或同学的嘲笑,逐渐丧失信心与自尊。若缺乏有效引导,这些学生可能朝对社会有害的方向追求“优越”,试图通过调皮闯祸、欺负他人来凸显自己的“能力”,吸引大家的关注,最终走上歧途。

道德教育是学生精神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道德的人,难以产生羞耻心。无羞耻心的人,更难意识到人格尊严的珍贵与不可侵犯性,而这正成为他们肆意欺凌他人的借口。从根本上而言,校园欺凌问题实际上是道德问题,甚至是一种“道德疾病”[11]。道德认知偏离,使欺凌者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对同伴实施的伤害属于欺凌行为,自然也不会感到内疚或自责;道德责任推脱,让欺凌者通过弱化自身责任而减轻罪恶感,也使欺凌行为旁观者的负罪感降低,选择袖手旁观,放任欺凌行为发生;道德情感冷漠,使欺凌者与旁观者缺失仁爱之心,对被欺凌者无移情、同情感,最终沦为邪恶的附庸。

三、生命教育的归位:校园欺凌治理的路径选择

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从外部施压固然重要,但从生命教育入手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内部治理,才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生命存在空间的多维性,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也决定了生命教育是一项社会、学校、家庭协作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密切配合,实现立体化的生命教育,有效预防校园欺凌。

(一)加强以“维护生命安全”为核心的自然生命教育

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存在的基础。以生命教育治理校园欺凌,需从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着手。

第一,政府应完善青少年“惩治”制度。政府部门应出台具体文件说明构成校园欺凌的具体行为,将“打闹嬉戏”与“校园欺凌”之间的界限划分清楚,让学生明晰哪些行为会对他人造成身心伤害,从而自觉杜绝该行为。此外,文件也应说明校园欺凌者可接受且应接受的惩罚范围,并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处理校园欺凌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从而打造“欺凌行为零容忍”的和谐校园。

第二,社会媒体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杜绝暴力文化传播,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青少年正属于身心发展不稳定期,对新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不足。暴力视频、游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印象易在学生遇到冲突矛盾时自然浮现出来,促使学生盲目模仿视频情节,对同伴实施欺凌行为。媒体应加强社会正能量传播,宣扬维护生命安全的必要性及理性解决矛盾的重要性,将自然生命教育融入日常宣传中。

第三,教师应打造生命教育“具身化”课程。生命情感的化育,离不开个体的身体感觉。身体感觉是个体内在生命世界与外在世界相遇的中介[12]。教师在自然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除向学生宣扬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外,还可策划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珍贵。如教师可将学生的眼睛蒙住或耳朵塞上,让其暂时“丧失”视力或听力,并完成一些任务。通过体验身体不便的艰难,明白拥有健康躯体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赵赟

Analysis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mpus Bully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TIAN Youyi & DENG Lan

(School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1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social contradictions have intensified, causing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deviations, and various chaos in the society. Over-intellectual education has also caused schools to pay a price in post-modern social change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manifestations is frequent school bullying.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campus bullying is the lack of life awareness of students. Lack of natural life education makes bullies ignore their physical safety and wantonly hurt others; lack of social life education makes bullies ignore social norms and do not understand 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lack of spiritual life education makes bullies despise human dignity and lose their sense of integr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of bullying in schools. A trinity prevention system o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natural life education centered on "maintenance of life safe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cial life education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social norms" as the standard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the spiritual life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on of "three outlooks on life".

Key words: campus bullying; life educ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0-06-15

作者簡介:田友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12),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邓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1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校园欺凌生命教育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