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高效集约型综合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策略

2020-09-14付超云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

【摘要】本文以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为例,从场地条件分析、功能流线组织、医疗功能布置、景观要素融合等方面对用地条件相对紧张、周边现状较为复杂的城市高效集约型医院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为该类型的医疗建筑设计提出多层次的技术思路。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策略;高效集约;多维度景观

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异地(整体)搬迁新建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政府所在地澄华街道,医院总用地面积 3.7万方,可建设用地面积 3.25万方;总建筑面积 14.3万方,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8万方,主要为医院各功能用房;地下两层建筑面积 4.5万方,主要为地下停车库、人防工程和设备用房等。澄海医院总设计床位1000床,项目受用地条件局限,属于典型的城市建成区中的集约型医院。

1、读“场”——分析场地条件

本项目用地大致呈北宽南窄的倒置梯形形状,地块南北西三侧临城市道路,同时西侧除与地块相接驳的南田路之外,还与沈海高架高速公路相邻。地块周边目前均为现状居住区。

1.1构建底线思维

医院属于城市中较典型的具有邻避效应的基础设施,一个区域内规划建设有大型综合医院对该片区人口的居住生活必要性和便利性不言而喻,但同时与其毗邻的地块尤其是居住地块则往往处境尴尬。从医院自身的角度来说,有效控制院感风险是解锁邻避效应链条的关键一环,也是医院规划中对周边影响控制的底线。在本项目规划中,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传染科的布局。结合汕头地区的常年风向以及场地形状特点,将医院传染科放置于场地西北角。场地南北东三侧均为现状住宅楼,唯有西侧为沈海高速公路,且为高架道路,在此方位布置传染科对周边影响最小,同时利用其临近区域的北向、西向出口,可形成完全独立的出入口管控体系,便于疫情爆发时独立成区,与城市其他区域以及院内其他建筑完全脱开,实现完全独立的院感管控系统。

(2)污物出口设置。结合传染科的位置布局,综合考量对周边地块以及道路交通情况的分析,本项目的污物出口、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设置在了西侧南田路。尽管南田路的道路等级高于北侧的通平路,但污物出口对安全控制的要求高于交通流量要求,且可以通过分时出入管理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最小化,从而减少对周边用地的干扰。

1.2规避不利条件

1.2.1沈海高架高速公路

本项目场地西侧有城市高速公路,汽车噪音、空气污染影响较大。核心功能置于北侧与东侧,都远离高速公路;将传染楼、行政后勤区等非核心医疗资源布置在西侧,形成一道屏障,阻碍高速公路对东侧区域的影响;合院式格局也充分考虑规避不利因素,将供人们休息停留的景观环境留在院内,减少干扰。

1.2.2东侧缺乏市政道路支撑

本项目地块在东侧与现有居住区贴邻,没有城市道路间隔开来,对于迫切需要多层级交通支持的医院建设来说,一方面缺失了一个接驳城市交通的面向,另一方面也造成对东面居住区的干扰。因此,本方案將东侧南北连通,在院内形成一条贯通东西的物流、人流通道,打通交通瓶颈。

1.2.3用地面积局促

本项目属于院区整体搬迁新建工程,受多种条件限制,在用地规划上无法实现相关建设标准要求的单床规划指标。本项目待远期建设完成后建筑密度将超过36%,容积率达到3.2,总体来说用地相对局促,在设计中的精心布局,留足环境空间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

1.3发掘风貌特色

1.3.1梯形用地形状

由于场地形状大致呈直角梯形,尤其在西侧道路具有明显的倾斜角度,因而在建筑形态上,结合道路走向,形成既照顾沿街界面的完整性,由呼应内部建筑形态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平行四边形平面形态,成为建筑的构型母题和特色。

1.3.2潮汕地区建筑民俗

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本项目结合用地特点,同样构建以中央庭院为核心的围合式建筑群落,与当地建筑民俗相延续。

1.3.3气候条件特点

规划布局充分吸收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的特点,医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从南至北形成逐级增高的格局,两翼西侧布置感染楼与行政后勤综合楼,东侧为二期医技与二期康复楼,面朝南向为院区入口大门。既有利于隔离寒冷的西北风,又有利于建筑南向日照与通风采光。同时对于潮汕地区的高日照气候,立面的垂直外遮阳构件,以及庭院穿插的绿化体系,以此种被动节能措施,可以一定程度帮助改善建筑物的整体热工环境,适应岭南地区气候特点。

2、织“线”——组织功能流线

2.1从流线分析出发的功能布局思考

在高效集约型医院的设计过程中,将医院的几大板块功能布局建立在对场地主要人流、物流动线的分析基础之上,可以更便捷地寻找到最直接最简洁的组织结构,例如通过不同出入口性质的定性,从而获得更一目了然的门诊流线、住院流线。从这一角度来看,奥卡姆剃刀定律即可充分适用。本项目沿南侧、西侧、北侧城市道路分别设置了主车行出入口、主人行出入口、行政办公出入口、传染科出入口、污物出口、急诊急救出入口、车行人行次入口等,可就近到达各功能区块。

2.2交通组织架构

本方案在场地东面构建了一条南北贯通的全院机动交通骨架道路,结合南北两端的地库出入口,共同承担起全院的动态机动交通功能,同时也为院区其他区域能实现丰富可达的步行空间创造了条件。

2.3传染病区医疗流线组织

由于本项目有专门的传染病区,因此成为医疗流线组织中的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传染病区相对于医院常规的使用功能来说,需要与其他功能有适当分离,确保与城市适度隔离,以保障良好的院感控制与城市安全。根据汕头市气象局资料显示,该地区区月平均风向以西南、东北风为主,因此,该方案规划将传染病楼布置在用地西北角,处于常年风频的下风向,且在场地东侧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如遇疫情,可单独实行封闭管理,减少或避免对其他区的干扰。

3、谋“用”——谋划医疗功能

3.1医院模块构型的选择与重构

大型现代医院设计历经近百年演进,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医院构型模式,如常用的“王”字型或鱼骨形组合方式,成为医院设计的经典形式。城市集约高效型的医院通常也会基于这类经典构型进行一定的演化,形成属于一个医院独有的基础构型模块组织方式。

本项目结合场地和功能一二期布局,构建了具有鲜明特点的T形医疗街,其中横街主要将中部的门诊垂直交通核与西侧门诊诊区、东侧医技模块相联系,纵街作为二期发展可以将整个医疗区与康复专科联系成为一个整体。T形医疗街,在南向、西向的多个面向上充分面向中心花园,争取景观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患者在医疗街上的移动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

3.2公共空间与认知地图

在基本医疗模块日益趋同的现代医院设计中,非医疗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成为各个医院更具识别性的特色空间。在本项目中,南面直接朝向主庭院景观的单侧进入式医疗街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相比较其他完全室内环境的医疗街能更好地帮助就医患者建立直观的医院功能地图;同时,将T型医疗街和与之相联系的门诊垂直交通大厅作为认知心理地图中的标志点加以重点刻画,为就医患者锚定一条最有方位标识性和记忆点的特殊空间,从而方便找寻目标区域,提升就医体验。

3.3非医疗功能的融入与补充

从患者心理研究的角度出发,将商业、庭院或其他辅助性空间功能融入医院空间体系中,对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升就医诊治效果具有帮助。本项目結合医疗街和各医疗功能模块,在部分楼层的门诊垂直交通核心区域适当预留出一定的商业服务空间,起到调节空间性格属性的效果。

4、融“景”——融合景观要素

4.1多维度景观元素的叠合

(1)中心花园。本项目从潮汕民居中的空间序列关系出发,结合“花园式医院”设计理念的空间布局,让就诊人流通过中心花园再进入门诊大厅,缓解患者就医的紧张感。同时提供了患者休息,交流的理想场所。

(2)多层次的景观组合,以入口广场绿化,中心花园绿化,隔离绿化,屋顶绿化等共同组建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为患者,医生,后勤人员等营造出良好的就医体现与工作环境。

4.2景观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手法

本方案通过一体化设计手法将建筑和场地景观环境统一规划、一体化设计,综合考虑建筑座向布局、景观体系、对景关系等场地要素,在建筑基本座向上能实现坐北朝南、北高南低的理想格局,同时景观园林上通过中心花园、主入口广场和街角绿化广场共同形成南北环抱、藏风聚气的阴阳互补之势,整个院区规划呈现浑然整体的效果。

结语:

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功能效率与舒适度、空间体验感一直是设计师权衡拿捏的关键要素之一,尤其是对于像澄海医院此类典型的城市集约型医院,如何充分利用场地的有利条件,如何将景观环境融入医院建筑之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医生、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周边居民提供最适宜尺度的医疗环境,将是值得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不断研究和总结的课题。

作者简介:

付超云(1988-),女,汉族,湖南郴州,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