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患者DBP、HR、SBP的变化研究
2020-09-15曹泉军李培祥
曹泉军,李培祥
(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淄博 255400)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类型之一,患者出现腹部疼痛、黄疸等体征,严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对于胆石症保守治疗效果一般,多数主张采取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飞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临床标准治疗方法,有效的减轻了患者体内应激反应程度,但是要求手术过程中麻醉应达到苏醒迅速、安全平稳,选择恰当的麻醉药物可以为患者围手术期恢复舒适提供重要保障[1]。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应用的麻醉方法要求既可以达到麻醉深度,同时还需要术后快速苏醒,确保麻醉效率和安全性,芬太尼和丙泊酚属于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前者起效快,消除速度快,丙泊酚则镇静效果好,术后患者苏醒快,但是临床对于两种药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临床报道不一[2]。本研究分析了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芬太尼组。丙泊酚组患者8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平均年龄(48.73±8.92)岁。芬太尼组患者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平均年龄(49.61±9.04)岁。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两组患者禁食禁水8h,给予患者常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开放静脉通路输注生理盐水,麻醉开始前注射0.01mg/kg阿托品。丙泊酚组:睫毛反应消失后采取阿曲库铵0.5mg/kg静脉注射,维持麻醉则采用阿曲库铵5μg/(kg·min)、丙泊酚50μg/(kg·min),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应用阿曲库铵,丙泊酚直至手术操作结束。芬太尼组:睫毛反应消失后采取阿曲库铵0.5mg/kg静脉注射,维持麻醉则采用阿曲库铵5μg/(kg·min)、芬太尼0.2μg/(kg·min),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应用阿曲库铵,芬太尼直至手术操作结束。
手术过程中维持适合的麻醉深度,保证患者平均动脉压60~75mmHg,血压降低超过1min加快输注速度,必要时可以减少异丙酚浓度,同时追加血管活性药物,手术过程中间断追加阿曲库铵保证肌肉松弛。
1.3 治疗及随访方法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四孔法进入腹腔,置入腔镜器械,分离正常组织和器官,确定胆囊动脉和胆囊管采用Hemolock夹闭并切断,采用电凝法对胆囊床止血,用无菌手套从剑突下切口取出切除胆囊,对创面彻底止血后冲洗腹腔,在胆囊窝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多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丙泊酚组患者拔管后5min、10min的OAA/S评分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DBP、HR、SBP水平检测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DBP、HR、SBP水平检测,发现治疗后各指标有好转迹象,但丙泊酚组患者DBP、HR、SBP水平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丙泊酚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患者(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DBP、HR、SBP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胆石症属于临床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石症发作主要是胆道内流淌胆汁中如胆固醇、胆色素以及粘液等物质由于生理或者病理性因素析出、结晶,形成絮状沉淀后椎间沉积聚合形成结石,进而造成胆道梗阻并影响胆汁正常引流的疾病,严重的而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但是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要求麻醉过程中选取药物见效快、作用时间短[4]。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建立过程中膈肌抬升运动受限制,因此功能残气量和肺容量会相应减少,尤其是合并有慢性疾病患者在建立气腹后可能导致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发生,影响患者预后[5]。同时手术过程中人体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质分泌增多,对于患者血液循环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在麻醉过程中要求尽量抑制腹腔镜操作对人体形成的刺激,确保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同时应保证停药后苏醒快速且无呼吸系统抑制作用,尽可能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6]。目前认为手术作为创伤性操作会造成患者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产生强烈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被抑制,而且和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等关系密切,因此在外科手术中应尽可能选择最小程度创伤应激和免疫功能抑制作为原则[7]。研究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作为应激刺激首先对下丘脑造成刺激,作用在垂体后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强了肾上腺皮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作用,人体代谢增强,器官容易受损伤;而且手术前患者焦虑、恐慌等情绪会导致体内疼痛物质和儿茶酚胺物质释放增多,影响了围手术期安全性[8]。
目前临床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药物选择对于改善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麻醉药物的选择既要求要确保减轻围手术期患者体内应激反应程度,同时也要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9]。本研究采取丙泊酚应用在麻醉过程中,该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起效迅速,血药浓度降低快,因此血浆清除率较高,目前在诱导、维持和复合麻醉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0]。研究发现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并颇丰可以抑制应激反应导致的心血管反应,主要通过直接扩张患者外周血管并抑制窦房结兴奋性减慢心率,同时利用增强体内前列环素以及以患者压力感受器对于低血压反应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的是丙泊酚的上述作用具有可逆性,可以伴随药物浓度下降而减轻[11]。研究发现丙泊酚还具有抑制体内炎症反应作用,丙泊酚在化学结构上具有同抗氧化剂维生素E以及丁化羟基甲苯结构极其相似,因此能够对氢原子转移与脂质过氧化基团发生反应发挥抗氧化作用,在人体形成了具有稳定作用的丙泊酚酚氧基团与脂质氢过氧化物,因此在麻醉中应用发挥了抗氧化与抑制炎症反应效果[12]。还有学者指出丙泊酚能够阻滞黏附分子表达抑制内皮细胞活化来发挥抑制炎症反应激烈的作用[13]。此外研究发现通过应用丙泊酚麻醉能够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其可以作用在催吐化学感受器区域的非特异性5羟色胺,同时还会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催吐化学感受器以及迷走神经核等进行抑制,减少了体内交感递质释放过程,兴奋性氨基酸浓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抑制胃肠道反应作用[14-15]。
本研究显示,丙泊酚组患者拔管后5min、10min的OAA/S评分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患者,说明应用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可以提升麻醉效果,有利于手术开展。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DBP、HR、SBP水平检测,发现治疗后各指标有好转迹象,但丙泊酚组患者DBP、HR、SBP水平明显低于传统芬太尼组,说明应用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可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发现丙泊酚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均早于芬太尼组患者,说明应用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术后恢复更迅速。本研究优势在于证实了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优于芬太尼,为临床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寻找可靠的麻醉方法提供了依据,但是本研究随访时间短,入组病例有限,因此还需扩充样本量、长期随访深入论证。可见,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对DBP、HR、SBP影响较小,同时可以缩短患者睡眠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