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及其对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2020-09-14许烽
许烽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7 — 0010 — 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青年成长教育的重要观点和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国上下高度认同和探索实践青年教育的当下,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指导,把握新时代青年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对青年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形成的背景与条件
时代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兴盛,催生了新的青年活动空间、思想交汇平台和文化体验平台,对于明辨是非能力和抵抗腐朽低俗思想侵蚀能力较差的青年而言,无疑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成长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青年教育的重要观点,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1〕。因此,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形成,是在国家和民族发生重大变革,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青年成长环境发生急剧转变的历史方位中应运而生的,它及时回应了新时代青年成长这一重大课题,是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新时代精神引领,也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考量。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青年作为社会的生力军和先锋队,是变革社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青年的培养自然上升为十分重要的战略。习近平出生于革命家庭,自幼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接受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教育,深刻认识到唯有广泛地凝聚起青年、有力地教育培养青年,才能使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后继有人,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产生与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当然,还应看到,习近平青年教育觀的形成还与他青少年时期勤奋刻苦学习离不开,在经过思想的洗礼和人生实践的传统文化智慧下,通过自身讲授、书籍出版、发表讲话等方式传递给青年,唤醒青年的意识和觉知,得到了青年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同。因此,从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产生的时代和历史特征看,如果说习近平的个人成长经历是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产生的主观原因,那么当前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变迁和由此产生的青年成长特点和规律,可以理解为是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形成的客观原因。
综上所述,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是与中外优秀教育理论一脉相承、创新发展起来的,都是经历了学习到实践、实践到学习的思想形成过程,都是与中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这个国情紧密相结合,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青年思想的指引下,达到思想的丰富和成熟。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接班人
习近平所倡导的青年教育观,目标就是培养人,着眼于青年学生未来的发展,着眼于青年学生持续的成长,体现了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朴素关怀以及对国家民族发展的为公情怀。其思想的精髓在于,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上人”,而是培养“人中人”,是希望能培养身怀技能、胸怀天下的,真正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人。
习近平关注青年生存意义和价值追求,更重视青年成长对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一直都把青年看做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直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为什么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问题做了深刻阐述,提出立德树人应当是青年成才的首要方向,德是青年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强调青年修德的重要性,并提出青年成长要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用“奋斗幸福观”激励当代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发挥青年的才干,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强国一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内容:高格局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站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人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同时又有对民族和国家前途的重大思考。在对青年成长与发展的认识上,带有一定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寄托,主张德才兼备、知行合一,重视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引领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本领的培养,而非简单的理论抽象派主张。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主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为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3〕。青年的价值判断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作为整个社会最具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青年价值取舍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在高度提炼、广泛认同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朗朗上口,充满力量,在思想交汇、价值多元的今天,更容易被青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于理想信念教育,核心点在于团结引领青年共圆中国梦。因为中国梦的思想,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青年开展中国梦教育,既是思想意识的引导教育,也是给予希望和力量的信仰教育,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4〕。因此,中国梦是激励青年不断奋斗的巨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青年实现不忘初心的目标所在。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大力倡导家风的教育与传承,他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尤其是青年一代一定要传承这种精神”〔5〕。习近平还特别注重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6〕。习近平要求青年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发展好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7〕。关于青年法治教育,习近平认为,“在培养青年的法治意识前,须提前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8〕。实践证明,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法治思想,特别是要在青年中树立法治思维。同时,“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9〕,引领青年以良好的品德做到遵纪守法。
从内容上看,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更加侧重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匡正与提升,更加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突出青年理想信念、道德品行、价值取向的培育,站在更高的格局教育引导青年。
(三)方法:协同实践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倡导青年发挥独立自主的能动性与积极性,重视引导青年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获取真知,得到进步,体现青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具体而言,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从社会实践、理论宣传、青年组织等协同实践方面,对青年成长教育提出方法指导。“青年的社会实践除了生产活动外,还有社会活动,教育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社会活动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10〕。在社会实践方面,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特别强调劳动教育在青年成长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主张新时代青年应当回归劳动实践,回归劳动传统,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价值,崇尚劳动的光荣,弘扬劳动的美德,深植劳动的情怀,锤炼劳动的品质,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一方面可以引导组织青年直接参加一般社会活动,让青年增长见识、锤炼本领,另一方面可以让青年参加重大国家社会活动,在仪式中提高思想觉悟,在活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实践中激发奋斗动力,还可以组织青年广泛深入乡村城市,了解社会民情,体察百姓风貌,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深化对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提高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青年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理论宣传方面,“应当把培训、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广大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事业”〔11〕,重视通过学习培训开展青年成长的教育。同时,在全媒体发展不断变革的时代,提出要坚持主流思想的传播,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全社会集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青年力量。另外要大力开展群团组织改革,发挥共青团等青年组织的组织动员力量,以此更好地团结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
三、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对当前青年教育的启示
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重大改革机遇期,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视和期待前所未有,“以生为本”、“以本為本”、“立德树人”、“以劳育人”等教育命题促使将青年教育问题回到起点,从人民领袖青年思想中找到新的启迪,为新时代青年教育提供借鉴。
(一)正确认识青年问题存在的必然规律
伟大正确的青年教育观产生的逻辑起点必然是基于对青年问题的深刻认识与把握。不管是在动荡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青年问题都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显露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青年工作者充分认识青年问题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发展性,要能够正视青年问题的客观存在,并以实事求是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青年问题和现象开展真实的调查和研究.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事物和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再加上跌宕更替的多元文化与社会压力,以及来自社会对青年人的种种误解,从而使部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迷失,价值导向模糊,自尊自信匮乏,青年问题面临重大考验。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全体社会阶层,都应该敢于正视青年问题,把握不同历史时期青年运动的主题,了解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青年的成长规律、生活方式、行为特征、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并对这些问题现象加以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找出不同问题的症结所在。尤其是要认识到,青年的主流是向上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不经调查研究就把青年问题简单归咎于“问题青年”,要对解决好青年问题充满自信,要敢于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解决办法,善于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破解难题。
(二)科学把控青年成长成才的航向目标
青年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起关键作用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教育。如果各方对青年问题的看法仅局限于现象分析和推卸责任上,而没有采取引导纠正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教育不力或教育缺陷。当前社会面临重大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调整,多元文化思潮激烈碰撞,青年学生受外界利益唯上观念干扰严重,价值观扭曲、是非观不清、正义观不明,物质诱惑和精神迷惑不断刺激和影响青年学生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如何使青年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变迁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如何在利益驱使的经济社会大潮中坚定拼搏奋斗的人生信念,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今天,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牢牢把握了时代发展规律和青年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了青年成长路上的困难与问题,把对青年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责任引领放在第一位,明晰了青年的价值观、使命观和发展观,把好了青年成长发展的方向。习近平勉励青年立志做大事,强调的就是做事要踏实,做人要勤恳,告诫青年要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作为教育者,要密切关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及时研判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树立起科学的、健全的人生观,树立起造福于人类的伟大理想,以迎接未来新的挑战。
(三)全面指导青年健康发展的多维层面
青年问题涉及到青年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从青年成长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小问题,青年问题关乎自身成功、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一个系统性社会问题,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问题。诸如在任何历史时期,青年学生都有摆脱贫穷的压迫、摆脱结婚的压力、摆脱求学的痛苦、摆脱旧俗的束缚、摆脱求职的烦恼等诉求,并要求实现人身自由和财务自由,要求实现民主政治、男女平权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则应尽最大可能加以全方位指导,凡是青年所关注的问题,凡是青年有合理的诉求,都要有针对性地、事无巨细地给予回应,最大程度解决青年的困惑和疑虑,从而取得青年的信赖与支持。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牢牢抓住青年健康发展的着力点,对青年成长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一是非常重视青年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把青年价值观的选择与判断比喻为“穿衣服扣扣子”,指出青年时代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价值观选择对了,人生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想精神成人,就必须补足理想信念的“钙”,“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就是勉励青年要有志向并持之以恒。二是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习近平对于青年学习问题十分关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习近平一直要求青年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还要求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要“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三是非常重视青年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这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发展,更是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四)有效促进青年进步与社会改造的深度融合
不难发现,凡谈及青年,习近平都会将青年的成长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到一起,都会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持续兴盛的高度对广大青年提出希望。习近平深刻意识到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意识到青年在国家发展、世界和平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才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号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习近平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就明確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青年人提供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帮助青年厘清了青年发展的人生方位:“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由此,在习近平看来,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青年有责任也有使命承担起创造、引领社会价值的重任,青年应在关注自身实现价值的同时,关注国家民族前途和人类共同命运,这才是负责任和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五)与时俱进创新青年教育的话语接受范式
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既要讲究“说什么”的艺术和“说多少”的力度,也要注意“如何说”的技巧。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青年的对话中,始终保持平易近人的视角,以长者的姿态和人生朋友的角色,与青年真诚沟通、平等交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引导青年要与时俱进地把握青年话语体系和接受范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用中国传统文化加强青年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形态丰富,文化价值突出,尊崇真善和谐之美,主张忠孝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以自身扎实的文化功底、丰富的学识涵养、强大的人格魅力,向青年学生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能量。比如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干事创业青年,用“多难兴邦,殷忧启圣”鼓励受挫青年,用“德才并重,修齐治平”要求青年为人处事。二是要善于创新语言表达方式,以适应青年认同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经常使用比喻,形象地阐释观点;善于运用耳熟能详、青年熟知的俗语谚语来说明问题;善于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白话、大实话来拉近与教育对象的距离,这就启发青年教育工作者要在语言共通、思想共鸣和情感共融上下工夫。比如把理想信念的缺失比做精神“缺钙、软骨病”,把人生第一粒扣子比作人生“总开关、总钥匙”,将好的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比作“盐”等等。三是要擅长运用丰富语言艺术增进青年教育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匠心独运,通过不同特色、不同风格、不同气魄的话语体系来激发青年斗志、唤醒情意、塑造灵魂。这就启示我们针对部分青年存在的纪律观念薄弱、进取奋斗精神缺乏等问题,要理直气壮使用较为理性的正式语言,从而引导青年明辨大是大非、辨清人生方向,重塑与时代要求相吻合的青年风貌,另一方面要学会使用亲和语言,增进青年教育感染力量,同时适当使用趣味语言,增加青年教育快乐体感,要在时代的步伐中赋予教育语言的灵性与活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1).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1).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出版社,2016:68.
〔4〕习近平.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7(01).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1).
〔6〕习近平.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32.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2.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1).
〔9〕习近平.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28.
〔10〕黄亮.习近平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工作的启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02):35-37.
〔11〕蔡扬波,李欢.习近平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J〕.学理论,2017,(05):227-228.
〔责任编辑:韩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