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有效性及对患者氧化应激蛋白的影响
2020-09-15吴泽明朱应祥
吴泽明,汤 润,朱应祥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苏州 215129)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该病的发病群体主要为中青年男性[1]。相关报道表明,输尿管结石是我国泌尿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症,并且发病率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输尿管结石临床上为血尿和绞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能够引发感染和梗阻等并发症,病症严重的甚至会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影响[2]。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应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当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3]。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手术是当前临床上采用的主要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纳入标准[4]:①尿管结石直径在10~25mm间;患者年龄18~60岁;②经CT、超生和腹部平片等方式诊断,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病症;③患者病症持续时间≤3个月;④输尿管能够保证输尿管镜有效进入的患者。排除标准[5]:①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这次研究或临床数据不完善的患者;②排除合并泌尿系结核和输尿管异常的患者;③排除合并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④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8),男25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6±7.5)岁,结石直径10~25mm、平均结石直径(14.3±0.4)mm,48例患者中,其中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2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例;对照组(n=48),男27例,女2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3±5.1)岁,结石直径10~25mm、平均结石直径(15.1±0.3)mm,48例患者中,其中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19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4例。研究得到患者同意,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血尿、心电图、胸片、凝血和肝肾功能检查,并对手术禁忌患者排除。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复合麻醉或腰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并对患者取截石位,应用灌注泵进行辅助将输尿管镜(生产厂家:德国WOLF公司)放入患者输尿管,放置位置直达患者的结石下方[6]。置入完成后,将F5碎石探针放入,并使其与结石先接触,并压在患者输尿管壁,应用连续脉冲方式对结石进行粉粹直径<1.5 mm。研究组把钬激光光纤放入,同时将其有效的与结石对准,应用0.6~0.8J进行碎石,脉冲维持在l2~15Hz,把结石进行粉粹直径≤2.0mm[7]。最后惊醒灌洗和冲洗,用使用石钳把体积较大的碎石取出,体积较小的碎石,可由患者自行排出[8]。手术结束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和双J管,并在手术后对超声和腹部平片等进行定期复查,目的是确认结石是否排净。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全血粘度指标、红细胞积压和血浆黏度指标,在手术前、手术后后2天和手术后10天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3mL,并应用HT-100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对患者全血粘度指标、红细胞积压和血浆黏度指标等指标进行检测[9]。数值越接近正常值,说明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显著。(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3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丙二醛(MDA)等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依据试剂盒的具体标准进行操作[10]。(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指标,主要包括一次性粉粹情况、结石排净情况和输尿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越低,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越高。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时间越短,患者的病情恢复越好。(4)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3mL,并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应用免疫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白细胞(WBC)检测,对白细胞介素-10(IL-10)使用酶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相关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11]。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全血粘度指标比较手术后,研究组全血粘度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全血粘度指标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手术后,研究组氧化应激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指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研究组炎性因子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红细胞积压和血浆黏度指标比较手术后,研究组的红细胞积压和血浆黏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3 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指标比较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表5 红细胞积压和血浆黏度指标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手术和输尿管镜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1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输尿管结石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有效性及对患者氧化应激蛋白的影响,应激激素和氧化应激能够对机体的应激程度进行有效反应[13]。在对患者反应状态的体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患者血液黏度指标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炎性和疼痛反应,在对患者机体状况的了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上述指标进行围术期研究,能够对手术的可取性进行充分了解了,进而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14]。输尿管镜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非常有效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钬激光碎石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高了患者治疗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力的推广[15]。钬激光是一种固体脉冲式激光,应用脉冲的方式进行发射,不仅瞬时发射功率较高,同时不会对患者周围组织造成伤害,能够对各种成分和密度的结石进行击碎[16]。另外,钬激光对组织具有汽化、止血和切割作用,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输尿管息肉等病变和输尿管狭窄病症进行有效的处理[17]。
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研究组全血粘度指标、红细胞积压和血浆黏度指标好于对照组,手术后,研究组氧化应激指标好于对照组。在进行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指标、红细胞积压和血浆黏度指标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该结果充分表明了,对患者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都会引起氧化应激和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应激反应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手术对患者组织造成损伤,进而导致患在者神经分泌代谢出现改变,使得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改变[18]。同时,患者MDA、SOD和Cor应激指标的浓度的大小反应了患者创伤情况和机体应激程度。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相比,前者对患者红细胞积压和血浆黏度指标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主要原因为对患者进行输尿管镜治疗,能够较为灵活的转换角度,进而对患者的伤患处进行有效治疗,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19]。同时,应用钬激光能够通过人体自身结构通道有效的达到患者的治疗靶位置,对组织的穿透较浅[20]。
传统手术治疗,能够对患者结石进行有效的清除,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大,创伤明显,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指标好于对照组,研究组炎性因子指标好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说明了,对患者进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进而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使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理想,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症发生率,提高了治疗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全血粘度和氧化应激指标。因此,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