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视觉文化景观营造

2020-09-15朱程宾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文化景观

朱程宾

摘 要:乡村建设要延续地方文脉,激活当下文化。乡村发展中形成的自身独特的视觉生态,受地域特点、生产生活方式、人文传承等多重影响,并通过景观的外在形态呈现。在乡村视觉文化识别性景观文化营造过程中,以梳理分析地域性文化为源,以提炼特色识别性元素为基,以创意重构识别性形象为本进行系统性打造。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施光南故里进行视觉文化景观的实践,项目将音乐和桃作为主线元素,打造东叶村视觉文化“名片”。

关键词:视觉文化;文化景观;东叶村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战疫情·敢担当”专项课题。

一、视觉文化观照乡村

当今时代的语境下,视觉文化以图像为中心,延展出人们对于生活维度中的文化内涵、精神象征和审美图景的观照。视觉文化以一种可视化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视角中,由文字和图像等构成。《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字约定俗成,形成“契约”文化,图像以本体来传达其被赋予的文化属性。

视觉文化具有认同感。图像是人类源于对生活生产模仿和再现创造的表现方式,是精神性的符号象征。在上古时期,图腾是代表着氏族、部落的共同观念体系的精神象征。图像在历史发展中存在时代的印迹,被赋予文化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新时代下,用图像视觉化为载体传承文化、传播时代精神。

视觉文化观照乡村,其视觉审美性、形象识别性、文化象征性的语境成为乡村景观建设实践新研究方向。在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乡村在物质层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却忽视了传承与发扬乡村地域文脉,缺少视觉文化体系营造,破坏了视觉生态图景。所以,视觉文化作为乡村景观新的研究点,应当先理清地方文脉、主题定位、视觉形象等文化层面的基础视觉体系,为下一步的重启乡土视觉文化景观、协调村落视觉环境、营建村落景观指明方向。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美好愿景。在前期讨论并综合各方因素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决定以施光南故里东叶村为中心开展新一轮次的乡村建设,以推进全乡的村落优化升级。

金华市源东乡东叶村是民主革命先驱者施复亮,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改革先锋人物施光南的故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对名人故里的村落进行重点打造,由此将创意设计介入乡村。针对乡村建设,立足现状,融入历史人文、村落特色、桃园风光、音乐等元素,以视觉文化创意为抓手对村落进行人文景观呼应,彰显村落音乐文化、桃文化等特色优势,将名人资源转化为推进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打造“希望的田野”图景,打造成为改革开放样板村。

二、视觉文化营造

乡村视觉文化形成受到地域、生活、生产、人文等多重影响,通过外化的村落景观外形态来呈现。视觉文化营造过程中,需要当地文化元素进行梳理、比对、分析,提炼出最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诠释视觉识别文化形象,建构“希望的田野”的图像。

(一)文化理路——以梳理分析地域性文化为源

文化理路梳理村落景观资源,客观分析出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作为视觉文化的本源。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优秀文化发展牵动乡村繁荣。透过乡村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体系历史脉络,乡村景观也应该被视为文化景观。乡村景观是完整的景观空间体系,包含了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层面,其表现在不同的景观层面,又相互关联、渗透、共融共生。人们科学地将村落的乡村景观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东叶村拥有独特的地形、产业、人文以及品牌优势,但名人效应发挥不足、旅游经营淡旺不均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在东叶村项目规划前期,高起点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盘点资源现状,梳理整合东叶村的景观、人文、民俗、产业等资源彻底摸清“家底”。

立足现状历史人文、村落特色、桃园风光、乡村音乐等形态,打造“希望的田野”主题空间,深化名人效应,强化产业特色。

(二)文化提炼——以提炼特色识别性元素为基

对村落梳理的文化进行提炼,检索最能代表村落视觉识别性“关键词”为依据,进行视觉文化景观打造。地域性的识别性元素与特色化结合,展现该地方的文化。当地的景观意象,可以是有形的(山川、溪流、聚落等),也可以是无形的(节气、名人文化等),作为浓缩的景观文化表达形式。要把该地方村民的自豪感挖掘出来,并成为视觉文化景观的创意核心。

东叶村的视觉文化构建,注重文化传承,反复对比,内化推演。在视觉文化中抽象的概念需要具象的元素进行表达,概念的独特性也需要元素的独特性予以保证。其中音乐和桃元素是东叶村两张相对具有独特性的“名片”。

从东叶村标志着手进行形象设计,讲述东叶村的“故事”。标志将乐谱中的高音符号与东叶村的“东”字进行图形的组合设计,外轮廓取之桃花的花瓣,加以桃叶作为点缀,表达出“东叶”二字,彰显了施光南名人文化。“东叶村”字体采用优雅厚重、美觀大方的时尚中黑简体。色彩采用“青色-粉色”渐变设计。青色是孕育绿水青山的自然之色,表达自然、生命、希望、和平、宁静等意义。《黄帝内经》有云:“东方木,在色为苍。”青色是万物生长象征,以“青”的字体演变由水井中清水之色、木叶萌芽之色。粉色是桃园美果的自然之色,表达青春、温馨、娇嫩等意义。“青色及粉色”的运用展现东叶村的轻盈、活泼、初春等视觉感。标志整体呈现端庄大方而不失优雅的气质,且视觉结构平和中富有亲切感,视觉识别度强。

(三)文化视觉——以创意重构识别性形象为本

研究村落的原生营造方式、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特色,通过抽象提炼转化为视觉传达的标志、色彩体系和辅助纹样等基础视觉体系,打造蕴含地方精神和文化意义的当代景观,形成良性视觉生态景观。

文化提炼中设计出东叶村标志,继而开展后续的系统的视觉打造,可提高其视觉吸引力,提升村落知名度。视觉体系建设需要运用到视觉形象设计。对东叶村进行整体设计,对旅游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打造东叶村农产品特色,形成标准的视觉识别系统,有助于提升文化内涵。对项目的具体打造要坚持问题为导向,把工作落到实处。

视觉体系运用到建筑整治项目设计中。对村落建筑进行分析得出当地存在建筑品质低下、整体风貌杂乱、景观认识偏差、地方文化缺失四大问题。整治以问题为导向,对其色彩、外立面构件、墙基等进行改造。色彩视觉融入建筑外立面,使用自然多彩色,结合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活力四射的开头“56535”,在建筑外立面“谱写”出栏杆、空调架、装饰架等富有音乐元素符号的构件。其中局部可采用“悬鱼”构件,取趋吉纳祥之意。建筑整体切合《在希望的田野上》欢快鲜明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曲调,用建筑来歌唱“希望的田野”。

视觉体系运用到“乡村家具”项目中。在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为中国城市搭建顶层设计,“城市家具”得到正式确认,同时也推动乡村公共识别系统建设。在东叶村的“乡村家具”项目中,将“硬件”和“软件”作为一个整体实现系统运行,路灯、指示牌、垃圾桶、桌椅等设施基于视觉文化体系进行运用,结合形象标志、乐谱中“56535”序曲、瓦片、桃叶图形重构东叶村“家具”,对公共设施进行新一轮推广活化,推动村落品牌建构。

三、视觉文化价值

视觉文化设计介入到乡村景观,构建乡土景观视觉文化体系。从视觉文化出发对乡村景观进行建设,形成特色化、系统化体系,引起村民的共鸣,增强视觉识别性,延续地方文脉,营造乡土之美。

(一)增强视觉识别

传递一村一品特色性,促使乡村建设内涵化。村落景观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形成的,营造“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的村落特色性,在时间推移、空间转换、人文观照、政策导向和产业深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沉淀。视觉文化使人们的心中形成团体意象,共同诉说“物态”和“人文”。东叶村从视觉层面捕捉到村落环境、历史人文等要素。视觉文化景观营造,有利于增强村落空间情境体验感,加深村落景观环境人文意象,强化村落主体的识别性。

(二)延续地方文脉

融合古今中外共通性,传承地方基因。乡土社会所表达的是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正如老子所描绘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下,中西方各种元素在中国大地上交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贴切道出新时代社会文化是多元的。施光南在音乐创作中,使民族音乐戏剧和西方音乐体裁相交融,在多元文化中创作出属于时代的音乐,并为大众所传唱。要传承施光南的音乐创作精神,创作古今中外的符合当下的设计,传承地方文脉。

(三)营造乡土之美

从乡土视觉文化为出发,营造物象乡土之美,扩散到乡村文化景观打造领域。将村民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生态图示、生产物象、精神文明的独特文化形态,融入到当地的特色乡土材料中,和现代材料、工艺相结合,塑造鲜明的视觉特征。

四、结语

乡村建设既要铸魂,也要塑形。以文化为引导,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整合乡村景观文化,提炼乡村视觉要素,营建乡村视觉体系,用创意设计点亮视觉文化景观营造。

在实践中,比东叶村音乐和桃元素进行抽象图像转译,组合视觉文化体系,并沿用到东叶村视觉形象设计、建筑整治、“乡村家具”设计等项目中,进行系统性建设。

参考文献:

[1]費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3]施俊天.诗性:当代江南乡村景观设计与文化理路[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

[4]施俊天.新农村景观文化营造初探[J].吉林农业,2010(6).

[5]胥婷.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乡村文创聚落景观设计初探[D].福州大学,2017.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文化景观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