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9-14孟强
孟强
摘 要:当下的教育教学行业,受到了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念需要革新,教学方法也要隨之作出相应的调整。数学是基础性的科目,在高中教育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要紧跟时代。现代化的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合理引导;实践活动;课外拓展
数学学科是很多学生最害怕的学科,这是因为数学的知识抽象难懂,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显著增加,更令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此外,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选择将知识直接倾注给学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完全依赖于教师,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开展创新教学,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一、合理引导,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坐享其成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时不主动探究知识,而是等着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受到阻碍。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对知识产生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对数的相关知识,那么对数函数有哪些性质呢?请大家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探究一下吧。”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开始探究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吸取学习指数函数的经验,进行分析这部分的内容,并大胆尝试新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研究,顺利掌握了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般数学课堂的教学都是围绕教材开展的,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知识,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自己探究知识,会使学生迸发出更多的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抽样方法》时,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需要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想要的结果,比如在调查平均身高的数据时就需要收集每个同学的身高,但是如果调查对象是全校的数据话,显然是不能一个个收集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法,接下来就请大家实践探究一下吧。”学生开始研究抽样调查的方法,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班级中抽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身高数据作为样本,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要从不同身高段抽取样本。学生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想法,对知识的体验也更加深刻。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三、课外拓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化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拘泥于书本中,可以向课外拓展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参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行业也受到了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最直观的体现,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调取课外的资源,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探究,以此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外,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中,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已经通过学习掌握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其实这部分的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我讲完后利用信息技术调取课外的资源,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知识结合起来研究,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向课外拓展教学,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总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导,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勇.探析性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32.
[2]沈双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