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
2020-09-13李泳梅
李泳梅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本课程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
分类号:G623.15
引言
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1.立足生活需要,教学目标确定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因而,我們在品德教学过程中,让教学最终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从学生生活出发,寻找教学渠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比如孔老师《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因为学生大多数都是当地的村里的孩子,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虽然学校和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了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效甚微[2]。所以,教学这课时孔老师就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由此这堂课的目标让更多的学生不常能看到的一些交通知识,甚至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让学生学会规范自己的生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创设有效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小学品德课程在新课改中更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如麦老师一节(保护健康,珍爱生命)主题活动时,她是通过统计家庭吸烟人数,从生活出发,了解自己最亲的人吸烟的数量。通过活生生的吸烟后的图片对比资料显示,让同学直观的了解自己亲人吸烟后身体的不同程度的损害[3]。为什么要设立世界无烟日,为什么要禁止吸烟,我们吸烟危害有多大,我们身体受多大的伤害等。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让我们变成直接吸取二手烟,被动吸烟者比吸烟者受到的危害会更大。因此生活中,我们多处地方都会设为禁烟区域,而学校就是其中的禁烟区等等的生活化教学。从而进步一萌发学生了解志愿者,树立当志愿者的欲望,通过加入小小志愿者,走上社会,开展一次向社会宣传“保护健康,珍爱生命”的活动。
3.品德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生活化”教学法与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教法,改变自己的角色。
如赵老师开展《生活中的垃圾》主题的时候,她先让同学们了解青山绿水的美,再出示垃圾成堆的景象。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直观的通过数据,我们每天每个家庭生产垃圾的数量,分析垃圾的产生也是源于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更以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垃圾场,我们每天都能闻到臭气熏天的垃圾气味,我们深受其害。从而引发同学们要进行垃圾分类的欲望[4]。在授课之前,赵老师还让同学们在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垃圾分类试验。让同学们源于生活中领会到自己对大自然的贡献。也明白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这一系列,都是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最熟悉的身边事,因此,我们要通过生活教育,这种将知识引入生活,通过身边的事物来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语
总之,学生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决定了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需要及时关注的课题。也是我们课堂教学要想方设法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合作发现,培养生活能力,提高道德水准,做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马永均.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69-70.
[2]汪春长.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41.
[3]谢宏伟.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探讨[A].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3辑)[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4]萨日娜.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实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5(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