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析

2020-09-12黄菊

写真地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黄菊

摘 要: 本文从我国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德育教育现阶段所存在的弊端,并就如何实施激励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工作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3-0230-01

引言:为实现既定的小学教育目标,小学班主任不仅要紧抓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关注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激励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明确学生的基本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激励措施。

1 德育教育目前存在的弊端

1.1 随意性问题

由于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目前的小学教育依然以文化知识学习为主,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也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而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们往往侧重于学生的成绩表现,将考试成绩视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也间接造成了目前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由于长期忽略德育教育,部分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认知错误,不懂得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人交流相处,更不具备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行。目前这一问题已經得到了全国各地小学的高度关注,目前的教育指导也将德育教育视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德育教育不够系统,缺少规划,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问题,且教师自身并不关注德育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1]

1.2 缺少激励策略

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常规的德育教育方式并不适用于小学生群体,而激励方式却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习惯通过“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方式明显不适合小学生群体,其不仅无法取得预想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会导致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广大小学教师需要学会如何使用激励策略,要通过巧妙的激励设计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2 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

2.1 因材施教,激励为主

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其主要体现在道德水平和认知水平两个方面。这也意味着统一化的德育教育很难满足全部学生的实际需求,故小学班主任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并结合其身心成长情况来采取对应的德育教育方式。“统一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若德育教育方式选择不当,则会直接引发学生的心理反感,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因材施教不仅可以取得既定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只有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主动纠正自己的思想错误。例如:某位学生对于未来缺乏明确的规划,没有正确的方向,并导致自己的学习态度不正确,学习积极性不强。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带领该学生去看清现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制定人生规划。而当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时,教师首先需要给予其一定的肯定,鼓励学生为实现个人梦想而不断努力。无论是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教师都需要将积极一面展示给学生,既要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又要鼓励学生不断前行,最终实现有效德育教育的构建。[2]

2.2 班级积分,道德评价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小学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喜欢在一个群体当中脱颖而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领先者”。多数教师会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小学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竞争色彩,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应用于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采取道德评价表的方式,以周为阶段,定期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则以积分的形式留存,并在班级内部进行排名。道德评价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展示自己的道德风采。实践证明,在采取了道德评价方式之后,学生们会将更多的激情和心思投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希望能够通过积极的态度来获取教师和同伴们的认可,这不仅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同时也可以起到塑造良好班级氛围的作用效果。例如: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将集体利益视为道德评价的标准,并在班级的道德评价表中设置集体利益项目,鼓励学生多为班级做贡献,为班级的集体荣誉增光添彩,这不仅可以达到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效果,且能够强化道德教育的作用。[3]

2.3 知行统一,实践锻炼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与道德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更要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展示自我道德风采,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互结合,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效果。实践证明,单一化的课堂理论学习不利于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学生反而会因为这种枯燥的教育方式忽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价值。而在实践当中,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道德行为,了解道德行为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作用价值,且能够让学生尝试自主构建道德认知。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实践强化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并能够促使道德认知向着道德行为转变。例如: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更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勤于动手的过程掌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3 结语

综合来看,激励策略是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式,小学班主任需要加强教育研究,坚持激励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特征因材施教,并通过有效的道德评价和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23):89.

[2] 魏春梅.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18,(26):187.

[3] 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7):47.

猜你喜欢

激励策略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高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浅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