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将深藏的古镇推向前台

2020-09-14刘建春

新民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木船水运江南

刘建春

今年7 月1 日开通运营的沪苏通铁路。

在江南,除了沪宁杭这样的大城市,还有许多星罗棋布的小镇。这些小镇犹如明珠,散落在水网密布的江南大地。水,是小镇的命脉,小镇的生产生活,都围绕着水展开。

后来,汽笛声声,车轮铿锵,惊醒了枕河人家,铁路那乘奔御风的速度,那雷霆万钧的气势,那时空重组的神奇,深深改变了江南小镇,现代元素如水银泻地,嵌入了江南小镇的每个细节。

如今,高铁网在江南大地铺展,搭上了高铁动车组的小镇,如虎添翼。

安逸休闲慢生活

对于江南的概念,虽有不同理解,但许多人都认可,典型的江南,一般指明清时期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七府,加上一个太仓州。本来,与中原相比,江南并非经济社会发达之地,农业耕种技术,远不如中原。是连年的战争,给了江南超越的机会,北方人口一次次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江南地区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自公元七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就是国家的交通运输干线,依傍着大运河的江南小镇,借助于人流、物流、资金、信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的机遇,率先走向富庶繁华。加上地处太湖流域,水路四通八达,水上交通优势尤为明显。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引用研究人员的估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路总里程,可能超过4000公里。发达的水网,让人员交流更加便捷,大米、丝绸、棉纱、茶叶等商品转运也非常便捷。

宋代以来,江南小镇进入快速发展期。南宋时,浙东加上环太湖地区,有小镇630个,江南六府明朝有市镇316个,清朝发展至459个,小镇有人口数千户,最大的镇超过一万户,盛泽、平望、唯亭、南翔、南浔、乌镇、濮院、王江泾都是有名的繁华大镇。

小镇的分布,是自然形成的,也与船在水中行走的速度有关。船行速度,受到影响的因素比较多,船的大小,载重量多少,顺风逆风、有无结冰等情况都会影响船行速度。正常一天可以走三十里路,遇上顺风也可能走到上百里。正常小镇与小镇之间的距离差不多就是十几里路的样子,这也正好是一天划船能够来回的距离,这就是水运时代的“一日交通圈”。

船是家家户户都非常倚重的交通工具。那时候,制造木船的作坊生意兴隆,就像今天的汽车制造厂,木船就是水运时代的“私家车”,如吴江同里镇的造船业就曾经远近闻名。20世纪30年代,在吴江县庙港乡,一条船的价格大约是80至100元,而一般农家,种粮食和养蚕收入大概有二三百元,这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买得起一条船。

有许多小镇居民依靠船谋生计。松江县张泽镇的航船,就被姓张和姓陆的两家人家承包了,张家和陆家各有一条船,每天按照固定时间从镇上到县城打来回,久而久之,远近的人们都知道了,有人要去县城办事,或者有货要装卸,就搭乘张家或者陆家的航船,上午去办事,傍晚回到镇上。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比如从杭州到上海,从常熟到西山,从吴江到宜兴,都有多年摸索出来的固定的行船路线,明代江南地区,像这样的水运干道有50多条,一路上具体怎么走,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叫做“路引”。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多少里,都标得清清楚楚,哪里可以停泊,哪里可以吃饭,哪里盗贼多,不宜久留,哪里有关卡,哪里有什么特产,都详细记录,甚至在胥口镇有一张姓人家是开油坊的,家庭富裕,热爱养兰花都记录在路引上。路引就相当于水运时代的导航软件和点评软件。

除了承担交通运输功能,木船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提供服务,日常所需的柴米油盐、果蔬禽肉,都是木船运来的,粮食蚕丝、手工制品等,也通过船运销出去。逢年过节,游玩的、演戏的、唱评弹的大小画舫会把镇上的市河装扮得繁丽喧闹。江南特有的书船会辗转各个小镇,船主把各种版本的书籍,送到他所熟知的书香门第或爱读书的寻常人家。

水波激荡汽笛声

如果当年有无人机,我们应该可以看见江南大地上,数千个小镇,组成了那个时代的长三角一体化图景。每个节点上的小镇,虽然大小不同,都拥有绝佳景色,拥有安逸休闲的慢生活。从南宋算起,这样舒缓柔美的节奏,已经延续了一千年。

水运方式,既然能够延续千年,必有自身优点。首先就是载重量大,内河航运船只,载货几吨甚至几十吨都是没问题的。从造船技术来讲,明朝就可以建造排水量1000多吨的木船;其次,利用水的浮力、风力,有时候还可以借助顺流的水力,驱动木船前行所花的力气比在岸上人拉肩扛小多了,唯一的缺点就是速度慢,不过,在人们还没有见识过快速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也并不觉得慢。

錦溪古镇船娘。摄影/ 夏云鹏

不仅仅是出行,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绕船行的速度匹配的,近一点的地方,在途时间以时辰为计时单位,远一点的地方,就要以天为计时单位。比如说,苏州至上海,走水路单程大概需要三四天,往返需要一个星期左右。这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如果碰到大风大雨或冬天结冰,那又要消耗额外的时间了。

1876年春,江南的梅花已经绽放,27岁的苏州文人叶昌炽去上海办事,去的时候总体比较顺利,第一天逆风,只行了30里,到唯亭镇住宿,第二天一大早,顺风而行,竟然行了150里,一下子冲到了黄渡镇,第三天到上海。回来的时候,天气降温,河面结冰了,一路打冰一路前行,到了昆山,不想乘船了,就登岸去打听轿子价格,结果太贵,又回到船上,一直到第七天才回到苏州娄门。

猜你喜欢

木船水运江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小木船》后传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