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工走出婚恋困境之对策研究
2020-09-13周一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单身教工的择偶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家庭及环境的影响并因教育、职业和经历的不同而不同,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恋爱、择偶以及婚姻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本文是在“关于南京高校女教工婚恋观的调研问卷”的基础上,就高校女教工如何走出婚恋困境研究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女教工;婚恋困境;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单身女教工的择偶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一种选择会像选结婚伴侣这般重要。婚恋观是“男女双方如何培育爱情的根本看法,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它受到家庭及环境的影响并因教育、职业和经历的不同而不同,它作为适婚男女对恋爱、婚姻的一种根本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恋爱、择偶以及婚姻过程中的价值取向。高校女教工的婚恋观关系到个人的幸福、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本课题组针对南京高校女教工的具体情况,几经斟酌拟定了《关于南京高校女教工婚恋观的调研问卷》。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专门请我院工会副主席杨卫东过目,还征求了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高校部部长孙剑的意见。调查问卷很详尽,包含了恋爱观、择偶观、婚姻家庭观、生育观等方面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星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来自于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三江学院、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航、南邮、南师大、南体等多所南京的高校。本次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341份,其中有效问卷341份,有效率达100%。
一、调查结果呈现
1.大多数高校女教工拥有传统严肃的婚恋观,择偶时不愿将就,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婚恋观冷静理性又具有时代特点,崇尚门当户对的婚姻。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女教工拥有传统严肃的婚恋观。认为“专一”是婚恋中的必要或重要条件。即使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婚恋对象也不会随便降低自已的择偶标准。大多数女教工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总体思想比较传统又具有时代特点,她们的婚恋观也呈现出洒脱豁达、包容开放的一面。另外,她们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爱情,是不可能步人婚姻殿堂的。高校女教工的婚恋观也呈现出冷静理性的一面,认为婚姻中责任更重要,门当户对的婚姻比较幸福,择偶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而非身高形相貌等外在的东西。
2.造成高校女教工单身的主要原因,既有社交圈子太窄、工作太忙等客观因素,也有要求太高、不够积极主动、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在问卷中,其中有一题是:“您认为自己(或身边的单身朋友)单身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341名被访者中,227名(66.57%)女教工选择了“社交圈子太窄”,207名(60.7%)女教工选择了“要求太高”,130名(38.12%)女教工选择了“自身条件太好”,129名(37.83%)选择了“工作太忙”,109名(31.96%)选择了“不够积极主动”,还有47位(13.78%)选择了“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详见下表。
由此可见,高校女教工单身的主要原因,既有社交圈子太窄、工作太忙等客观因素,也有要求太高、不够积极主动、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3.绝大多数的女教工不会迫于外界的压力随便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如果一直没有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你会?”245位(71.85%)女教工选择了“继续等待,找到理想的人才结婚”,只有43位(12.61%)选择了“降低择偶标准,随便我一个还可以的人结婚”,22位(6.45%)选择了“迫于社会和父母的压力,将就结婚”,选择“其他”的有31位。可见,绝大多数的女教工对于自己的择偶标准比较执着,不会迫于外界的压力随便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4.高校女教工在选择择偶途径时,表现得还是比较传统和谨慎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年择偶的途径越乘越多,网络、广播和电视中的相亲节目等交友途径日益被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所接受。在选择“以哪种方式结识异性(多选题)”时,排在前三名的选项分别是,“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发展而成”(占84.75%),“他人介绍”(占77.71%)和“日常社交活动”(占77.42%)。选择“婚恋网站”“征婚广告”“生活偶遇”的分别仅占6.45%、1.76%和19.94%。
可见,在择偶途径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女教工表现得还是比较传统和谨慎的。
5.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女教工已经接受了当下的婚恋节目,还有一部分女教工对婚恋节目尚在慢慢接受中。
如今,报纸、广播及电视等媒体都为人们的婚恋搭建了很多的平台。大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对女性婚恋观的导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问卷中有个问题是:“您会通过相亲(或者参加婚恋节目)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吗(单选题)”?82位女教工(24.05%)表示“不会,崇尚自由恋爱”;139位女教工(40.76%)表示“会,相亲只不过是种形式,找对人才是重要的”;95位(27.86%)表示“视情况而定”;25位女教工表示“如果一直找不到另一半才會去相亲(参加婚恋节目)”。可见,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女教工已经接受了当下的婚恋节目,还有一部分女教工对婚恋节目正在慢慢接受过程中。
二、思考及对策
高校女教工为人师表,自律自强,工作严谨认真。她们常年肩负着较大的教科研压力,对工作倾注了持久的专注力。她们的教学和
科研任务大都是独自一人完成的,个性比较独立,性格比较安静沉稳。
高校女教工普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有的甚至是博士后。有关高学历女性的婚恋现象早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多数社会研究认为,导致高学历女性婚恋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自身的因素。
高校女教工如何走出婚恋困境?本课题组认为,高校女教工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高校女教工应调整自己的婚恋观,适当降低择偶标准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女教工单身的主要原因,既有社交圈子太窄、工作太忙等客观因素,也有要求太高、不够积极主动、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其中,高校女教工坚守的择偶“高标准”,是导致她们婚恋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卷调查中,245位(71.85%)女教工表示,“如果一直没有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会“继续等待,找到理想的人才结婚”。可见,绝大多数的女教工对于自己的择偶标准比较执着,不会迫于外界的压力随便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高校女教工因为自身条件比较好,自我优越感比较强,总期待“下一个可能更好”,从而不断放弃眼前尚可的机会。加上她们比较注重精神世界和学识学历的“门当户对”,就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了“曲高和寡”的婚恋困境。殊不知,自己眼中的优越感也许在异性的眼中恰恰是择偶时的减分因素。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切不能抱着自己的择偶标准一成不变,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心态,适当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
(二)高校女教工应积极主动,去争取自己的爱情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不够积极主动也是高校女教工单身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校女教工屬高学历女性,她们内心渴望爱情,但因为高学历而鲜有男生敢于问津,也常因秉持女性含蓄内敛的传统品德而错过恋爱黄金期。受挫后又自卑自弃,把自己“隔离”起来,回避婚恋话题。久而久之,消极悲观之下,紧闭心门和爱情之窗,再也难有扣门之音。
课题组认为,高校女教工应该摒弃陈旧观念,放低自己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的真爱。当今社会,青年男女都应勇敢跨出一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正如孟非的歌曲《向前一步》中所唱的那样:“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我停在原地不动是为了看得更清楚,爱情不能不清不楚”。对于容易陷入婚恋困境的高校女教工更应积极主动地争取自己的幸福。有句话说的好,所谓缘分不是等来的,也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三)考虑到年龄方面的因素,高校女教工应尽早启动恋爱计划
研究表明,在婚恋中,高学历女性的年龄处于劣势。年龄是高校女教工婚恋的最大硬伤。本科生阶段正是婚恋黄金期,硕士生(25~26岁)已人“初级剩女”阶段,博士生(28~29岁)则进“中级剩女”阶段,博士毕业后将是“特级剩女”阶段。相比低学历时的机会成本,高学历女性婚姻的不确定性较高。因为她们在取得高学历时已处于婚配高龄。有学者对博十生择偶标准的调查发现,男生择偶时考虑的头三项因素是对方的长相、身材和年龄。鉴于此,高校女教工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应该尽早启动恋爱大事,若是等到硕士毕业或博士毕业再考虑终身大事,则已错失了黄金恋爱期。
(四)高校女教工应有意识地走出高校,拓展交际面,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社交圈子太窄和平时工作太忙,是高校女教工单身的两大客观原因。高校女教工接平时两点一线,接触的不是学生就是本校的老同事,交际面太窄。
鉴于此,课题组认为,高校女教工应有意识地走出高校,拓展交际面,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多参加妇联和工会组织的交友派对,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接触异性的机会。高校女教工平时忙于教科研,应该充分利用好周末和寒暑假,为自己争取较充足的接触了解异性的时间,这也是对自已负责,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也是为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高校女教工应解放思想,研究与异性相处之道,进一步提升恋爱技巧和能力
课题组在调查高校女教工单身的主要原因时,有47位高校女教工(13.78%)选择了“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可见,部分高校女教工对于如何与异性相处也是非常困惑的。
问卷中有一题是:“如果您在婚恋中遇到问题,是否会找专业的婚恋机构咨询学习或参加他们的婚恋辅导(单选题)?”35位女教工(10.26%)表示“很愿意,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203位(59.53%)表示“看情况,如果需要还是愿意去尝试的”。
这样的结果说明,少部分的高校女教工面对自己的婚恋困境已经在主动寻找出路,大多数女教工的思维正在发生改变,认为如果需要还是愿意接受婚恋机构的帮助和专业辅导的。
课题组认为,高校女教工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学习男性心理学,研究与异性的相处之道,必要时寻求正规的婚恋机构的帮助,进一步提升恋爱技巧和能力,让自己变得更有异性缘。
参考文献
[1]刘枫,周涛,罗佳慧.高校大龄未婚女教师择偶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6,22(04):8.
[2]史倩.当代女性知识分子婚恋观调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3]田黎明,赵东玉,王声媛.青岛地区高校单身教师择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06).
[4]徐家庆.符号暴力与高学历女性“失婚”困境——基于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分析[J].江海学刊,2014(06).
作者简介
周一星,女,讲师,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系教师,主要方向《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高校女教工婚恋观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批号为2018SJA073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