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实践
2020-09-12许广彤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传统非遗技艺面临传承困境。该文作者从高职艺术设计类教育视角思考,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入手,进行“非遗+文创、项目进课堂、产品入市场”的全新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在为院校培养主题文创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为非遗产品市场提供文创精品,进而助力传统非遗技艺创新性传承。
关键词:非遗技艺 文化创意设计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2
引言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数量丰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和非遗技艺资源,成为当代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然而,传统文化艺术和非遗技艺的不但后继乏人,面临传承困境,而且由于创新乏力,造成与社会文化需求脱节,进一步加剧了生存危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非遗业者创新能力不足,造成非传统遗作品脱离时代,沦为自娱自乐的手工艺品。另一方面就是既懂文化又会设计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专业人才匮乏,无法创作出百姓需要的文创产品。
面对这一严峻现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理应承担起培养非遗文创专业人才的重任。
一、非遗文创人才培养思路
传承非遗技艺,研发非遗文创,使之转化成兼具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文创产品,再市场化、商业化,并融入大众生活,满足百姓品质生活的文化需求,最终形成“非遗技艺+文创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创意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此类人才往往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定向培养。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以“非遗技艺”为应用主旨,以“文化创意”为设计目标,在创意设计课程中挖掘非遗文化,依托非遗技艺,进行主题明确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但掌握非遗文创的文化提取、创意方向、策划策略等艺术技巧,还熟悉艺术创新、设计思路、工艺流程等设计方法,同时具备用户思维、市场思维、互联网思维等,极大的提升学生非遗文创设计的岗位能力。
“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课程,围绕文创设计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实际岗位任务进行工作式学习。并将岗位工作流程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联组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完整的非遗文创项目的设计方法。在项目化课程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施行“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最终设计完成非遗文创产品。
因此,“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化课程教学既可有针对性的培养非遗文创专业人才,又能产出面向市场的高品质非遗文创产品。
二、“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
1.项目及课程目标
非遗文创品设计开发项目,是让学生了解开发流程、明确设计目标、学会在指定时间内,依据规范完成工作。目的是要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更新观念、面向当代、发挥创意,融入艺术,创造出具有独立IP的全新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大众生活品质。
“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任务,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索中求知、在创新中提升。全面磨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完成项目任务能力,培养出非遗文创设计工作岗位急需的高技能创新型设计人才。
2.校企共建双导师
“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师生角色进行转化。学生角色转化为从事非遗文创品开发的设计师,校内与企业联合组成的双导师角色转化为项目负责人。双导师根据文创开发项目需求,进行任务发布、专业指导、过程监督、以及考核评价。
校内导师由学术水平较高且实践经验丰富的的专任教师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学生、安排进度、提供资料、指导理论等工作。企业导师由非遗创承人或项目经理担任,主要负责传授技艺、加工生产、对接市场等工作。
3.项目教学实施流程
3.1项目发布
依托技艺成熟、有社会影响力、有独特产品,但裹足不前缺乏创新的传统非遗技艺,定为非遗文创品设计开发项目选题。指导教师需指出明确的创新方向,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提出具体的工期、工艺、材质、预算等项目要求,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形成本课程的项目手册。
3.2市场调研
根据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结成3~5人规模的项目小组,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团结协作、有战斗力的团队。项目小组需先进行市场需求调研、非遗行业调研、文创产品调研,并完成各项数据汇总等前期工作。再亲赴企业,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参观考察非遗技艺,并学习非遗产品的工艺流程。在真正了解此项非遗技艺的历史、发展、现状后,学生需完成调研报告,制作成匯报PPT,向导师提报调研结果。
3.3制定方案
依据调研数据,学生小组需集体讨论后提炼出非遗技艺的核心IP、梳理出非遗文创品的创作方向,进而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在此阶段,导师需提供设计方向指导、参与可行性论证、以及提供成功案例供学生参考借鉴。
3.4搜集信息
项目小组分工进行素材搜集工作,包括文字、图像、视频、材质、工艺等等。以及进行工期、工艺、材质、预算等信息整理,并汇总收录于课程的项目手册。
3.5创意设计
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创新创意设计。此阶段,需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转换视角、发散思维,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化的设计解构、设计再造,使之与社会发展同步,并让非遗文创品符合大众生活需求。
这就需要学生对传统非遗产品从视觉设计层面进行革旧,在文化艺术层面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对非遗产品进行功能创新,让非遗文创品不但好看,而且好用。另外,还要给非遗文创品赋予科技功能,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创意设计阶段,不可能一次定稿,需要校内导师及时跟进,深入指导,帮助学生反复推敲,解决各种问题后,才能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
3.6打样检验
设计思路是存在于脑海中,设计方案是落实在稿纸上,但还都是纸上谈兵。非遗文创产品在量产之前,必须要经过打样来检验效果,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正。此阶段,非遗传承人作为企业导师需提供工艺指导。
3.7批量定制
非遗文创品一般是小批量定制加工,此阶段学生可随时赴企业现场监理生产进展,确保设计方案不打折扣、非遗文创品品质可控。
3.8图文设计
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项目小组的学生需分工进行文案策划、图像处理、页面设计等工作,为产品宣传做好准备。
3.9融媒体传播
非遗文创品,作为有商业价值的产品,需要依托互联网,进行融媒体传播。形式包括网站网文、商城产品详情页、自媒体软文、短视频影像等等。此项工作非常适合学生完成,不但熟悉互联网传播特性,而且具有传播人数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校内导师需引导学生做好数据回收工作,以便后期检验工作成效。
3.10商业运营
非遗文创品只有通过商业运营,接受市场检验,才能判定其成功与否。如何构建适合的商业模式,打通非遗到文创再到市场的商业渠道,是真正帮助学生树立非遗文创品设计认知的关键学习环节。
企业导师应分享商业运营经验,让学生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4.考核评价标准
“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课程,重视过程考核、成效评价,突出非遗文创品设计工作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过程考核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项目完成质量。考核范围包括开发工期、设计水准、文创品品质等。成效评价重视职业素质的养成,考核范围包括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职业素养、工作规范等等。
另外,建议施行项目小组内部成员互评、项目小组之间互评的评价机制,利于形成学习竞争、积极上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成果
非遗文创,究其本质就是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创意创新。“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课程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让学生不拘泥工艺技艺,发挥创意、面向当代、融入文化,创作文创精品。
例如,在“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课程中,学生进过调研了解到曲阳定瓷烧造技艺和蔚县剪纸技艺,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属性,极高的民俗艺术价值。曲阳定瓷源远流长、久负盛名,历史上曾是五大官窑之一,所产白瓷如古玉般通透、如象牙般温润。蔚县剪纸,造型在写实的基础上结合民间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是极具北方风格的手工民俗艺术。但是非遗传承人更加注重技艺传承,由于忽视了创意创新,就必然陷入自娱自乐、故步自封的泥沼。
在校内导师引导下,学生将定瓷与剪纸结合,创意设计出“有馀·茶盘”非遗文创品。茶盘一对成套,各盘内饰有龙睛蝶尾金鱼图案,剪纸风格,既左右对称,又灵动飘逸,形神兼备,妙趣横生。龙睛蝶尾金鱼携“有”“馀”二字。有馀,即有富余、年年有馀,表达了国人对富足丰裕的美好期盼。
在企业导师引导下,学生保留定瓷半手工制胚技艺,结合烤花工艺,1300°高温二次烧制成型的有馀茶盘,玉泥为胚,虽厚却透。瓷质宛如凝脂,手感细腻丝滑,不留茶渍,水冲即净。器形简约,独具设计匠心,又不失传统美感。口阔、底平,既是收纳杯壶之盘;沿浅、色白,又是干泡香茗之盘。
河北瓷艺结合剪纸艺术,既传统又当代,既乡土又时尚,文化创意设计使得河北非物质文化遺产旧貌换新颜。
“有馀·茶盘”一经量产上市,即受到用户热烈追捧。不但成为非遗文创的爆款产品,又是“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课程的优秀教学成果。
结语
“非遗技艺+文创设计”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设计岗位技能,不但解决了非遗技艺传承的难题,而且产出非遗文创精品,更可培养出文创产业急需的专门设计人才,是推动文化复兴,实现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罗振春.“主题+项目”教学模式在苗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项目中的应用和思考[J].科教导刊,2018(12):18-19.
[2]王娇,钟苡君.西兰卡普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92-93.
[3]罗保权.数字技术对非遗文创设计教学的影响——评《数字造型基础——“非遗”数字化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40.
作者简介:许广彤(1974.10—),汉族,河北石家庄,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创意设计、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