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义工,打造“共创”团辅活动

2020-09-12湛志薇黄敏

中国德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共创义工导师

湛志薇 黄敏

“共创田园”专栏

目前,学校德育面临实效性不强的困境,如何能够让德育在有趣有味的同时,不浮于表面,在有能力解决已发生的道德问题的同时,有办法开发学生身上的道德潜能,已经成为德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自2011年始,田家炳基金会以“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为抓手,通过课程引介、教师培训等手段,探索出一条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道路。目前,全国已有三十余所学校参与其中,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德育》推出其中一些学校的优秀做法,以飨广大读者。

2014年9月,我校借助田家炳基金会提供的平台,参加了“共创成长路”(后文简称“共创”)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课程实验。自引人课程以来,我校“共创”团队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也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发现目前的“共创”实践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师对“共创”课程理论理解得不够深入和精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运用不到位;二是“共创”导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落实合作、体验、辅助的“共创”特色,很容易陷人墨守成规的境地。三是教学场所局限在小小的课堂内,限制了学生活泼的天性,也阻碍了学生开放的思维,既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功能。这些问题会导致“共创”课程的实施陷入瓶颈,不利于课程育人功能的有效落实。基于这一现状,我校联手韶关学院的大学生社团“卫生健康大使”,以“共创”课程的理论架构为教学内容,团体辅导为教学形式,“共创”导师和大学生义工为教学主体,开辟出了“大学生义工进校园”的德育新模式,借力义工,打造出深受学生喜爱的“共创”团辅活动。

一、“共创”团辅活动的特色

从2014年开始,除了按照教学进度上好常规的“共创”课以外,学校还会在每年的4-6月间开展大型团体辅导活动,安排各年级的学生参加。作为“共创”常规课的延伸活动,团辅活动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于常规课的环境里,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新的游戏活动,在新奇和有趣的体验中更深刻地领会“共创”课程的德育理念。实践证明,它有效地深化了“共创”理念,创新了“共创”形式。目前已累计有五届学生参与,受到了学生的喜爱、班主任的肯定及学校的认同。

具体而言,“共创”团辅活动主要有如下四个特色。

(一)利用团辅优势,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团辅活动的第一个优势在于打破了以往教学中的空间限制。在学校常规的“共创”课中,教师虽然会组织学生开展诸多活动,但都是在教室内,空间有限,所以活动的选择范围也较小。但团辅课将授课地点搬至室外,可选择的活动类型就大大增加了。比如,在《压力拜拜》这节课中,我们设计了“放飞压力”的活动,给每位学生各发一张白纸,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一棵压力树,然后把压力树折成纸飞机在空中放飞。课后有学生反馈,看到自已的纸飞机飞得那么远,似乎压力真的离自己远去,内心一阵轻松。

团辅课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利用心理辅导的技巧,对学生实施专业指导。仍以《压力拜拜》这节课为例,我们设计的另一个活动是播放纯音乐《雨的印记》,先是让学生两人一组,放松身体,平静内心,感受周围的事物,用心去听听周围有多少种声音,引导學生在轻柔的音乐中做自己想做的动作。接着询问学生:“在聆听音乐自由律动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从这个游戏中你们有什么感想或受到了什么启发?”在场学生纷纷表示,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时,的确有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教师便顺势提示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也想让大家体验“听音乐”这种有效的减压方法。除此之外,做慢动作的运动(如大极、瑜伽等)也可以让人放松心情,适当减压。在这之后,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对自己而言,哪些减压方式是最有效的。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分享和讨论。在他人的分享中,学生认识到很多看似平常的方式,其实具有很好的减压效果,比如,向朋友和家人倾诉烦恼,又如,通过品尝喜爱的食物(如巧克力、雪糕等)放松,再如,以休闲娱乐的方式(如看搞笑电影、外出旅游等)排忧。事实上,这种让学生与他人分享减压经验的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意识到人人都有庄力,从而减少对压力的恐惧和排斥,学会与压力共处,甚至是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二)促成双向合作,一同保障教学实施

实施“共创”团辅活动,首先需要学校“共创”导师和大学生义工之间的合作。“共创”导师的优势在于了解学生、熟悉课程,而大学生义工的优势在于思路开阔、理念先进。双方合作的模式是:由学校“共创”导师选择原有“共创”课程中适合本校学生的内容,而大学生义工则负责将这些内容细化成具体的团辅活动安排。

第一步是选择课程。学校“共创”导师依据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情绪发展的变化、人际交往困难和学业困境等因素,从14个“共创”构念(“共创”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中选取多个适合本校学生的构念,如与健康成人与益友的联系、社交能力、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抗逆能力、自我效能感,这些都是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困惑比较多、亟须帮助的方面,既适合在“共创”常规课中进行指导,也适合利用团辅活动进行强化。

第二步是沟通并确定教学安排。大学生义工都是来自高校教育学院心理系和教育系的学生,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基础,又接受过团体辅导的组织和辅导方面的技能培训,且有多次开展团辅活动的经验。即便如此,进行“共创”团辅课对他们而言仍然是一次挑战。因此,“共创”导师首先要通过邮件、QQ等方式将“共创”构念和活动意图的说明材料发给义工们,义工们集中培训,学习了解“共创”构念,并结合构念的要求,设计具体课程(例如:为帮助青少年提高社交能力的《赞美别人》、帮助青少年增强沟通表达能力的《喜欢你》、帮助青少年提高分辨是非能力的《你规我矩》、帮助青少年增强抗逆能力的《压力拜拜》等)。确定主题后,义工们还要进行内容分工,分块负责,并制订出初步的活动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长、活动环节等内容。然后,义工们会到学校进行场地的勘查,做好分区活动的安排。此时,“共创”导师与义工还会就“共创”理念进行交流,讨论并提出活动方案的修改意见。经过调整,最终敲定完整的活动方案。

第三步才是实施课程。在课程实施中的双方合作主要表现为“义工主导、导师支持”。整个团辅课都是由义工组织,“共创”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全程在场进行观察,确保各个区域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会拍摄活动照片和视频。当然,如果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义工对时间的把控不到位、个别学生没有完全听从指令等情况,他们也会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加强内部合作,发挥义工团队力量

“共创”团辅活动的准备和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导师和校外义工之间的合作,也需要义工团队内部的合作。

在活动开展前,义工们会进行分工,安排好每人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如导师、助手、道具分类保管、场地布置、问卷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更是要考验他们的合作能力。因为考虑到团辅活动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更好地提升自我认知,每个主题活动的时长大约为90分钟(团辅活动的时长比45分钟一节的常规“共创”课更长)。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也比较多,包含了整个年级10个班大约500名学生。这就更需要义工团队协作,统筹安排。大学生义工团队大约80人,每个班级由8名义工带领学生参与活动,其中2人为班级负责人,6人为小组负责人,他们会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8人左右,每组分配一名义工,以一带八的形式开展活动。班级负责人负责统筹全局及协助小组,小组负责人负责带动学生开展活动。这样的团队分工和合作模式,可以使活动开展有序、有效,也能确保义工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与之积极交流,并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参与活动并分享感受。

(四)注重课后反馈,努力促成教学改进

义工在活动后向学生发放问卷,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如:“你喜欢这种上课形式吗?”“者师能有效引领你的参与吗?”等等,由此得知不同班级、不同主题活动的活动效果。义工通过分析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发现活动落实较好的环节与不足之处,以便进行后续的跟踪和优化。比如问卷中“你对大学生义工参与到中学生的活动中有什么想法?”这一问题,77.55%的学生选择支持,说明团辅活动给学生带来新意,学生乐意参与这种类型的活动。还有“如果你身边有大学生义工,你是否会主动寻求帮助?”这一问题,有36.7%的学生选择“会主动寻求帮助”,51%的学生选择“对方问起我才会选择帮助”,说明学生愿意与义工沟通,但还是不太主动,这就需要义工在活动过程中更全面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主动地与学生交流。

二、“共创”团辅活动的实施效果

“共创”团体辅导活动是我校在“共创成长路”德育课程理论引领下的校本化探索,该活动是我校的“共创”导师团队在对“共创”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德育资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钻研和努力探索的结果。它的实施,丰富了“共创”课程的形式和内涵,促使“共创”课程向多元化、实用化、校本化方向前进,成了我校“共创”德育课程的新特色,推动我校“共创”德育课程向多样化方向更好地发展。

(一)结伴同行、合作体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我校团体辅导活动引人了大学生义工作为团体辅导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共同推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又增添了新的合作力量。大学生义工加入到中学生团体辅导中来,与中学生一起参与体验、交流沟通、讨论分享。活动营造了大、中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形成亲切而和谐的伙伴情结,使得中学生在放松、自然的气氛中不断学习提升。同时,团辅活动有趣的合作形式又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动手协作、表达分享来参与活动,他们在积极地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思考、生成自我认识,全面地锻炼各种能力。“共创”的构念通过这样的合作和体验,得到有效的传递和渗透。团辅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实现育人的效果,较好地体现了“共创”课程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德育宗旨。

(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共享互通,助力“共创”导师提高能力

在与高校多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们从大学生义工处接触到诸多有益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如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人际沟通理论等)。这样的共享互通,也为我校“共创”导师提供了专业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帮助他们在德育实践道路上走向更广阔、更专业的领域。比如,团体动力学理论强调在小团体内部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和领导对团体的影响,这一理论被“共创”导师运用到“共创”的常规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让“共创”课堂形式更丰富,进而强化“共创”合作、互动、交流、引领的教学风格,带来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共创”团辅活动丰富了我校“共创”德育的形式,这种新尝试促使“共创”课程在我校的实施进一步走向创新和优化。“共创”课程与高校力量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更新颖的德育模式。“共创”课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操场,由单一的“共创”导师上课发展成以“共创导师+大学生义工”共同授课的新方式,授课方式强化了活动、合作、体验的形式,大大促进了我校德育和“共创”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体验、获得感悟,逐渐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反思自省。这样的活动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价值觀,纠正其不良思想和行为起到有效的作用。我校的坚持和努力不仅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基金会“共创”团队的认可,“共创”团辅活动已然成为我校德育创新工作中的一张亮眼的名片。

【湛志薇,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一级教师;黄敏,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曾妮

推进新时代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把德育重心及时调整到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学校要深入把握德育规律,关注学生身心变化,探索多种德育途径和方式,让学生既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具备高尚的生活旨趣,还能够一以贯之地践行美德。

猜你喜欢

共创义工导师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共创一片蓝天,同爱一份绿色
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与天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