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0-09-13叶震萍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叶震萍

摘要:初中生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较小学阶段已经有了明显进步,这就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契机,主动的了解学生,明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程度,结合新课改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活动,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自2019年秋季起,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部编本教材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强调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水平,教材的变化自然会体现在语文考试的方向上,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知识的覆盖面会有所增加,从以往只注重深度的考试模式转变为深度与广度相结合,考试难度有所增加,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丰富知识的学生将在考试中占据明显优势,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就要不断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拓展学生知识面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阅读教学,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成为语文教师的核心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的影响下,教师主动的增加了知识传输的密度,尽可能的在单位时间内交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内容,试图通过大规模、批量化的语文知识输送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然而就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仍然未能达到预期标准,原因就在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一个饱和度,如果超过饱和度,就会产生负面效果。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始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为了讲解更多的知识内容,他们压缩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随之减少,如此一来,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

2.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水平有待提高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为阅读知识的延伸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知识延伸的重要性,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解教材内容,当学生完全掌握课文之后,就立即进入下一篇文章的学习,并没有实现语文知识的延伸和迁移,这就缩小了语文教学的格局,让语文知识“浅尝辄止”,无法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最大化的特点,于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学生阅读积极性受到影响,阅读兴趣持续降低,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丰富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要让学生主动阅读,喜欢阅读,这样就可以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由“拉”变“推”。因此,教师就要不断的丰富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主动创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内容。比如在学习《故乡》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独自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乡》是鲁迅先生创作的极为有深度的作品,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粉墨登场的地主阶级与军阀、帝国主义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多种压迫,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在问题设置层面,教师可以从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三个角度提出问题,文章结构与写作方法考察的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文章的中心思想却是一个思维启迪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就可以要求学生用“咬文嚼字”的方式去感受,向学生提问:“作者回到阔别20年之久的故乡,没有丝毫的喜悦心情,反而感到凄凉与悲哀,原因何在?”“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现实中萧索的荒村、记忆中‘神异的图画、朦胧中想象的图像有何深切的用意?”“通过闰土、杨二嫂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逐一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教师主动的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积极、活泼的氛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借助“心流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史蒂芬·科特勒和杰米·威尔出版的《盗火》强调了“心流体验”这个概念,“心流体验”帮助美国海豹突击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特种部队之一,那么“心流体验”如何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呢?所谓的心流体验就是一种忘我的状态,陷入“心流体验”的人不断的享受突破后的乐趣,以至于忘记一切,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的工作中。“心流体验”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不断的突破,需要成功的激励,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心流体验”训练,进而让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比如在学习《背影》之后,学生了解到“白描”的写作方法,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可以传递丰富的知识内容,教师再要求学生阅读其他文章,品味文章中白描手法所带来的作用时,很多学生会察觉到以前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他们会非常享受这种“新的发现”,于是教师反复的运用这种“刺激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在亢奋的状态,最终达到喜欢阅读,主动阅读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阅读并不属于语文学科,而属于学生内心的认知世界,只有学生主动的阅读,才可以不断的获取知识,才能确保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为此教师要积极的研究教学策略,主动的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于艳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99.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