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3刘小冬
刘小冬
摘要:文章将以“赤水丹霞地貌”为例,将STEM教育理念贯穿于地理教学内容之中。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STEM教育理念渗透,培养更为全面的更加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
关键词:STEM教育;地理教学;赤水丹霞地貌
STEM教育是集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的知识,以跨学科的形式在教学中整体呈现的教学模式。STEM教育具备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等新的核心特征。[1]
STEM教学模式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地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2]笔者整合乡土资源,开发出《赤水丹霞地貌》课例,对STEM教育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供了具体的应用案例。
课程名称:赤水丹霞地貌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2课时 项目介绍:通过项目引导、小组合作和实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赤水丹霞形成过程 问题及任务:丹霞地貌形成过程 涉及STEM学科知识:科学(S):了解丹霞地貌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了解地球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作用;技术(T):VR技术的使用、Googleearth软件应用、Surfer软件应用;工程(E):赤水丹霞景观的工程保护、模拟岩石风化实验;数学(M):实验数据记录,空间概念。
课程安排:
6E程序——参与
教学内容:项目指引创设情境教师活动:1、播放赤水丹霞宣传片《赤水丹青》,让学生认识到赤水丹霞的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2、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带领学生找到赤水丹霞所在地,了解赤水丹霞的位置分布和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及纬度,海拔等关键性地理信息。3、利用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登录http://vr.csdxcn.com/让学生能直观地、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赤水丹霞的美学价值。4、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过程和丹霞地貌的保护。学生活动:1、操作Google earth软件,找到丹霞地貌分布区,读出纬度、海拔等重要的地理信息和河流、地形等相关信息。2、操作iPad,进入http://vr.csdxcn.com/网站,直观感受赤水丹霞的美学价值。3、熟悉设备和软件,进行相关软件的操作练习。
6E程序——探索
教学内容:研读编制的校本材料,思考丹霞地貌形成的过程教师活动:收集该地区的Google地图高清卫星图,获取高程DEM数据,同时推演过去的高程。用Surfer软件计算机模拟时间变化下地形演变历程。
学生活动:1、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分析地形演化的主要原因。2、分小组探讨赤水丹霞发展阶段并预测未来赤水丹霞地貌形态变化。
6E程序——解释
教学内容:逐步分析教师活动: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学生活动:合作完成丹霞地貌的发育流程。理解丹霞地貌是在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形成。合作设计外力作用下的风化和侵蚀的实验方案。
6E程序——工程
教学内容:模拟实验,深入了解教师活动:实验1:模拟岩石的风化实验【模拟岩石暴露在周围的环境中并缓慢地风化的过程】步骤:1、先用牙签在肥皂上深深刻上你的名字,再称出肥皂的重量。2、测量并记录肥皂上被刻文字的深度。3、打开自来水龙头,让水滴在肥皂上,调节水流大小,直到可以观察到被刻文字深度的变动。4、测量并记录被刻文字的深度。分析与结论:1、被刻入肥皂块里的文字深度是如何变化的?2、肥皂的形状、大小或重量发生了变化吗?3、失踪的肥皂快到哪里去了?4、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确定肥皂损耗的情况吗?实验2:模拟流水侵蚀实验【模拟岩层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不断下切、侧切,河谷加深变宽的过程】?步骤:1、准备好木盒均匀铺上砂泥混合物层。2、倾斜放置好后再上方插上一根小旗作为标记。3、定量放水,调节水流大小。4、测量并记录形态和深度、宽度变化。分析与结论:1、实验中斜面在深度和宽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实验中的小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河流的侵蚀作用有哪几种形式?学生活动:1、学生课上小组合作记录,分析数据。3、两个小组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改进建议。
6E程序——深化
教学内容:教师总结,提出下一步思考方向教师活动:1、总结课堂活动设计意义。2、通过新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赤水丹霞风化较为严重的地点进行工程性保护。学生活动:梳理学习内容,思考遇到的新问题。
6E程序——评价
教学内容:多维评价、反思改进。教师活动:1、课中提问,课后考核,检查学生理解情况。2、设计评价表,学生评价教师授课效果,学生互评学习效果。3、教师自我评价。4、跨学科教师进行课程评价学生活动:1、学生回答老师提问。2、填写评价表。
STEM教育与地理核心素养不谋而合,正如案例中展示的,案例开发侧重于在了解利用生活现象将学科综合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信息素养、科学探究兴趣、意识和能力以及地图思维等方面的思维和能力,并通过拓展延伸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4):13-22.
[2]韋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