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讨
2020-09-14李毓灵
李毓灵
摘要: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始终贯穿着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但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数学这一学科难学并且枯燥,尤其是数学计算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也是阻碍教师开展计算教学的一个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为将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提高,应选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升计算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计算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引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随之进步,为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将高要求着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强调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性,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很大的比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明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计算教学效率及质量提高。
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无法灵活运用计算基础知识
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也应使其了解并掌握运算法则,使学生将计算方法灵活的应用到数学问题解答中,不会感到数学知识枯燥,并提升数学计算学习效率[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观察学生应用运算法则、计算难题解答等情况,将学生计算能力增强,在教学中将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可使其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然而现阶段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掌握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不扎实,无法有效记忆和运用运算法则,只给学生安排很多计算题,而题海战术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甚至会让学生在这些计算中思维更加混乱,这将制约学生的发展。
1.2 学生不能虚心学习,计算准确率低
在小学阶段,一些学生会认为计算题较为简单,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能够将题目解答完成,学生没有认识到将自身计算技巧提升重要性,在数学题计算中应用计算机,从而无法有效提升自身数学计算能力,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数学题计算[2]。除此之外,在教师给学生设置课后题时,学生无法虚心学习,通常是借鉴其他同学的答案。在学习计算知识时,一些学生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完成,但最终结果与自己想象有很大差距,学生因为自身的不认真出现一些错误,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
2.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策略
2.1 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备课前应确定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制定的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选用相应教学方式,从而确保教学的整体效果。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数学教学不只是培养其计算能力,还应使其学会分析,并掌握数学符号意义,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是其主要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设置教学方案时应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在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应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这几个数字,学习计算技巧,对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单元目标。教师可在第一节课程中重点讲解6和7两个数字,之后重点讲解8、9、10等数字.在课堂目标制定好后,可将教授知识带到实际问题中,举一个生活中会出现的案例,并让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法来解答,例如甲同学有8支铅笔,送给乙同学两支后还剩几支?
此外,教师应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教学,防止教学过于枯燥,对学生积极性产生影响,除了基本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形式外,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或者是比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加减法”在讲解计算技巧后,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几小组开展速达比赛,由教师出题,哪组学生最快答出正确答案则可积一分,最终积分多小组获胜,并给予一定奖励。
2.2 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教学内容影响着教学效果,教材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掌握教材中隐藏的数学含义[3]。首先了解教材知识体系,合理的总结出教材知识并建立知识网络,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按照新课改要求,预测未来教材的编写趋势,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准备。比如,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程时,应引导学生解答一些常见题型,并通过解答应用题来多加锻炼,将学生计算能力提高。
2.3 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加上好奇心较重,在课堂上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数学计算时,如果教师应用原有的方法进行授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有效创设数学计算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去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模拟情境中,使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和谐,提升学生计算能力。除此之外,可使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知识并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时,教师提出“同分母与异分母在进行加减运算时运算步骤是否一样?同分母加减法使用基础知识是什么?”等问题,这样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锻炼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也可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将数学学习难度降低,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除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可运用苹果进行演示,将6个苹果分为2等份,使学生获得6÷2=3的结果,在学习中实践可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知识,对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有重要意义。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应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通过计算将自身的計算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在教学中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计算学习中去,有效了解并熟悉掌握数学计算知识,将学生计算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邬东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69.
[2]胡怀林.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9(04):69-70.
[3]吴登举.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