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0-09-15张曼玉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初中语文作文

◎张曼玉

我们常常陷入把写作能力的高低归因于天赋的误区,认为是否拥有优秀的文笔是天赋使然。实则,语文写作不仅需要我们具备优秀的文笔,写作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写作富有热情和兴趣,通过多种途径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要注意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基本上占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一点从作文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上就可见一斑。但是,学生对写作却兴趣寥寥。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初中生多写记叙文,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般有规律可循,它更多的是考查学生通过作文表情达意的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往往对记叙文的教学方法了解不够,对学生更谈不上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全靠自身的领悟,甚至是仅靠好词好句的背诵积累。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这种死板、机械但看似高效的写作教学使学生们对写作毫无兴趣甚至产生了恐惧、畏难心理。再者,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虽有专门的写作题,却无专门的写作课。教师很少会专门开设一堂课来给学生详细地讲解写作技巧,通常会在讲解试卷时连带着讲一下作文要求、题目解析,或者选出几篇优秀作文分享。这种写作教学方法的随意化给学生造成一种写作无需经过专门学习的错觉。

写作教学应关注写作过程。教师之所以觉得对写作教学无从下手,原因在于只关注学生呈现在试卷上的作文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我们要打破旧的写作训练模式,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与困惑,并及时地给予引导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各种问题,学生才能真正高效地学会写作的技巧。

利用情境教学法把作文课上的生动有趣,才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设计各种情景,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置身于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他们会感觉好像是整个事件的经历者或者目睹者,学生在写作中会自然而然地有真情流露。思维也会调动起来,同时结合直观、生动的画面或是真实、可感的事物进行感知,进一步调动自身的各种情感,然后尝试运用相关的语言文字将个人所思、所想描述出来,有助于简化他们的写作过程,并使其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进而顺利完成写作练习任务。另外,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还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能够忠于自己的内心去写作,也更容易产生写作灵感。比如:在学习了《春》《济南的秋天》《三峡》等写景的课文后,训练学生的写景作文。教师首先用优美的语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心中的美景,鼓励每位学生先口述自己要描绘的景色。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性的优势进一步创设情景,在多媒体直接呈现春夏秋冬、山河日月的景色变换,对学生产生最直观最具画面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且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手法和写作技巧进行模仿再创作。

二、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的积累对初中生提高写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头脑中有丰富的素材,在面对不同话题的作文时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就是有人所说的“只要胸中有丘壑,才能下笔如有神。”那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以读促写是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是在经历书中每个人物的人生,和每位作家进行心灵沟通和思想的碰撞。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作家作品的写作方法,还能了解到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事迹,国家的风景名胜,历史的时代变迁,民族的风土人情等,这些都是可供学生使用的写作素材。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选取既有文学内涵又使学生感兴趣的书目,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至于出现学生不愿读或读不懂的情况。另外,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活动,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师在为学生选取阅读题目时可以提前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并且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带着问题有计划地开展阅读,这样不仅能够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读的内容进而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落实学生以读促写的情况。比如,在读我国四大名著时,着重训练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描述。而在 学习《白杨礼赞》这类文章后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景物描写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生活处处相关,因为语文就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所以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而当今的应试语文教学方式使学生们意识不到写作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锻炼写作能力的初衷不是为了交上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而是为了让我们有能力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在于人沟通时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由此可见,生活在语文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学生的作文素材中一提到父母的爱就是自己生病的故事,这就是缺乏在生活中汲取素材的能力。如何将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描写得绘声绘色、真情实感,才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像朱自清的《背影》里所描写的也不过是父亲在火车站送别儿子的场景,却写得情真意切,让人感受到字里行间浓浓的细密的父爱。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能够引发我们的感悟。

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的能力时,老师和家长要给鼓励学生多写、多记录,并且不必拘泥于形式,不必特别注重辞藻的华丽、语言的优美,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写作意识,是他们养成一种能够将身边的小事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的写作习惯。这一件件小事在旁人看来或许毫无意义,但当学生回看时依旧会记得自己当时的音容笑貌。让写作成为学生记录、表达和分享日常生活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考试的内容。

三、建立多元评价主体,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目前,在许多语文教学中写作评价主体都非常单一,一般都是只有教师进行作文批改。这就造成老师的作文批改压力大,精力不足的问题。可以想象每个学生600字的大作文需要老师详细及时地批改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大部分老师为减轻作业批改压力都采用给分制来进行作业批改,学生得不到有效的作文评价反馈,不明白自己要改进的地方在何处,写作水平也就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还会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对学生真正有效的评价不仅要做到体察学生每次作文的进步和闪光之处以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情感抒发上的不足,还要使自己的每句评语都有理有据,体现出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考查的不同要求,这样的评语制评价才是真正有效的评价。但事实上教师的精力往往不足以支撑对每位学生进行详细的评语制评价,教师个人的角度也常常容易忽视学生的某些闪光之处或不足。所以我们倡导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采用生生互评自改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互助自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评价标准和本次作文评价的具体要求,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作文互评工作,组内传阅小组成员的作文并展开讨论提出对组员作文的修改意见,学生要根据组内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以求尽可能表达完整,丰富自己的情感表达,再交由老师查阅组内评价是否合理。这种作文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而言,通过多次草稿的撰写能够多方面丰富自己的思想,而且阅读同伴的作文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写作错误的认识,而写得好的作文也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典范。叶圣陶先生说“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凡为教学者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教师不能游离于学生互助自评之外,而要始终参与其中,及时把控小组的互评自改流程及质量。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初中语文作文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探讨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