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神经、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09-13周林玲张秦赟
周林玲,张秦赟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无锡 214000)
脑外伤由于损伤位置的特异性,于救治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严重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事业的发展,脑外伤发生率不断升高,于脑外伤救治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为了探究早期康复护理于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58例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比对,具体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住院部于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共5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正反硬币进行分组,研究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11岁~82岁,中位年龄(39.53±2.41),其中颅骨骨折患者8例,脑挫裂伤患者10例,颅内血肿患者5例,硬膜下血肿患者4例,硬膜外血肿患者2例;根据GCS评定,重型患者3例,中型患者18例,轻型患者8例;对照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13岁~76岁,中位年龄(38.57±1.95),其中颅骨骨折患者7例,脑挫裂伤患者11例,颅内血肿患者4例,硬膜下血肿患者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4例;根据GCS评定,重型患者4例,中型患者18例,轻型患者7例;两组入院时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于围术期针对患者心理、认知及康复护理,提高患者预后康复质量;(1)心理护理:由于脑损伤创伤突然,患者在发生创伤后内心多伴有惊慌、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救治措施的实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安抚患者情绪;(2)加强认知干预,针对脑外伤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预见性并发症、康复重要性及预后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康复医师,帮助患者加强对疾病的认知;(3)康复指导:根据脑外伤不同病程及患者康复需求给予患者协助、肌力帮助及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康复锻炼强度根据患者病情而定,提高患者自我生活能力;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干预8周进行效果比对[2]。
1.3 评价标准
(1)研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Fug-meyer运动量表作为评估标准,对患者神经、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2)予以患者神经外科自制的护理满意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的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神经、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相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BI及FMA等指标评分具有一致性,可进行研究分析(P>0.05);护理后,研究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研究组患者BI及FA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神经、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相较[ ±s,分/n=29]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神经、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相较[ ±s,分/n=29]
组别 NIHSS BI FMA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25.14±3.48 13.29±1.58 32.49±4.15 62.18±5.58 31.86±3.48 59.86±6.14对照组 24.98±3.39 18.49±1.86 33.27±4.19 46.59±4.31 32.17±3.55 48.59±5.47 t值 0.177 11.474 0.712 11.907 0.336 7.380 P值 0.860 0.000 0.479 0.000 0.738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对
研究组满意率为96.55%(28/29),对照组满意率为68.97%(20/29),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针对脑外伤治疗多重视抢救时机,为患者生命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减轻外伤对脑功能的损伤,利于患者预后康复。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可有效降低创伤后遗症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同时早期康复锻炼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活动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BI及FMA等指标评分具有一致性(P>0.05);护理后,研究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研究组患者BI及FA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两组患者满意率存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脑外伤护理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适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