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金花:我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2020-09-14李文星

教育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重点中学金花教育家

李文星

地处山区,海拔400多米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大台乡,7月正是多雨的时节,近日更是阴雨连绵,不见太阳。作为大台乡中学毕业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卢金花,已经在大台乡从教23年,在结束了一上午紧锣密鼓的核酸检测活动之后,下午接受了《教育家》杂志的采访。在正式采访之前,她说自己有些紧张,没有经历过这种访谈。而后又两次强调说“自己只是大山里普通的乡村教师”。

传承

卢金花出生于大台乡坊里村,属于保定山区中的深山区,距离现在任教的中学有40多里山路。儿时的她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将所有的青春年华都印刻在这所学校中。

1973年出生的卢金花,8岁开始上村里小学。那时的学校里,纸笔都是稀罕物,她和同学们平时多用石板写字,除了书写极其困难之外,写在石板上的字还极容易被蹭掉,卢金花小时候就为此哭过几次鼻子,“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写好的作业,被不小心弄没了,那种感觉太委屈了”。

当时的坊里村小学老师非常少,在卢金花这一届之前,这里毕业的学生从未有升入重点中学的,在当时,不能升入重点中学,也就意味着学业就会终止于中学。幸运的是,此时一位以前在大台中学任教的语文教师来到这里,正是这个人,彻底改变了这所小学的成绩,也改变了卢金花。漂亮的板书,科学的方法,严格的管教,是卢金花对这位教师的评价。这一年,坊里村有五个学生考入了重点初中,一举打破了以往的零纪录,卢金花就是这五分之一。不仅如此,因着这位老师的影响,未来想当老师的愿望也在卢金花心里埋下了根。

“我们那时候成绩都很差,自制力更差,放学后,他把我们留下上晚自习,那在当时的农村学校是从没有过的,作业从来都是面对面批改,我们在下面做,他在讲台上批,遇到问题后就直接把我们叫到上面,进行一对一的讲解,这种方法在我当老师之后,也一直沿用。”卢金花告诉《教育家》,“现在好多人说我上课声音洪亮,声调抑扬顿挫,其实都是受那位老师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

走出大山

考入重点中学后,卢金花进入了一个不再缺老师和教育设施的新环境,这里集合了阜平县各地优等生,她的成绩一直不算拔尖,同时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性格看起来也有些自卑内向,但有一点她始终笃信不疑,那就是她一定能走出大山。

中学毕业后,卢金花考上了保定市满城县职教中心的农教专业,成为了一名师范生。自此,她终于从农村走到城镇,离开了大山。1995年的一个下午,卢金花搭载着大巴车,穿过绵延不绝的山路,驶向她未来的人生。卢金花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她们的学业都终止在了初中阶段,年长几岁的哥哥已经成家。家人们都非常支持她的学业,希望她能过上拿工资的生活,卢金花把这称为“朴素的愿望”。

这“朴素的愿望”也是她的愿望。卢金花上小学时,村里有一个在“外面”上班的人买了一台12英寸的电视机回家,全村人凑过去看,卢金花也去了,那天晚上,她第一次有了想走出大山、上班挣钱的念头。

后来,成为师范生的她,在求学的过程中,又萌发了新的愿望,“回到家乡去当老师,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回到大山

卢金花毕业后来到了大台乡小学任教,5年之后,转入她现在的中学。从任教起,她就一直做班主任,前9年更是一直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大台中学是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5:40起床,5:50早操,每天5:30她准时到达操场等候学生。每晚11:00她要进行最后一次查宿,听到孩子们的酣睡声后,才能安心结束一天的工作。23年来,天天如此,年年如是。

20世纪90年代正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卢金花毕业后分配到各地当老师的同学们,很多都已经调进了省城,也有的下海经商,变得富有。当问到有没有觉得不平衡时,她一改说话前三思的状态,立刻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没有不平衡。”

“我从我自身去理解,我觉得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一种享受。”卢金花告诉《教育家》,“有很多人干了几年教师之后会有职业倦怠,我就从来没有过,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尤其是乡村里的孩子,他们需要你,你的每一点付出都会从他们身上看到收获,这就是快乐,这就是幸福!”

和孩子们

在《教育家》采访的几名学生中,他们对卢金花老师的评价非常一致:在学习上,是一名严师,严到让学生害怕,不敢不学习;在生活上,是一位妈妈,会精心照顾你的一点一滴。

在一个全是农村孩子的中学里,有着丰富经验的卢金花对他们的心思全然熟悉。现今已是研究生的学生辛建会告诉《教育家》,“上中学的时候,因为男生都喜欢臭美,每天用凉水洗头来保持发型,结果被卢老师狠狠地批评,批评完给他们拿来了热水。”

学生刘会来自深山区,父母离异,家境贫穷。开学第一天时,卢金花就注意到这个孩子,“因为心疼,一个小女孩衣冠不整,头发凌亂,非常邋遢”。卢金花带着她到家里吃饭,帮她梳洗打扮,给她做可口饭菜,买复习资料,垫付住宿费。刘会在一次作文中写道,“我的妈妈虽然走了,但是我在卢老师的身上找到了妈妈的影子,我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学生段娟情况则更加特殊,她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但体育非常好,最好的考学方法就是走体育特长生。但是妈妈不同意,说女孩子就上上学好了,走什么特长?“挺能理解的,这样的家庭收入微薄,让孩子上学本来就挺奢侈了,更何况是特长生。”卢金花去找她的妈妈做工作,并帮助段娟申请了贫困生资助,缓解了其家庭经济负担,妈妈这才答应。段娟兴奋不已,中考体育成绩也很争气地考了全县第二,文化课440分,即使不走特长也能考上高中。

后来有一天卢金花在县城偶遇段娟的妈妈,她说着朴实的感谢的话,从口袋里拿出300块钱,要给卢金花,“钱我肯定是不会要的,但那时我感觉非常幸福。”

理想

卢金花评价自己是个单纯的人,她的想法一直没有变过,小时是自己走出大山,现在是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大山对于她来说,既是一种根,也是一道坎。23年来,有许多机会可以让她离开这里,去条件更好的地方,但她选择扎根原地。她说这是她对大山的承诺,一代一代的孩子们需要走出大山,孩子们需要她。

然而现在的孩子和当年大不相同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对教育的追求有了不同的认知。她觉得有很多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缺乏斗志和理想。有时候看到孩子们拿一张未用过的白纸打草稿,想起自己儿时用的石板,她也觉得心疼。

正因为这样,她就管得更严了。她不允许学生懒散,不允许学生浪费,她一个行为一个行为地矫正孩子的思想和习惯。“对优等生,我一般比较放任,因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高,所以我对他们更多是鼓励,不仅要考高中,也要他们励志考最好的大学;对中等生,我的任务就是和他们一起找出自己的短板和弱项,找出努力的方向,耐下心来,稳步向前;对于差等生,我坚决不让他们辍学,哪怕是学一门技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能放弃!”

卢金花说自己想得很简单,在农村眼界太窄,孩子们未来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教育也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一定可以改变一个人。”

如今的大台乡中学,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居阜平县第二名。很多深山里的留守儿童,通过上学走出了大山。

一生教育

现在的卢金花,仍在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新的知识,她在和年轻的教师竞争,和时代的发展赛跑。然而,终究会有一天,她会随着身体的衰退,渐渐变得力不从心,大山和教育她该如何守望?

当问到退休之后有没有什么打算时,卢金花告诉《教育家》:“做教师几十年,一直在一线工作,假如真的离开了教育战线,内心一定会很空虚,如果身体可以,学校领导愿意返聘我,我会发挥余力,可以不要报酬,继续为乡村教育发挥余热,也让自己的晚年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猜你喜欢

重点中学金花教育家
颜回之乐
重点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琴童》顾问阵容
鞍山市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金花银花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learn the vocabulary well
阅读教育家
省重点中学评选退出历史江西将更注重评选“特色高中”
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探索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