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变与不变

2020-09-12李雅林

出版广角 2020年16期
关键词:媒介时代环境

【摘要】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媒体的智能化趋势将会使传统媒介边界变得模糊,并加速新媒体融合重塑的进程。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生产环节的重要一环,在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亟须变革。文章对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变与不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价值进行反思。

【关  键  词】全媒体传播;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教学;智能化浪潮;人机合一

【作者单位】李雅林,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6.020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逐渐减少,很多报社以及电视台面临经营危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但是,无论媒介技术如何变化,新闻生产主体的本质自始至终都是不变的,新闻的核心始终存在。文章探讨了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变与不变,并对其价值进行反思。

一、全媒体解读及其基本特征

“全媒体”可以被翻译为“omnimedia”,其内涵为全部的、所有的媒体之和。“omnimedia”最早出现于美国的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目前,学者对“全媒体”概念的辨析大致分为四大领域,分别为媒介运营说、媒介形态说、媒介整合说以及媒介营销说。全媒体就是涵盖图文、平面、动画、声音和视频,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传播,既包含了媒介融合的新传播技术,也结合了媒体联动以及各种媒体的合作。

全媒体包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形成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媒体传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媒体的聚合性,它将传播的一切形态很好地聚集在一起;第二,全媒体传播包括了受众的全部信息感知,满足了受众的差异性需求,实现了超级分众化传播;第三,全媒体传播渠道丰富,效果极佳;第四,全媒体传播丰富立体的传播效果可以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

二、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现状

全媒体传播的实现正预示着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时代的来临。在这种形势之下,大多数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与时代需要还存在一定的断层。当然,很多高校也在积极调整方向,不断创新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1.教材内容陈旧,但新知识不断扩充

新闻采访与写作一直以来都是新闻相关学科的基本课程,纵观目前我国高校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大多仍局限在传统媒体上。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是旧教材,与当下的全媒体传播环境有所脱节,使得学生所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不符,也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不能顺应行业的发展与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高校教师将新媒体的概念融入传统新闻采访与写作,部分高校也开展了新媒体专业以及新兴课堂教学,并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校要不断地探索真正的研学合一。

2.师资力量不足,但教学针对性增强

当下,我国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新媒体领域的师资短缺。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在这些新事物面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师资力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闻采访与写作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操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高校在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了教学的实践性,不再只给学生安排一门考试或者一篇论文写作,而是联合一些当地的媒体机构,为学生提供一些暑期或者寒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采访与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3.新闻环境单一,但采写能力得到提高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时,高校很容易将学生新闻采写的环境局限在校园中。因此,学生采写的话题很难跳出学生的身份,采写的话题也会相对单一,使得学生采写能力的提升较慢。当下,也有部分高校在教学中求变,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素材的能力及对同一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新闻敏感度。也有不少高校举办一些新闻采写类的比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去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价值,提升其新闻写作的能力。

三、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之变

全媒体传播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亟须提升和转变,可以從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这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其中,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改进的前提;教学方式的改进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转变的手段;教学内容的丰富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发展的基石。

1.教学理念亟须转变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不再是单纯的一张纸、一支笔和一问一答就可以轻松应对的事情了。要培养合格的新闻媒体人,高校教育就要紧随时代的发展,牢牢把握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要义和方向。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给高校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带来了挑战。由于全媒体时代的复杂多样性,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难度也在逐步升级。因此,高校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不应局限于传统媒体,而应该大胆实践和创新,将教学的方向向全媒体发展靠拢,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新时代的新闻采写能力。一直以来,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是专家,而且得是一名杂家。在全媒体传播时代,新闻从事人员只有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采访与写作。只有转变教学理念,高校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内容和方式才会有更多的可能。

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之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方式有待改进。高校不能再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教学,而是应该采取更多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高校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最新的案例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将同一新闻在不同的媒介平台呈现的多形态报道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传播渠道在采写方面的特点与区别,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全媒体平台的采写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采写能力。除此之外,高校应加强学生的采写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采写机会。教师也可结合实际多布置一些采写练习,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能力和抓取素材重点的思维能力。

3.教学内容亟待丰富

全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人员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化素养,坚持新闻工作职业化的信念,在专业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新闻采访人员要顺应时代潮流,紧追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把握新闻采访独家性和时效性的同时,还要学会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新闻采访内容。在融媒体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的内容也要更加丰富多元化,除了教授一些新闻采写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对新时代媒体融合、媒体联动以及新媒体等衍生出的新知识进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扎实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功底。

四、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之不变

新闻学科的发展历史悠久,许多规律与其内涵历久弥新,并不因时代的更迭、技术的进步而变化。因此,高校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中也有许多不变之处。

1.采访技巧不变

全媒体传播对信息的处理有着巨大的优势。比如,新闻工作者通过使用自动化新闻中常用的稿件生成软件提高了发稿的速度。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提高成稿效率。虽然机器可以合成内容,但是难以完成采访,而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因此,全媒体传播时代,新闻采访的技巧仍旧是教学的重点,而且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采访的技巧已经非常系统和成熟。所以,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中,高校要加强对传统采访技巧的教学。

2.采写专业性不变

全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的部分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媒体从业人员的温度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借助人工智能,媒體从业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诚然,科技的发展一方面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新闻出版业变革的动力。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中的写作规律是始终存在的。因此,高校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时,应按照原有的模板进行系统化教学,强化学生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专业性。

3.新闻价值不变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应坚持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最初意义,回归到新闻本身的诉求上。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深度、温度越来越重视,希望看到有价值的新闻。撰写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内容考验着新闻记者的采写能力。一般来说,新闻价值是指事实的内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受众普遍关注的素质(要素),以及其传递价值观的能力,是新闻传播主体衡量、选择新闻事实的依据。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内容一般要具有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未来,每一个记者应该坚持初心,撰写有价值的好新闻,而培养优秀的记者多是从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开始的。

总而言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也是它更迭与改变的机遇,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工作要不断在创新中发展。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有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余索,费虹. 全媒体视角下新闻写作教学的创新路径[J]. 传媒,2019(24):85-87.

[2]赵林云,袁丰雪. 新媒体写作教学创新探索[J]. 青年记者,2018(15):95-97.

[3]张媛,赵茹. 媒介变革时代的新闻理念与实践——《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 今传媒,2017(3):146-148.

[4]黄旦,王辰瑶. 如何重新理解新闻学——学术对话录[J]. 新闻记者,2016(7):4-11.

[5]张志安. 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范式转型的思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7-84.

猜你喜欢

媒介时代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环境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