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性格分析
2020-09-14张青贤义梦臣
张青贤 义梦臣
摘 要:《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布朗特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独具特色的长篇小说之一。故事中主人公简·爱因其独有的双重性格吸引了很多读者。一方面,她美丽善良、坚强而不向命运低头,另一方面她又缺乏自信,时时感到自卑,并且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也总是拘泥于陈旧而保守的传统婚姻观。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双重性格,才使得简·爱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整部小说更加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性。
关键词:简·爱;性格;双重性
作者简介:张青贤(1997.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南阳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6--02
引言:
通过《简·爱》这部小说,夏洛蒂·勃朗特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看似普通却又自带光环的独特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简·爱虽出身卑微,但却纯洁善良。即便是面对层层穷困和不幸也不屈不挠。她那追求自由和坚持真理的独特性使其在西方文学史上成了先进女性的代表人物。但当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审视她时,会发现在这些闪亮的性格特点背后有着无法消失的性格阴影。简·爱貌似勇敢的外表下,总是潜伏着一个自卑和脆弱的灵魂。而这种自卑是她自己十分厌恶但又无法逃脱的。所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简·爱》简介
出版于1847年的《简·爱》是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同时这部小说也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故事贯穿了主人公简·爱的整个成长过程,着重描写了主人公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勇敢善良的女性形象。
简·爱父母早亡,很小便寄养在舅舅家,但随后舅舅也去世了。没有了舅父的庇佑,舅母和表哥都开始虐待她。不屈服于表哥的殴打,简·爱被关进了红房子还因此生了很大一场病。舅母的不待见,最终使得简·爱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的生活也并不好过,很多在这里的孤儿都病死了,院长更是个表里不一的小人。简·爱在孤儿院接连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还好后续孤儿院条件有了改善,简·爱也有机会接受了几年教育。长大后的简·爱实在是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便登广告谋求新的工作。最终桑恩费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她做家庭教师,而她学生的监护人正是这个庄园的主人——罗契斯特。随后两人相爱,罗契斯特向其求婚,简·爱欣然答应。但罗契斯特前妻的出现阻碍了他们的爱情,简选择离开了罗契斯特。在后面的日子里简·爱吃了很多苦头,被牧师圣·约翰同时也是她的表兄收留。在拒绝了表兄的求婚后,简决定回到罗契斯特身边。而此时的桑恩费尔德庄园已成废墟,罗契斯特也被放火坠楼的前妻烧伤致残。但简·爱找到了罗切斯特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二、《简·爱》创作背景
(1)英国女性思想意识的醒悟
19世纪之初,英国女性在政治上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她们没有选举权。此时英国的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女性在就业时依然受到歧视和排挤。同一时期英国发生了史上著名的宪章运动,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潮深深影响了当时作为文艺学者的勃朗特。她塑造的简·爱勇敢反抗社会的不公和追求自由的性格都也是同时代英国女性思想觉悟的映射。
(2)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风格有所变化
《简·爱》发表的时间是1847年,当时正是维多利亚时代。这个时期的英国不仅政治、经济、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思想和文学审美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艺作品一改之前描写上层社会奢华的生活,紧贴当时社会背景下广大人民的生活。《简·爱》这部作品不仅贴近生活,同时故事中所描写的简·爱的形象特征也符合同时代人们追求社会真面目和思想自由的审美风格。
三、简·爱的正面性格
(1)简·爱追求自由平等的性格
维多利亚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全盛时期。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当时英国的阶级分化。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人分别来自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阶级。一个是下层穷苦教师,一个是上流人士。在阶层悬殊如此之大情况下简·爱却敢于去爱。这是很多同时期的人想都不敢想的。而简·爱之所以能够摒弃阶级观念或者说无视可能遭受到的嘲讽去向罗切斯特示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独特的追求自由平等的性格。对于简·爱来讲,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不应该以阶级来区分贵贱,而且每个人都有自由地追求爱情的权利。所以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有说过这么两句话“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1]正是由于简·爱追求精神上自由平等的性格使得她不做作,坦率又真诚,也使得上流社会的罗切斯特深深地爱上她。
(2)简·爱勇敢反抗的性格
简·爱很小便成了孤女,舅舅去世后更是没有一个亲人可以依靠,寄居在舅妈家里的小简·爱受尽了欺负。但是在面对表哥和舅母的虐待时,她却毫不畏惧。当表哥约翰殴打她的时候,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2]她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2]当简·爱被送进孤儿院后,面对孤儿院艰苦的生活环境,简·爱却没有妥协,最终靠自己摆脱了孤儿院的束缚,找到了一份工作并邂逅了自己所爱之人。而随后当简·爱和罗切斯特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切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提议也不错,但对于简·爱来说这是一种妥协,而她不愿妥协。所以简·爱拒绝罗切斯特的提议并勇敢地选择了离开。
四、简·爱的负面性格
(1)简·爱自卑的性格
虽然总体上简·爱给读者留下的是积极方面的印象,但简·爱的负面性格我们也不可忽略。细细分析,其实简·爱从小到大都是伴随着强烈的自卑感的。首先简·爱对自己的外貌很不自信。大多数人都会想要拥有美丽的外貌,尤其是女性,因为漂亮就是资本,简·爱也不例外。简·爱外貌上的自卑在她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当她被舅妈虐待时,她是这样想的“我知道,如果我是个开朗乖巧,无忧无虑,美丽顽皮的孩子,哪怕同样寄人篱下,无伴无友,里德夫人也会对我更满意些,能容忍下我,她的儿女会对我有些伙伴之情,更真诚友善些,佣人们也就不会那样动不动就把我当作育儿室里的替罪羊了”[2]而这种自卑感也随着她年龄的增长递增着。在孤儿院里,各种侮辱,惩罚和恶意的诽谤让简·爱的自卑情绪越来越重,以至于她觉得所有人都看不起她。若不是有潭波尔小姐的帮助,简可能永远被这个小小的孤儿院所束缚着。随后当她爱上罗切斯特并向他表白时,字里行间仍然透露出她的自卑,她说“你以为就因为我穷、地位低下、相貌平平而且身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一颗心吗?你想错了!如果上帝赐给我一点美和许多财富,我会让你同样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2]从这些话中,我们能明显的看出来简·爱的自卑。这时的自卑不仅包括外貌方面的,还有对自己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自卑。也就是说简认为自己这些方面的不足是导致罗切斯特不能和她在一起的原因。小说最后简·爱在找到罗切斯特并发现他残疾且不富有时,她心里是喜悦的,因为这个时候简·爱觉得他们两个挺般配,没有理由不能在一起,这也是她为什么能鼓起勇气来重新面对罗切斯特。
(2)简·爱屈服于传统的婚姻形式的性格
当我们读到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结过婚且妻子还在的时候选择离开,很多人是对简·爱持支持和赞美的态度的。因为她不愿做情妇,既尊重了罗切斯特的妻子也尊重了罗切斯特的婚姻。这是一种自尊自爱,品德高尚的行为。但是当我们真正從罗切斯特的妻子和罗切斯特的婚姻来分析简·爱的离开时,我们会发现简·爱的离开并没有起到什么高尚的作用。原本罗切斯特和自己荒淫无度已经发疯的妻子之间就没有爱情,当罗切斯特终于遇到可以信任和依赖的简·爱时,简·爱却离开了他。当双方表达了爱并准备生活在一起时,就应该负有互相支持和理解的责任,但简·爱却因为拘泥于传统的婚姻形式放弃了罗切斯特。这种感情上的自私最终使得罗切斯特被自己疯了的妻子烧残,妻子也坠楼身亡。简·爱的离开是以罗切斯特破碎的心和再次进入痛苦的深渊为代价的,而如果一开始简·爱答应了罗切斯特一起去法国过同居生活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是为什么简·爱没有答应呢,这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不能面对所谓的只是名义上存在的“合法”婚姻,她的思想已被根深蒂固的传统婚姻形式所套牢了。
五、结语
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塑造了一个不幸但又勇敢坚强的新一代女性形象。体现了同时代女性勇敢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揭露了同时代女性在传统思想和新时代思想之间偶尔的徘徊。是一部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M].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
[2]夏洛蒂·布朗特. 简·爱[M]. 祝庆英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郭永玉. 人格心理学导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4]林丹.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与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之比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99-102.
[5]刘丽. 追求平等、幸福、自由的女性典范——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 辽宁高职学报(1999):89-91.
[6]宋燕. 简·爱: 自强与自爱[J]. 当代电视(199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