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思想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

2020-09-14郭德钊

锦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无为不争

摘 要: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反自然”观念盛行,人们认为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都是为人服务的,于是便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界进攻,使得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恢复力都处于超负荷状态。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们要积极地从道家文化中吸取经验教训。《道德经》详细阐述了老子的基本思想:从本体论上讲,“道”是天地之本,是万物之源;从认识论上讲,老子主张物极必反、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从个人角度讲,老子奉行无为,顺应规律行事的生态实践观,主张不争、寡欲、知足常乐的人生观。

关键词:无为;不争;寡欲;祸福相依;知足常乐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生产力与资产阶级对自然资源攫取的数量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当今生产力愈加发达的社会同样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需求数量更多、需求种类更丰富的基础上的。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速度远大于自然界自然资源的生成速度,人类朝自然界排放垃圾速度远大于垃圾自然降解的速度,这两方面都在同时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我们现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都处于超负荷状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的数量与自然界孕育资源的数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失衡,继而导致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灾害;而我们使用自然资源制造出的新产品,如果没有经过合理的回收、无害化处理,同样会导致环境污染。以电池为例,尽管国家提倡电池的回收处理,但电池的使用不仅普遍,且价格低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便会看到很多随手丢弃的废旧电池,这些电池在空气中会逐渐分解,继而会随着雨水进入江河湖海,最终会对整个水循环系统造成严重污染。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反自然”的行为产生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他们认为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都是为人服务的。在这种“反自然”的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人类开始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界进攻,把自然界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具体可概括为三大原因和三大助力。

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当今社会主要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被创造出来,粮食产量激增,交通、通信技术发达,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等。而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基础不仅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重要的是资源被无限制的开采,没有大量资源的支撑,便没有我们的现代化社会。尽管被无限制开采的资源都能在小范围内转化为为财富,但“草原和狼”的关系将在不久后再一次重现。我们知道,狼的数量对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当时的牧羊人为了防止羊被狼叼走,便开始大量的捕杀狼,结果狼群骤减,羊群短时间内激增,致使大量青草被羊群啃光,最终使得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彻底被破坏,羊群也因没有足够的食物而大量饿死。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来也是为人服务的,就像当年牧羊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牲畜不被吃掉,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被狼“偷走”而猎杀狼一样,但无节制的猎杀狼却导致了相反的结局,这和我们当下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拼命发展科技一样,它最终也会造成一个相反的结局——科技的异化。

直接原因是货币的大量发行。因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总量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国家发行货币的多寡是为了维持本国经济的稳定。在生产力愈加发达的社会,我们生产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多,很少的钱就会买更多的商品,货币就会升值,而政府为了保证进出口的平衡,就开始印刷货币,继而将货币投入流通市场,使货币升值不要太快。但是政府发行的货币投放到市场上,一开始是不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国家的。于是属于你个人的那部分财富没怎么增长,而属于国家、社会的财富却大幅增长。社会財富越来越多,你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少,你如果不努力工作,那么你自己的财富在世界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低。所以,你不得不努力工作,而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赚取财富也不得不拼命开发自然资源。

个人原因是人的消费发生异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人们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琳琅满目的商品。但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人们购买大量昂贵的商品却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是为了迎合潮流,在购买和使用这些商品中来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和价值。

除了三大原因之外,还有三大推动因素。首先是广告传媒,目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广告传媒,在不良媒体的大肆宣传下,无数奢侈品牌无时无刻不侵入人们的闲暇生活领域,这极大的激发人们的购买欲,当然,人们购买这些奢侈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是为了迎合潮流,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其次是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于现代化的企业,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私营上市企业,他们有着极强的忧患意识,像京东、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都实行末位淘汰制,这势必会加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这些企业,哪怕是排名末尾的员工,大都是优秀的人才,只是他们在更加优秀的人才堆里,自身实力显得略输一筹。这些企业这么做,目的是使员工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时刻保持强烈的拼搏意识,让员工们自发的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最后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开放和普及,为人们的提前消费提供了条件。目前银行有信用卡,淘宝有花呗,京东有白条甚至还有诸多的网络借贷公司,这些都是人们在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而银行余额不足时的解决方案。至于还款,那是一个月以后的事,而且你也还有分期还款和最低还款等不同的选择。这样自己高兴,因为自己在短时间内,付出很少的努力就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商品。商家同样高兴,尽管自己的商品定价高,但也不用为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足而发愁。银行也高兴,短期内增加这么多笔借款,今年年底又多了一笔丰厚的利润。这些都是人们无限制开采的自然资源的无形推动力。

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红利,尽管我们无法阻止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老子的思想中汲取有价值的知识,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做出积极的探索。因为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探讨中,说到底就是探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老子是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道德经》[2]是老子一生智慧的结晶,在这短短的五千言中,不仅蕴含了治国、安民、修身、养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最深刻的启迪,下面我们对其生态环保思想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从本体论上讲,“道”是天地之本,是万物之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以下省略《道德经》)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句话是说“道”先于天地而生,它是天下万物的母亲,它是无所不包的。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地万物和我们是有同一个本源的。第二十五章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而道本身乃自然而然。在这里我们看到“道 ”是万物的根源,“道 ”归根到底皆于“自然”。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不是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人的一切行为顺应自然,即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行事,违反自然规律从长远看就是人与人作对,因为人仅仅是自然界的一份子。

其次,从认识论的角度讲,老子主张物极必反、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第五十八章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里讲的是幸福与灾祸是相伴相随的,眼前的幸福可能是以后灾祸的开始,而眼前的灾祸也同样可能是以后幸福的开始。就我们当下的生态环境而言,一个农民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增加谷物收成而去砍伐森林,这本是符合正常人逻辑思维的事,农民付出的劳动越多,等到秋季收获便越多,但当其它数百万计的农民也为了同样目的这样做时,结果人类的这种行为反而招致了自然的报复,由于大批森林被砍伐而招致的水患,造成了毁林造田时没有想到的坏结局。这样,个人行动的意义就被“盗窃”了,行动结果成为畸形,个人的劳动逆转过来反对他,而造成这种结局的是个人本身。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人们看待问题总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把人当成了自然界的主人,把自然界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第五十八章讲:“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在这里老子告诉我们灾祸与幸福之间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会忽然转变为邪,善会忽然转变为恶。因此,我们要注意做事情的尺度,我们向自然界攫取资源一定要在自然界可承载的范围内。在自然界可承载的范围内,我们越勤奋,我们从自然界获得的自然资源就越多,比如古代樵夫上山砍柴,勤劳的樵夫每天砍柴的数量比懒惰的樵夫要多,收入也多。但如果我们向自然界攫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自然界的可承载范围,那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大自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在为我们孕育自然资源。比如采用机械化的手段砍伐森林,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将整个森林伐光,紧接着是水土流失加剧,最终造成土地荒漠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木材可伐的。

最后,从个人角度讲,老子奉行无为,顺应规律行事的生态实践观,主张不争、寡欲、知足常乐的人生观。

第三十七章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为,而是不妄为,顺应客观规律行事。第六十四章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就是说要辅助万物回归自然、返于淳朴,而不是妄加干涉。总之,老子奉行的无为,顺应规律行事的生态实践观,就是要告诉人们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把握住万物演化的自然规律,不可因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对自然妄加干涉,过度攫取自然资源。

人類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根本上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但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异化,人们无视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人的真正需要,只专注于去满足占有物的无限的欲望,人们购买商品更多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炫耀自己的财富,更有甚者认为对物的占有就等于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拥有。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贪婪的欲望将会随着物质产品的不断获得而愈发膨胀,异化了的消费目的永远不会被满足。针对这种消费异化的现象,老子主张不争、寡欲、知足常乐的人生观对我们当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第十九章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所以,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这里表明老子认为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会损害身心健康,是得不偿失的事。第八十章讲:“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充分表明老子知足常乐的人生观,最幸福的事就是珍惜眼前拥有的东西,享受当下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以及日常的生活习俗,这就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通过老子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发现要想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需要转变以前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人不是自然界的主人,相反,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好比毛和皮之间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外,我们还要合理的控制自己物质欲望,避免欲望泛滥,成为欲望的奴隶。

尽管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能否解决当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不仅需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还需要有一批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实践的人,这就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2]老子.道德经[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1.

作者简介:

郭德钊(1991-)男,汉族,山东临沂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环境哲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无为不争
张之洞的“三不争”
艾草
咏油菜
不争与争
学会“不争”
中外教育思想中的“无为”智慧及其启示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不 争
“无为”的负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