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疗效
2020-09-13张凯
张凯
(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急诊科 荥阳450100)
脑梗死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致死、致残率,占全部脑卒中的80%,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公共卫生问题[1]。西医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护脑等药物治疗,可改善神经损伤,但仍具有较高致残率,因此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为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逆乱、瘀痰互结致使脑脉受阻、脑窍失养而发病,故治则为活血益气、疏经通络、祛瘀化痰[2]。本研究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对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8月收治的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76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 例。对照组女20 例,男18 例;年龄49~75 岁,平均年龄(62.01±6.47)岁;梗死部位:放射冠13 例,脑叶11 例,基底节14 例。研究组女17 例,男21 例;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62.47±6.70)岁;梗死部位:放射冠12 例,脑叶13 例,基底节13 例。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梗死部位、性别)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3]中关于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诊断标准;处于脑梗死发病2 周~6 个月的恢复期;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肺、肾、肝、血液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合并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者;合并因房颤所致脑栓塞者;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血小板聚集,合理规范饮食,治疗原发病,营养脑神经等。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 g,赤芍25 g,远志10 g,当归15 g,石菖蒲10 g,桃仁10 g,红花6 g,川芎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竹茹10 g,枳实10 g,生甘草6 g,水煎至200 ml,1 剂/d,2 次/d,持续服用15 d。
1.4 疗效评估标准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疗效评估,基本治愈: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显效: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6%~89%;有效: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8%~45%;无效: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8%。总有效为有效、显效、基本治愈总和。
1.5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主症:口眼歪斜、感觉异常、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依据严重程度分别为0 分、2 分、4 分、6 分;次症:自汗、疲乏气短,依据严重程度分别为0 分、1 分、2 分、3 分,符合气虚血瘀正脉象、舌脉为1 分,不符合0 分。(3)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采用日本东芝的Aplio300 型号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7.5 mHz,经颅多普勒检查,对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
1.6 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 n研究组对照组38 38 19.363 12.049<0.001<0.001 t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19.33±2.71 19.45±1.69 0.232 0.818 7.62±2.56 11.41±3.75 5.146<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VA、BA、PCA 的Vs、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BA、PCA 的Vs 高于对照组,RI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s)
PCA Vs(cm/s) RI治疗前时间 组别 n VA Vs(cm/s) RI BA Vs(cm/s) RI研究组对照组38 38 tP治疗后 研究组对照组38 38 tP 29.26±5.46 28.29±6.29 0.718 0.475 44.92±7.26 39.18±8.13 3.246 0.002 0.71±0.17 0.73±0.19 0.484 0.630 0.48±0.10 0.60±0.11 4.976<0.001 40.47±7.41 39.82±9.56 0.331 0.741 52.64±10.26 47.16±10.45 2.307 0.024 0.67±0.15 0.66±0.16 0.281 0.779 0.44±0.09 0.53±0.13 3.509 0.001 44.49±8.84 42.93±7.33 0.837 0.405 59.31±9.37 54.52±10.70 2.076 0.041 0.73±0.16 0.74±0.15 0.281 0.779 0.56±0.12 0.63±0.11 2.651 0.010
3 讨论
脑梗死恢复期为脑梗死发病2 周~6 个月,这段时间予以药物治疗、理疗、功能锻炼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脑部供氧、供血量,促使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生活质量[4]。脑梗死属中医“缺血性中风”范畴,其病机与气、瘀、虚、火、风、痰有关,病理主要为血瘀、痰阻[5]。脑梗死恢复期主要为气虚血瘀证型,气旺而血行,气虚则使血行无力,阻塞脑络,致使脑髓失养,故治则益气活血、疏经通络、化痰祛瘀[6]。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主要组成药物包括黄芪、赤芍、远志、当归、石菖蒲、桃仁、红花、川芎、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甘草,其中黄芪可畅通气血、补益元气,赤芍可散瘀止痛、清热凉血,远志可祛痰开窍、安神益智、消散痈肿,当归可补血活血,石菖蒲可醒神益智、开窍豁痰,桃仁可活血祛瘀,红花可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川芎可祛瘀活血,法半夏可燥湿化痰、消肿散结,陈皮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竹茹可清热化痰,枳实可化痰散痞,生甘草可调和诸药、补中益气、祛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疏经通络、益气活血、化痰祛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中黄芪可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赤芍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血栓、保护神经细胞效果;远志具有抗痴呆、脑保护活性效果,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及缩小脑梗死范围;当归具有扩张血管、增强免疫功能、镇痛、抗炎等效果;石菖蒲具有抗惊厥、镇静、改善学习记忆等效果;桃仁具有增加血管流量、舒张血管、抗血栓、抗凝血等效果;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抗凝、改善语言中枢血液供应等效果;法半夏具有抗凝效果;陈皮具有扩张血管、抗菌、抗炎效果;竹茹具有较强抗菌效果;枳实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及降低红细胞聚集效果;生甘草具有祛痰、止咳、抗炎等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VA、BA、PCA 的Vs 高于对照组,RI 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疗效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综上所述,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效果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