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定向能力专项培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12侯芳芳马天红
侯芳芳 马天红
摘 要:自主定向是小学数学“成长型课堂”的起始板块,学生的自主定向能力对该学习板块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自主定向能力专项培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定向能力。文章从自主定向能力发展指标、专项培养课程设计及实施策略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关键词:自主定向能力;专项培养课程;实施策略;问链猜
自主定向是小学数学“成长型课堂”的起始板块,致力于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自主定向能力。除了日常教学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项培养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定向能力。近年来,本区域持续开展在小学数学“成长型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本校数学组承担了自主定向能力培养的项目,专注于自主定向能力专项培养课程的开发。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自主定向能力发展指标、专项培养课程设计及实施策略等三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小学生自主定向能力发展指标
自主定向活动的一般过程包括目标定向、起点分析和策略选择三个步骤,发展指标根据这三个步骤分别确定一种具体能力,每种具体能力再划分成三个层级。目标定向能力的评估维度是学生对学习方向的把握程度,分为模糊把握、一般把握和具体把握三个层级。起点分析能力的评估维度是学生理解目标问题的方式,分为“以知为解”“以例推解”和“以理推解”三個层级。对策略选择能力的评估维度是学生所预设的学习策略的具体程度,分为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方案三个层级。具体指标详见表1。
二、自主定向能力专项培养课程的设计
自主定向能力专项培养课程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培养周期,每个周期为五课时,在三至六年级期间完成两个周期。每个课时大约15分钟,主要设计两次学习活动,第一次活动注重技能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技能,第二次活动让学生尝试应用,帮助学生熟悉技能。专项培养课程的课时安排与日常教学中对自主定向能力的培养阶段相适应。具体课时安排详见表2。
课时目标根据发展指标来制定,两个周期的课时主题相同,但培养的层级要求不同。五个课时分别以“自主定向我想试、自主定向我会问、自主定向我会链、自主定向我会猜、自主定向我能行”为主题,第一课时重点让孩子在自主定向的初始阶段掌握“黄金三问”;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联系课题能提出较为具体的问题;第三课时的目标是通过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促进对新知识学习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迁移;第四课时让学生经历“猜想”的思考过程,建立“猜想”的思维表象,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猜想”的思维方式;第五课时期待学生进行独立、完整的定向。
三、自主定向能力专项培养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独立、有效地学习。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教师与学生构建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共同体,教师的示范与指导和学生的学习与训练都很重要。
1. 教师——自主定向的同行者
①及时介入与指导
在学生的认知结构方面,学生在自主定向的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概括,形成具有结构性的内容,以增强知识对于新情境的适应性和可利用性。一般学生的问题往往零散且没有方向,教师要及时地介入和归纳,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从定义、特征、周长、面积、方法、联系与区别等方面进行了自主定向。再如“黄金三问”中,学生多关注知识的内容、意义,而对于知识的学习方法关注较少。因此,在自主定向之初,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指导,如“咱们还可以这么问”,帮助孩子学会“黄金三问”。
②实时点拨与唤醒
在自主定向过程中,要善于激发认知冲突,而在学生自发产生新旧知识链接与迁移时,学生的认识多为模糊不清晰的状态,这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唤醒和点拨,如在猜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幻灯片的唤醒,这时的学生不再脑袋空空,而是被唤醒后的思考者,加强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算法进一步的猜想,从而让新旧知识的迁移水到渠成。
2. 学生——自主定向的践行者
①对比、归类中深化“黄金三问”
在自主定向能力养成上,我们把自主定向我会问的“黄金三问”作为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是黄金三问的三个层面和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而如何进行更加精细的“黄金三问”才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在“对比、归纳”中参透“问”背后的方法和意义。如《数字与信息》中,孩子可能会生发许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归纳:从知识的意义、内容、概念、特征、关系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属于“是什么”,从知识的作用、应用、好处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属于“为什么”等。学生的这一归类无形中就在脑海中建立起“黄金三问”的框架,相信此框架可以随意切换到任何一个课题中,这也是学生归类背后的意义所在。
②用迁移打通知识的链条
在自主定向的能力培养上,需要用迁移打通知识的链条,让记忆的知识重构。如《圆的认识》一课,在生活中,圆形的事物随处可见,在学习前,学生也已经积累了大量图形研究的经验,这些都为认识圆提供了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学习起点。基于图形学习的经验,学生很容易联系曾经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初步感知新知的学习方法与内容,进而调整策略与方向。因此,在自主定向能力养成上,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打开知识链条中科学、合理的成分,把握它们与新知识间的相融与相悖之处,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
③让猜想在发散中走向聚拢
“猜想”作为自主定向能力的高水平阶段,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思维过程。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通过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明确猜想的方向——“是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从而充分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引导学生经历从“方向”到“方法”的研究过程,自由、自主、自觉地去猜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容、方法以及应用,使猜想由发散到聚拢,让定向由无向到有向。
④在调整、重构中让知识逐步生长
自主定向课程的设置的一个很大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调节能力,它是基于学生元认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的。如在自主定向我会猜环节中,学生通过反思“小组合作之前你是怎么猜的?合作之后你又是怎么猜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猜测前后的变化,回归元认知的调整;又如在自主应向环节中,学生通过反思“你的定向准确吗?”“不准确是为什么?”“你是什么时候发现不准确的?”“你又是如何调整的?”等一系列问题,在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自主定向”环节的不完善,并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和重构,把调整后的方法作为下次定向的基础,让知识逐步生长。
学生自主定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辅以指导和唤醒,学生立体践行,方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过程涵盖了学习内部动机激发、认知策略应用、元认知调节和资源营造与利用等四个子过程,而元认知的调节在此课程中表现得尤为重要。总之,自主定向专项能力的培养以此开发的校本化课程为积淀,更需常态课的不断强化,本着培养终身学习者为目的,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