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优临床路径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围术期康复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0-09-14唐炼
唐炼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是一种复杂的高能量致伤骨折,主要指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小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在交通事故或者跌倒、坠落事故中比较常见[1]。患者在发生肘关节脱位及骨折后,导致患者的关节结构发生严重破坏,容易发生关节不稳定及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将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极其严重后果[2-3]。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临床主要采用微型螺钉及可吸收材料行骨折内固定,采用带线骨锚钉行韧带修复,当肘关节后脱位复位后仍不稳定需增加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骨折手术治疗后,由于患者采取的临床护理措施不到位,因而导致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4]。针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护理措施越来越多,其中快优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在临床中的运用频率比较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5-6]。基于此,我院针对选取的患者就快优临床路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68例,选取的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2~64岁,平均(38.2±2.3)岁,其中高处坠落12例,平地跌倒14例,车祸伤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42.1±2.7)岁,其中高处坠落10例,平地跌倒13例,车祸伤11例。上述患者多采用微型螺钉及可吸收材料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均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及《耗材使用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实施基础护理,对患者的饮食、用药进行护理指导,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采用快优临床路径护理措施:(1)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快速检查,并确诊患者病情的程度,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尽早在伤后1~2天内安排患者手术,避开肘部肿胀高峰期。如果已经进入伤后肿胀高峰期,待消肿后才可实施手术,避免感染。关注各项检验指标并控制在合理范围,尤其特别关注血糖控制水平。重视患者肘部皮肤的情况,严重的软组织创伤会导致手术切口感染或者不愈合,必要时需调整手术。指导患者平卧,用三角巾悬吊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消肿及减轻疼痛。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如果患者的负面情绪比较严重,应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积极性。(2)手术治疗期间,在神经阻滞麻醉及静脉麻醉下为患者实施手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患者的手臂放置在可透视的外展台上,方便医生手术操作及术中透视。手术室进行专科分组配合,洗手护士熟悉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分类摆放,关注术野,积极并同步配合手术医生操作,高效完成手术,减少暴露时间,降低感染几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术毕,在麻醉医生指导下开启多模式镇痛,减轻患者疼痛。(3)术后护理,根据患者肘关节的骨折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疼痛护理管理,术后第1~3天由护士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做好详细分级,共分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严重疼痛五个级别,中度以上疼痛需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疼痛评估情况进行分级镇痛。第二,手术切口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手术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性,并对术后的引流管进行护理,防止引流管出现脱落的现象。第三,对患者实施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的检验指标及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建议患者多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提高患者术后身体耐受性,有利于手术切口愈合。第四,在有效镇痛下,循序渐进进行肘部功能康复训练,训练幅度需要保持在患者承受的范围内。我院实施由外科医生及康复医生联合指导、护士督促模式促进术后患者进行肘部功能康复训练。①术后实施使用专用冰桶实施冷疗,每次30 min,每日2次,减轻出血、水肿及疼痛。②术后4周之内以被动运动为主,协助患者实施“嗑瓜子”的运动曲线,进行肘部旋前、伸直、悬后、屈曲功能练习,每次5~10次,每日3次,积极预防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发生。③三角巾悬臂期间,嘱患者将拳心向上,可反复握拳,有利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④将肘部放在桌面进行支撑肘部,让小臂和手处于空悬的状态,指导患者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在患者感觉疼痛的程度为止。⑤对患者的肘部肌力进行锻炼,指导患者上身前倾,将上臂紧贴在身体上向后伸直,让手臂与地面平行。患者每天重复上述动作5~10次。⑥患者住院期间贯穿康复教育,提高患者后续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以及信心。
表1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分,n=34)
表1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分,n=34)
护理后焦虑 抑郁 焦虑 抑郁对照组 59.73±2.35 56.43±2.25 40.36±1.36 52.85±2.25观察组 58.16±2.85 55.52±2.26 37.25±0.38 48.61±1.82 t值 2.478 1.664 12.801 8.543 P值 0.017 0.101 0.000 0.000组别 护理前
1.3 观察指标
根据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7]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疼痛功能45分,稳定性10分,运动功能20分,日常生活功能2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根据Zung氏焦虑、抑郁量表[8]进行评分,包括精神情感、躯体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心理障碍4个维度共计20个项目,5分制评分。SAS标准分分界值为50,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6.32±2.35)分,对照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75.35±1.43)分,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253,P<0.05)。
3 讨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在骨科临床中是比较复杂且较常见,以年轻患者群体为主,且常见于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中,患者骨折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9]。临床主要采用内固定为主,外固定为辅的手术治疗措施,因受伤部位涉及关节面,很容易导致肘关节功能受损,应通过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降低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几率。姚衍欢等[10]在肘关节脱位患者临床中,将选取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脱位的肘关节进行屈伸、旋转功能练习,以及静力性肌肉锻炼,被动关节活动等措施,促使患者关节恢复,根据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肘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0.00%(28/35),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4.29%(33/3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措施在临床中运用效果显著。基于此,我院临床采用路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肘关节部位实施康复护理,通过在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改善了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次临床护理中,对选取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措施,根据临床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围术期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监测,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避免患者出现较大幅度的动作,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11-12]。在患者手术治疗后,需要对患者的肘关节进行康复训练,主要采取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让患者的肘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并在患者承受的疼痛范围内即可停止,并且指导患者每天反复屈伸练习,同时用冰敷[13]。
综上所述,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采用快优临床路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