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动画原画设计中的动作表现研究

2020-09-13米文杰

速读·上旬 2020年4期

米文杰

摘要:二维动画原画设计中表现的动作是由起始动作、目的动作、动作转折的状态组成。起始动作和目的动作,完成了对应情节的动作任务。动作转折改变了动作的运动轨迹,增加了动作的细节。动作的方向、幅度、速度变化,能够产生不同的表演风格,体现主体的个性和属性。

关键词:起始动作;目的动作;动作转折

一、动作设计概述

二维动画原画针对的设计对象便是动作,动作承载了角色表演的具体内容,而角色表演推动着故事的向前发展。大到飞檐走壁的打斗,小到微动的面部表情变化,都属于动作设计的范畴。动作既要完成故事情节的表现,同时也要完成角色内心活动的外化任务。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根据故事情节需求,为角色设计的运动方式就是动作设计。原画师需要兼具绘画和表演的能力才能胜任这项任务。

二、动作设计规律

角色动作的构成包括动作的方向、动作的幅度、动作的速度,在动作表现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三点内容才能设计到位。在我们设计动作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律。

第一,动作设计符合影片风格;不同的影片风格,动作设计呈现会大不相同。二维动画风格有卡通风格、写实风格,卡通风格动画的动作设计强调夸张变形,角色肢体动作可以摆脱骨骼的束缚。写实风格动画的动作设计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动作。

第二,动作符合角色的调性;不同的人性格不同,一举一动都会有差别,现实中有人习惯用左手,有人喜欢用右手,有人说话大声粗气,有人说话细声细语,这样在设计角色动作的时候就会大不相同,这些动作会成为角色的特点,在区分人物方面非常重要。

第三,写实风格动画的动作设计需要符合造型、结构规范。造型、结构限定了动作的幅度,动作幅度和动作时间,影响动作的速度变化。手臂结构决定了,手臂前摆和后摆的幅度的不同,由于骨骼的存在,角色身体的拉伸变形就会较小。这些限制卡通动画是没有的。

三、二维动画原画设计中的动作表现技巧

二维动画原画设计的动作表现,主要是对动作过程中的起始动作、目的动作、动作转折的确定。按照角色对象分类,可以把动作表现分为人物动作设计、动物动作设计、实物动作设计、综合动作设计。人物动作设计是二维动画中最重要的部分,拟人化的动物同样属于人物动作设计。动作设计是需要设计者根据剧情需求,提出多套设计方案。正如影视作品中的表演一样,同样的情景角色表演的方式不尽相同,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在这些选项中选出的最佳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在设计者脑海中完成的,这种能力是通过表演训练、日常观察、生活体验获得的。动作的方向规划了动作的运动轨迹,不同的运动轨迹带来的动作细节不同。例如一个简单的举手动作,手的运动轨迹可以是由下至上的直线,也可以是走内侧的弧线或者外侧的弧线,动作的目的都是举手,但是呈现的效果完全不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职业、年龄、性别的人,完成同一个动作的过程都会不同。动作的幅度和动作的速度变化影响动作的力度,动作的幅度越大,用时越短,动作的力度也就越大,动作速度越快动作的力度也越大。在设计中动作幅度的大小受诸多因素决定,比如影片风格、角色性格、故事情节等。例如动画片《猫和老鼠》影片风格决定了动作夸张表现的特点,在角色表演上,动作幅度都会比较大,这样的好处在于动作的弹性和力度的表现,能够产生滑稽、跳跃、动感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其影片调性决定的。而《名侦探柯南》的动作幅度会更接近现实生活。动作幅度的变化可以外化人物性格和情绪,在二维动画设计中巧妙的为角色设计动作系统,可以为角色带来符号效应,让观者产生深刻记忆,这也是一个成功角色塑造最重要的部分。动作的速度直接影响动作的力度,在二维动画设计中,快速运动的物体会产生残影和流线,这是模拟人类视觉暂留现象的做法,在具体原画绘制中残影和流线的应用,用来体现快速动作的动感。动物的动作设计更多的是遵循真实动物的动作,动物动作设计的难度较大,对于设计者的能力要求更高,设计者不但需要大量的观察和资料积累,同时还需要更高美术功底,能将动物动作展现在纸张上。对于一般的创作者,拍摄录像参考不失为一个创作的辅助方法。对真实动物动作的描摹能够带来更强的真实感,再根据影片风格等因素,进行动作的再加工,最终达到与动画调性一致的效果。拍摄录像参考的做法在电影、电视、动画的创作中非常普遍,在完成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动作时,只靠想象力是完全不够的。在《幽灵公主》的创作过程中,宫崎骏为了设计一个背人的动作,亲自与工作人员表演后,才最终完成。可见只有真听、真看、真感受,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真实。实物动作设计指的是一些受到人为外力作用的物体动作。例如人一拳打在木桩上,木桩同样会产生动作,表现这个动作同样会涉及到动作方向、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的问题。木桩的动作反馈直接影响角色动作的力度,只有角色动作和木桩动作完美的契合,才能达到最好效果。综合动作设计包含了人物、动物、实物动作的综合设计,在实际的动作设计中这样的情况最为普遍。例如一个人用逗猫棒和小猫互动,这样的动作包含了人、猫、逗猫棒的动作,人的动作是主动完成的,逗猫棒的动作是被动的,小猫的动作既有主动动作又有被动动作,如何协调好这些动作,生动的演绎出来,难度可见一斑。我们可以从设计入物动作开始,确定主动动作的整个过程,逗猫棒的动作和运动轨迹随之确定,然后设计猫的动作,猫会对逗猫棒产生兴趣,产生被动动作,也会无视逗猫棒完成主动动作,综合考虑两部分动作的组合,才能生动展现此场景。

四、结语

动作设计是二维动画原画设计的首要任务,准确的动作设计是原画设计成功的标志。对角色的深刻解读,是动作设计的重要途径。原画设计中为了区分不同角色特点,动作表现会大不相同,动作设计能够清晰的定位角色性格、特征,只有细心观察生活,亲身体验生活的人,才能将一个个生动的表演,展现在原画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孙雯.原画设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25-30.

[2]田蕾.原动画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20-28.

[3]姚桂萍.动画运动规律与时间掌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5-20.

[4]张弓.运动规律与原画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8-35.

[5]李虎.原动畫技法[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