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话语关联与认识立场表达
2020-09-15曹旸旸
曹旸旸,彭 爽
(1.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认识立场(epistemic stance)表达的是言者对命题中信息状态的主观评论,包括确定性(不确定性)、实际性、准确性及局限性;还可以指示信息来源或信息获取的视角[1]。我们将标示言者认识立场的语言形式称为“认识立场标记”(markers of epistemic stance)。使用频率最高的认识立场标记是认识短语(epistemic phrase),即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与认识类(cognition)、感知类(perception)、言说类(utterance)动词(简称CPU类动词)构成的类固化结构,如“我觉得、我/你想、我/你看、我/你说”等。
国外学者在言语交际互动分析基础上,将认识立场标记置于互动话语序列中,进行了丰富有益的个案研究,如英语口语中I think[2]和I guess[3]183-219,瑞典语中jag tycker和tycker jag[4],芬兰口语中的minun mielestä和minusta[3]221-252等。此类针对某种特定语言的个案研究,明确了认识立场表达的语言手段,指出具有跨语言共性特征的认识立场标记形式,阐释了认识立场标记的语用功能,建构了认识立场标记的研究框架。汉语中也存在一套系统的认识立场标记,如“我说”“你说”“我看”“你看”“我想”“你想”“我知道”“我不知道”“依X看”和“在X看来”等规约化组合。学者们从话语标记理论入手,在共时层面对此类结构的语篇特征、语用功能进行阐释,在历时层面揭示其词汇化或语法化历程与形成机制。目前,明确将此类规约化结构置于立场表达的系统中进行观照的研究较少。
“我看”是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认识立场标记之一。学者们从视觉行为动词“看”的语义辐射问题出发,从第一人称代词“我”从句子主语上升为言者主语的主观化入手,论证“我看”从“动作义”到“认识情态义”再到“话语标记”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历程[5-7]。但现有研究只关注“我看”与后续话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未将“我看”置于完整的互动话语序列中,忽略“我看”与先前话语及交际语境之间的互动关联。句子与句子连接所形成的话语关联既是“我看”的自然栖息地,也是准确理解和验证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的钥匙。本文以认识立场标记“我看”为研究对象,以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185例含有“我看”的互动话语序列为分析语料,从互动交际的视角出发,探讨“我看”的认识立场表达功能是如何通过互动交际来塑造的,交际主体的认识立场表达行为如何通过“我看”完成的,从而揭示语言结构和会话互动之间的关系。
一、“我看”的语篇分布
根据所搜集的185例语料显示,“我看”通常出现在话轮的开端和中间,具体比例见表1:
表1 “我看”在话轮中的出现位置
(一)话轮开端的“我看”
话轮开端包括首话轮开端和非首话轮开端。首话轮开端指交际活动的第一个话轮,是整个交际活动的开始话轮;非首话轮开端指交际活动中除了第一个话轮以外的话轮开端。“我看”既可以出现在首话轮开端,也可以出现在非首话轮开端。
“我看”出现在首话轮开端,语篇功能体现在引发话题,标示交际活动的开始。如:
(1)傅老:我看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对小张的护理,让她早日康复重新主持日常工作,从而彻底扭转咱家目前的被动局面!所以我决定从即日起派专人伺候小张同志,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选择一番,指志新)你吧!
志新:什么什么?我一堂堂总经理让我在家专门伺候一保姆,这传出去不让人笑话呀?
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我看”用于首话轮开端的频率并不高,这说明引发话题不是它最主要的语篇功能。
“我看”位于非首话轮开端时,它所标示的话题内容是对先前话语的接应和反馈,如:
(2)志新:你做学问你图舒心成嘛?再说你们那题目,你说你大姑娘家家年纪轻轻的正经连个第二者还没捞上呢还第三者,什么学校……
傅老:我看你们学校给未婚女青年安排这种题目也是欠妥,啊小凡呀,是不是让他给你们换一个题目啊?
(3)燕红:哎哟于大妈,您把这套形式主义免了好不好?还有什么可酝酿的,咱们这片儿,合乎评选标准的还能有谁呀?
志新:我看压根儿就不用酝酿,大伙儿也知道该评谁……
例(2)中,傅老用“我看”开启话轮,其标示的话语内容是对先前话题的接应,并与前一话轮表达一致的主观立场;例(3)中,“我看”标示的话语内容是对燕红提出问题的反馈。
(二)话轮中间的“我看”
“我看”在话轮中间出现时,语篇功能体现在延续话题,言者就目前话题表达主观认识或建议。
(4)燕红:你爸条件是不错,你们家要是搬别地儿也许能选上,谁让他偏偏跟我爸住在一块儿啊,咱要不把最好的拿出去,全区人民也不答应啊是不是?是不是于大妈?
于大妈:啊老傅老郑的条件呀都不错,我看呐,可以平等竞争嘛……
(5)志新: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一保姆吗?她走了咱再找更好的!
傅老:小张也是人才难得啊,比她更好的恐怕也难找啦!我看还是发挥咱家的政治优势,给她做做思想工作。等吃完饭咱们都找她谈谈,看看谁能说服她留下。
表2 “我看”的语篇分布
表2显示,在封闭语料中,“我看”无论是用于话轮开端还是话轮中间,语篇功能主要体现在接应话题和延续话题,两者所占比例高达96.7%,“我看”标示即将到来的立场表达序列。
二、“我看”的语义确信度
方梅认为“我看这房子买贵了”,可以推衍出“我了解这个房子(知识)”以及“我看到过这个房子/这个房子的相关材料(体验)”,反过来却不一定,这一回溯推理的成因在于“虚化程度较高的成分在信息量上总是要大于虚化程度低于它的成分”[8],但对“虚化程度较高的成分”为何负载较多信息量的原因未做具体说明。徐晶凝认为“我觉得”表达低确信度的主观立场时,在分布情况上与“我看”进行对比,指出“我看”是一个高确信度的认识立场标记,但对“我看”高确信度的语义来源也没有提及[9]。根据对语料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我看”所负载的高信息量和高确信度的语义特征来源于互动话语序列中言者理据的呈现,这与视觉行为动词“看”的感官实据性是紧密相关的。
通过考察“我看”所在的话语序列,完整话语关联如下:
其中X为言者理据,Y为言者认识立场,“我看”标示言者立场Y,使言者的言谈视角由外显客观实据转向内隐主观立场表达。言者理据X的呈现,表明认识立场Y的形成是有据可依的,以此提高认识立场Y的可信度,增强立场表达这一社会言语行为的语势,以达到使受话人认同并接受Y的交际意图。如:
(6)圆圆:小姑回来啦……怎么今天回来了?
小凡:下午没课……哎,我看你二叔穿一短袖褂子在门口晃悠,今儿最高温度可才15度……耍什么单儿啊,找病!
圆圆:肯定等女朋友哪,这叫“要风度不要温度”。
小凡:你把那“度”字给我去喽——我看他是要“疯”!这糖哪儿来的?
例(6)中,小凡形成“他是要‘疯’”的认识立场是因为亲眼看见在气温不高的天气里“你二叔穿一短袖褂子在门口晃悠”。言者理据X的呈现,表明言者认识立场的形成有据可依,不是凭空而来的,以增强主观立场表达的劝诱性和说服力。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言者理据X既来源于直接的感官体验,也来源于间接的文化传统、社会规约和主观价值观念。言者依据X与“我看”和言者立场可以位于同一话轮内,也可位于不同话轮中。具体来讲,言者理据X的语义类型包括:
1.言者理据X来自言者直接的感官经验。除目之所及的视觉信息外,还包括听觉信息、味觉信息等其他感官体验。如:
(7)姑妈:哎呀贤弟,你这个管家叫什么名字?胡学范?哎哟一个管家,还胡学什么范嘛,哎哟土不土洋不洋的,嗳,我来给他改个名字怎么样?
傅老:好好,那你随您叫着方便了。
姑妈:嗯,我看他嘛,粗粗壮壮的,干脆就叫他胡大壮吧!
(8)和平:爸,爸,那歌是您留下来的?那是我们女同志留下来的吧……
陈大妈:男女都一样,我看您唱得很好嘛。
傅老:老喽,不行了,没有年轻的时候唱得好喽。
(9)和平:小张这病我插队时也得过,看不看那么回事儿,主要靠养。
志国:那就让她好好养病,咱自己做饭不得了?死了张屠户,咱也不吃带毛的猪。不就买菜做饭这点事吗?我看你今儿晚上包这饺子就不错,比小张强多啦,正好换换口味。
例(7)姑妈给胡管家起名“胡大壮”,是因为胡管家看外表是“粗粗壮壮的”,其中言者理据X是姑妈亲眼所见的;例(8)陈大妈认为傅老“唱得很好”,是因为陈大妈听过傅老唱歌,言者理据X来自亲耳所闻;例(9)志国做出“饺子不错”的主观评价是因为他品尝了饺子的味道,言者理据X来自亲口所尝。
感知觉信息的表达是语言运用的前提和基础[10]。眼睛作为五官之首,与其他感官相比,视觉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客观信息最为便捷的通道之一,视觉信息占人类全部感官信息的70%以上,因此人们把视觉行为扩展到其他感知活动,把运用听觉、味觉、触觉等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在语言表征上统归于视觉行为动词“看”。由此可见,多种模态的感官体验是“我看”语义发展的身体经验基础。
2.言者理据X来自文化传统或社会规约。如:
(10)男刑警1:我们又不是来做客的,用不着这么瞎忙活。
男刑警2:我看,你把我们想知道的说出来,比什么都强。
志新:没问题,您想知道什么?别的本事没有,帮您破个案的我还富余……
例(10)“把我们想知道的说出来”符合公民配合警察办案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社会规约。社会规约是规范人的社会行为的范例,这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言者以此作为认识立场表达的理据,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和说服力。
3.言者理据X来自言者主观信念,包括个人生活经验和固有的价值观念。如:
(11)志新:你比较合适……
和平:你比我合适……
傅老:嗨嗨嗨嗨,商量好了没有?明天到底谁去?
志新:我看根本就没必要去。
和平:嗳?
志新:她一个因公出差,咱们凭什么又管接站又管联系旅馆,该她欠她了,咱家又不是旅行社。
例(11)中,言者理据“因公出差”与言者认识立场分别处于不同话轮。志新和和平互相推诿接站任务,最后志新表达自己的认识立场是“根本就没必要去”,理据是“因公出差”。在志新看来,“因公出差”理应单位安排接站、住宿等事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言者理据X可以有空位的情况,“我看”所在的话语关联缩减为“我看+Y”。言者理据X的空位并不代表缺省,可以根据前后语境补充出来。言者理据X存在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为交际双方所共享,出于口语交际的经济性原则和时效性要求,言者理据隐而不表,可以将话语迅速推进到言者的表述重心——言者立场,如:
(12)志国:行啊志新,这回这女朋友算是挑准了?
志新:嗯,也没最后定,不过我考虑她又好看又有钱……
傅老:有钱怎么样?啊?好看又怎么样?啊?找对象嘛,我看还是得坚持政治第一的标准,关键,得人品好……
此例中,言者理据X空位,傅老所持“政治第一、人品好”的认识立场的理据来源于看重“内在品行”的择偶观念,这一择偶观念为社会大多数人所共知,作为傅老立场表达的有效语境资源,为言者立场表达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185例语料中,言者理据X空位共有46例,所占比例为24.9%,明确呈现言者理据X共有139例,所占比例为75.1%。“我看”的高确信度的语义特征来自于言者理据X呈现,现将“我看”所在话语序列中明确呈现言者理据X的语义类型总结如下:
表3 言者理据X的语义类型
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言者理据X的语义范围由亲眼所见泛化到切身所感的具象身体经验,再逐步拓展到共知的社会规约和内隐的主观价值观念,其中主观信念类的言者理据所占比例高达67.7%,这与“我看”由主谓短语发展认识立场标记的主观化历程是一脉相承的。
三、“我看”的认识立场表达功能
认识立场是交际主体根据认识状态(epistemic status)来定位自我,认识立场表达(epistemic stance-taking)是认识立场语义呈现的动态浮现过程,不仅是语言编码的信息传达,更是交际主体依据交际语境、交际意图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言语建构,体现了言语互动交际中的协商性和交互主观性。“我看”作为汉语认识立场标记中的典型成员,将存在于言者心智世界中的认知推理过程得以明示,有效地提高言者论断的合理性和认可度,以促进交际顺利进行。“我看”认识立场表达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一)标示主观认识
“我看”可以用来标示对现实事件的主观认识,既可以与先前观点保持一致,也可以对先前观点持反对立场,“我看”所标记的话语语段是言者的表意重心。
(13)小晴:二表哥,你可能又发烧了,我陪你回去休息。
和平:我看是发烧了,烧得不轻你……
傅老:我看也是,满嘴胡话,这个小子,哼!现在也学会了拿老子开涮了……
(14)志国:听说国外倒是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就不知道适合不适合中国国情。
傅老:我看不适合。圆圆,你看你干了那么一点点家务劳动就要钱,那你爸你妈把你养这么大,他们也付出了不少劳动,他们管你要钱了没有?……
例(13)中的两个“我看”标示一致立场,例(14)中的“我看”标示不一致立场,此两例中的“我看”都位于话轮起始位置,言者首先摆明自己的认识立场,紧接着进一步阐明持有一致或不一致立场的原因,“我看”作为标记性成分,凸显言者立场,使前后话轮的意义表达更加连贯。
(15)老和:说是那么说,我这人你还不知道?刀子嘴豆腐心!……我已经把这情况跟咱们居委会余主任反应啦,实在不行咱就去老年婚姻介绍所,反正保你今年能叫上妈——甭管是叫谁。
志新:我看这事儿准不能成——我爸心里早有人啦,您再给他说谁不也是白说吗?
例(15)中,志新对“今年之内,老和一定可以帮傅老找到老伴”这一承诺的认识是“准不能成”,理据是志新发现傅老“心里早有人啦”。
(二)标示认知评价
评价是对客观价值事实的反映,是由评价主体、客体和评价标准等要素互相作用的认知过程。评价可以分为价值取向评价和价值认知评价。价值取向评价是由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情绪评价,表现为某种兴趣、趋向等情感态度,其评价标准基于评价主体的需求。而价值认知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特定价值尺度对客体价值所做出的理性评价,是否依据客观价值尺度是判定认知评价信度的标准[11]。“我看”具有标示价值认知评价的话语功能,其标示的评价结果是基于一定客观价值事实的。如:
(16)小凡:那我既然有这么个机会,我为什么要放弃呀?爸,我也是为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方显出我贾小凡英雄本色!
傅老:啊?还英雄本色?我看你是……狗熊本色,你从小就崇洋媚外,好吃懒做,你看吃得那个肥头大耳……
例(16)中,傅老评价小凡是“狗熊本色”,原因在于小凡“崇洋媚外,好吃懒做”,而且“吃得肥头大耳”,如此表现符合 “狗熊本色”的价值认知标准。
(17)姑妈:人呀,住在养老院,唉!生活条件还可以,可我就是闷得慌啊……贤弟啊,我看你这里生活条件还是挺不错的,要是你不嫌弃的话呀,往后我就每年上你这儿住一段,或者干脆,我就在你这儿,安度晚年吧.
傅老:……这个这个……
例(17)中,姑妈评价傅老的生活条件是“挺不错的”,评价结果一是基于姑妈多日在傅家的生活体验,二是基于傅家“有那么多的佣人”的客观事实。
(三)标示建言
“我看”还可以用来标记建言。建言是说话人基于自身认知对事物状态的即时反馈,作为一种指令性言语行为,建言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说话人通过实施一个让听话人应该做某事的行为而在某种程度干涉了听话人的自主权,为了保全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达到了其以言成事的效果,建言言语行为中常常使用“弱化语”(downgraders)来减少“面子威胁”的负面影响。“我看”正是建言言语行为中的“弱化语”,是保全受话人消极面子的语用策略。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99)对“看”的“认为”义项的解释是“主语限第一人称的陈述句”[12],但语料显示,当“我看”标记建言时,其后续话语并不排斥疑问句,如:
(18)苏苏父亲:我知道,你不在乎钱,不过我也不能让你白受这份累呀……
和平:那是……
苏苏父亲:至于这个工资,啊……工资我看这样吧,工资我看就按你的演出费翻两番行不行?
(19)陈大妈:……谁知道她早不病晚不病,单单这两天区里来检查工作,她倒生起病来了。
傅老:有病治病嘛,既来之则安之。
陈大妈:安的了么?那么些孩子还等着吃饭呐,哎哟……啊,老傅啊,我看,她躺倒了,要不,您接一下?
上述两例中,“我看”的后续话语虽然是疑问形式,但并不要求受话人作答,采用疑问形式的语表形式是以商量的口吻进行建言,与“我看”的功能一致,都是为了表现对受话人消极面子的尊重,受话人对此建议有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
至此,我们将认识立场标记“我看”的语义模型总结如下:
①言者亲眼看到或切身经历某一种情况;
②言者结合广阔的社会语境,根据可获取的视觉信息或自身所有的价值观念进行认知推理,从而形成自我认知状态,完成由客体到主体的互动过程;
③言者用“我看”标引主观认识立场,使立场表达行为公开化、明确化,“我看”是由内在主观认识过渡到外显言语行为的桥梁;
④言者立场表达完毕,期待受话人的反馈与互动,进而推动话语的延续。
“我看”认识立场表达功能的浮现过程与视觉行为动词“看”的语义变化过程相辅相成,“看”的语义变化是“我看”发展为认识立场标记的语义基础。“看”由“视线接触→观察判断→认为义”的语义变化,“我看”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陈述视觉行为(行域)→标示主观认识和评价(知域)→标示建言(言域)”的功能变化,人称代词“我”由句法主语上升到言者主语,整个结构由从具有施动关系的主谓短语语用化为认识立场标记。方梅认为,新功能的浮现是在原有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旧有的功能和意义决定了新的浮现功能的拓展方向[13]。“我看”认识立场表达功能的浮现是视觉动词“看”在共时层面语用化的具体实现。
四、认识立场标记“我看”形成机制
“我看”从主谓短语发展到认识立场标记,其中“看”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由动作行为义到观察判断义再到认为义,其中视觉感官经验将具体域与抽象域关联起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认知具有体验性,身体经验是心理状态的词汇源,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除视觉系统外,还包括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系统。为何只有来自视觉系统的“看”与第一人称代词“我”组合具有标示主观认识立场的功能,而来自其他感官系统的“听”“闻”“尝”“摸”等尚未发展出与人类心智、主观认识有关的话语功能,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高频复现模式(recurrent pattern)对认识立场标记“我看”的塑造的重要影响
“看”是现代汉语高频动词之一,根据武文杰基于500万字规模语料库的统计,“看”的使用频度最高,出现频次为8 858,约占全部现代汉语视觉行为动词出现频次的42%,其中“认为义”是“看”“除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之外使用最多的义项[14]。《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收录的使用度最高和使用频率最高的前8 000个词中,“看”位列31[15]492,生活口语中前4 000个高频词中,“看”位列23[15]1122。当一种表达式的使用频率变高,其意义和功能就易磨损,朝语义更虚灵的语法项发展。对“我看”来说,高频复现模式所起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首先作用于“看”——正是由于视觉行为动词“看”的高频重复使用,导致语义由表动作行为的“视线接触”扩展到表认识情态的“观察判断”,进而发展到表主观立场的“认为义”;二是作用于已经定型的规约化结构“我看”——“我看”作为认识立场标记这一用法产生之后,由于继续在口语交际中的高频反复使用,促使其逐渐固化并最终稳定下来。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既是视觉信息获取的生理过程,也是大脑视觉信息处理的认知过程
Sweetser指出视觉活动是我们关于世界的信息的主要来源[16]。从生理角度出发,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来自被观测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的成像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被观测物体的实像,视网膜上分布着对光线敏感的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能将光信号转换成神经信号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解剖学上讲,眼睛是脑的一部分,与大脑紧密相连。言谈交际中,交际主体眼睛在获取外部信息的同时,大脑通过心智的编码,对眼睛获取的物理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形成概念、命题、判断、推理等思维运作,认识立场标记“我看”是言者处理信息中在线推理过程的外在语言表征,体现了由客观感官视觉信息输入到主观认识立场输出的因果逻辑关系,这印证了语言既不是客观世界本身,也不完全属于我们的主观世界,语言是一个投射的世界(the projected world)。
五、结 语
现代汉语中存在一套系统的认识立场标记,目前汉语关于认识立场标记研究既分散又集中:分散体现在不同的研究层面和研究角度[17],涉及词汇、语用标记、构式以及句式等;集中体现在从话语标记和语法化的视角下开展的个案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互动语言学视角,立足于言谈交际的互动过程,认为“我看”的认识立场标记用法塑造于互动交际中,是适应交际环境的结果。“我看”认识立场表达功能的浮现过程与视觉行为动词“看”的语义变化过程相辅相成,其高确信度的语义特征源自“看”的感官实据性,标示主观认识、评价和建言是其认识立场表达功能的具体体现。互动语言学将人类心智、社会交际和人际互动纳入同一框架下,在动态的言语交际中揭示语言形式产生的动因是当前语言研究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