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董日记”系列报道蹿红的背后

2020-09-14杨世龙

记者摇篮 2020年8期
关键词:奉献报道日记

杨世龙

【摘 要】《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是辽河油田新闻中心联合辽宁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一组抗击疫情特别报道。这组报道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日记形式,以辽宁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护士董婷婷为采访对象,展现护士小董乃至辽宁医疗队在武汉期间的工作生活。

【关键词】日记   报道   蹿红   奉献

《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这组形式新颖、时效性强的系列报道自1月27日起刊发,累计发表40篇,《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工人日报》、《辽宁日报》等主流媒体也进行了转发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各媒体转载报道后,全网点击量突破3000万人次,成为众多抗疫报道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一、报道的缘起与策划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在蔓延,爱心汇武汉。作为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1月26日,大年初二,由辽宁省卫健委组织的首批医疗队开赴湖北武汉。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重症医学科“85后”护士董婷婷,主动报名参加这支“逆行”的医疗队。

1月26日18时25分,搭载137名辽宁医护人员和4.4吨医疗物资的包机航班,安全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22时,笔者经过多方努力,联系上了到达武汉疫情一线的辽河“最美逆行者”董婷婷,次日上午在“掌上辽河”刊发《独家连线!驰援武汉的油田医院员工董婷婷接受“掌上辽河”专访》。

这篇独家报道刊发后,引起辽宁广播电视台“北斗”新闻客户端的关注,主动转发该报道。随后,在辽河油田党委宣传部的协调支持下,辽河油田新闻中心决定联合辽宁广播电视台,利用双方新媒体平台,联动推出《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特别报道,以小人物的大担当,展现新时代辽宁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自1月27日开始,“掌上辽河”客户端与辽宁广播电视台“北斗”客户端每天联动刊发《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日记由笔者和辽宁广播电视台编辑李莹联合执笔,利用董婷婷的空余时间进行采访。截至2月28日,累计发表《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32篇。这些日记形式的报道,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护士小董的一线工作生活。

二、报道产生的社会反响

《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系列报道推出后,迅速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工人日报》客户端、辽宁广播电视台、北斗融媒新闻客户端、《中国石油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跟踪转载报道,各省市兄弟媒体和自媒体纷纷转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媒体转载报道全网累计点击量突破3000万次。

其中,笔者参与采写的《一名辽宁援鄂护士的武汉日记——勇挑重担,我已做好准备》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二版要闻倒头条刊发,报道了辽油宝石花医院援鄂护士董婷婷的感人事迹。2月13日,参与采制的《战“疫”日记:寂静城市,听春天的脚步——护士小董武汉日记》新闻报道,在新华社播发后,仅一天时间网友点击量就突破百万人次。

两个月来,《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广播电视台旗下北斗融媒客户端、《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报》官方公众号全程连载了“小董日记”,《工人日报》先后十多次摘编刊发了“小董日记”。

此后,各大传统媒体、新媒体上,类似“小董日记”这样的日记形式报道逐渐开始多了起来,并掀起了“日记体”的报道风潮。

《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持续深度报道了董婷婷的感人事迹,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主旋律,树立了新时代辽宁人、当代石油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鼓舞了油田上下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2月6日,董婷婷本人被盘锦市妇联授予了“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的感召影响下,辽油宝石花医院200多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报名支援湖北抗击疫情。该院先后已调派13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武汉支援,其中11人在雷神山医院一线支援。

三、采写过程及启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属于重大事件报道。重大事件报道,时效性十分关键。首篇“小董日记”从策划、采写、编辑、刊发均在1月27日当天完成,效率极高。

当时,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很多是刚刚抵达武汉,还未正式进驻医院开展工作。“小董日记”先声夺人,第一时间提供了读者关心的医疗队员食宿情况、物资筹备、岗前培训等内容。

首篇日记一经推出,就获得网友广泛关注,刚上线的“掌上辽河”客户端点击量1.5万人次,辽宁广播电视台“北斗”新闻客户端点击量15.3万人次。

首篇日记推出的次日凌晨,央视新闻客户端就以《驰援的医护人员到武汉后经历了什么?看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为题,第一时间转载了这篇报道,成为第一家关注、转载“小董日记”的中央媒体。

《护士小董的武汉日记》系列报道,虽然是采用日记形式,但本质上仍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这就要求记者要有采访意识和策划意识。比如小董生日时,联合辽宁广播电视台做了一期策划。由于武汉前线条件有限,甚至连生日蛋糕都没有,笔者就协调了小董家人、同事以及辽宁第二批赴鄂医疗队队员、油田一线工人给小董送去生日祝福,剪輯了一段短视频放在了日记里,为读者展现了医护人员难忘的“战地”生日。

在推进这组系列报道时,笔者注意从小董的家人身上挖掘新闻线索,先后策划了《儿子给我来信了》《“疫”封家书》《爱如茉莉,花香满衣》等多篇报道。

在重大事件报道中,还要具备精雕细刻的精品意识,尤其是要拟出既精准又吸睛的标题。一开始,“小董日记”只是以时间为序,并没有拟标题。后来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连载时都分别拟定小标题的启发下,“小董日记”从第五篇开始为每天的日记拟标题。在一期日记中,笔者通过小董的描述,写了一个她的队友,原标题是《“快手”卫桂霞》,后来编辑反映大家关注的是小董护士本人,并不关心她队友采血、干活有多快,最后标题根据文内提到的很多队友起湿疹这个细节,定为《百爪挠心?忍!》,一问一答,干脆利落。在另一篇日记中初拟的标题是《春天到了,胜利还会远吗?》,这个标题过于平淡,最终改成《寂寞城市,听春天的脚步》后,一下就有了动感之美。新华社在后续报道《战“疫”日记:寂静城市,听春天的脚步——护士小董武汉日记》中也直接采用了这个思路。

(作者单位:辽河油田新闻中心)

猜你喜欢

奉献报道日记
浅谈校长品质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