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继堃:孩子的问题父母的伤

2020-09-12王继堃馒头姐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9期
关键词:丽娜咨询女士

王继堃 馒头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可是什么样的陪伴才是有智慧且有效的呢?“大咖会客厅”用前沿的理念、真实的故事以及最接地气的方法,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养出更健康的孩子。

采访对象:

王继堃,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副教授,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美国早期儿童正面管教认证讲师,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家庭专委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叙事心理学部委员。20年来专注于家庭治疗、故事游戏治疗、儿童青少年家庭教育、父母课堂的临床、咨询、讲座、培训和督导工作。

专家观点:

只有先疗愈父母,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才能有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助力孩子成长。

别把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

20年来,我一直在做家庭治疗的临床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个是关于咨询的。父母带孩子来咨询时,一上来就会列举一大串孩子的问题:不听话、乱发脾气、玩儿电子游戏上瘾……然后就把孩子交给我了:“王老师,我们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搞的,您看看怎么给解决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回家以后,一夜回到解放前,孩子的很多问题就像弹力球一样又弹了回来。

另一个是咨询外的。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靠咨询来解决,很多父母也会通过自学一些课程来处理,比如孩子磨蹭怎么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做,等等。然而,课上学得好好的,课下用的时候却总掉链子,父母还是下意识地采用之前的惯性行为模式,该吼吼该骂骂,情绪一上来甚至还会直接动手。

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本质上却是一样的:父母只看到了孩子出问题,却没有意识到,这背后是父母自身的问题没得到解决。

父母觉得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和他们无关,他们也无能为力,所以把孩子交给咨询师就好了。咨询师负责对孩子做工作,他们则该怎么对孩子还怎么对孩子。但是,从家庭治疗系统观来讲,孩子出现问题,很可能是这个家庭的互动出了问题,尤其是父母自身有一些问题。

如果只针对孩子做工作,父母却不改变,从长期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孩子原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出现问题的,回去以后,父母还是那样对他,那么,他的问题就还会出现。

同样的,父母学再多的技术和方法,都是针对如何纠正孩子的,并没有帮助父母看到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先反省自己,其实是很难把这些方法用好的。这就像道和术的关系,道是内在的哲学观,术是具体使用的方法,只有修通了道,才能更好地运用术。

所以,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必须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父母要先学会疗愈自己

就像每个孩子的问题各不相同,背后所涉及的父母问题也是不同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种特别有代表性的类型。

一种是家庭创伤的代际传递。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往往不是凭空出现的,很多都有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影子,也就是代际间的传递。

女儿严重磨蹭拖拉,丽娜和母亲一起带她来到咨询室。咨询还没开始,丽娜就不停地叮嘱女儿不要乱动、医生问什么就要答什么等。咨询开始没多久,丽娜就和母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母亲抱怨丽娜不成器,都怪她找的老公不行,赚钱少,没前途,还住在自己家。丽娜则很生气地回击,说老公没有那么差,而且,她想嫁谁是她的自由。

通过聆听和观察,我发现,这两代人的关系模式如出一辙,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全得靠自己来安排,孩子稍不合自己的意,就立刻批评指责。丽娜希望女儿做事干脆利索,于是天天盯着她,可女儿偏偏很拖拉,而且越说就越拖拉。母亲希望丽娜嫁给自己介绍的高富帅,不停地给她介绍,可女儿偏选了现在的老公,她越是贬低女婿,女儿就越和她对着干。

处在这样的关系模式里,丽娜很矛盾。一方面,她习惯了母亲掌管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另一方面,她又觉得母亲烦,想要逃离,却不自觉地继承了这种模式。因为丽娜和母亲的冲突太激烈,我提出让丽娜先一个人来咨询。

丽娜和母亲的冲突之所以这么强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自身力量不足,于是,我有意识地带着丽娜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问她有没有在工作上觉得有成就感的事。她说领导很欣赏她,打算给她升职。通过这件具体的事,我和她一起丰富了她的故事,提升了她對自己能力的认可。经过几次治疗,丽娜和老公从母亲家里搬了出去。她本以为自己离不开母亲,结果分开后各自过得都挺好。

与此同时,我让丽娜讲述了她母亲的成长故事,发现她母亲从小生活在母亲强势、父亲缺位的家庭,又因为是老大,被母亲安排了很多事。通过梳理这个故事,丽娜看到,母亲表面上很强势,内心其实也有脆弱和需要别人帮助的部分。因此,当妈妈再那样对她时,她不再急着去争辩,而是多了一些理解。而且,丽娜觉察到姥姥对母亲、母亲对自己、自己对女儿的模式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她必须主动打破这个代际传递。当想要控制女儿时,丽娜开始试着按下暂停键让自己放松下来。她越放松,女儿也越自在,磨蹭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种是婚姻问题的转嫁。婚姻关系出了问题,夫妻俩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解决,于是,一方就把对另一方的不满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苏女士和儿子都患上了抑郁症,两个人的关系更是达到了冰点,起因就是苏女士和老公的婚姻出了问题。老公做生意赚了很多钱,苏女士就辞职做了全职太太。后来,老公出轨,苏女士很痛苦,她既没办法劝老公回头,又不想离婚。可是,这么大的伤痛她一个人承受不了,就把儿子当成了倾诉对象。即便儿子去了外地读书,她也天天晚上给他打电话,不是关心儿子,而是一股脑地哭诉自己不容易,指责老公没良心。这些话她说了太多次了,儿子不想听,两人为此发生过很多次非常严重的冲突。最后,她和儿子都得了抑郁症。

除了药物治疗外,抑郁症也常常需要辅以心理治疗。刚来咨询的时候,苏女士每次都是抱怨,觉得自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受害者,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当下是老公和儿子,过去则是父母尤其是父亲,从来就没关心过她。有一件事让她至今难忘,她和小朋友爬树摔伤了,疼得厉害。哭着回到家后,父亲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她大骂一顿。

我发现,苏女士心里有一个没有填满的洞,一直在找人来填。一开始找的是老公,老公在家排行老大,很会照顾人,这一点很吸引她。可结婚后她才发现,老公更会照顾家人,赚来的钱都贴补兄弟姐妹了。婚姻出了问题,她无力解决,于是又找到了儿子,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帮她处理。

我带着苏女士看到了自己心里那个洞,针对她和父母的生活片段做了一些练习,比如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里,让她想象6岁的自己希望爸爸怎样对她,她会觉得好一些,等等。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疗愈她的童年创伤,当她把洞填满后,就不再向外求助,也有了处理婚姻问题的勇气。这时再和儿子相处,就少了压迫和索取,而是可以给予儿子爱和关怀。

还有一种是父母想让孩子弥补自己的遗憾。不少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给孩子,却不是孩子想要的,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很多孩子厌学都与此有关。

一个女孩厌学,被爸妈带来做咨询,我发现,妈妈董女士比女儿还焦虑。她失眠得厉害,觉得必须立刻把女儿治好,否则女儿这辈子就完了。董女士为什么会如此焦虑呢?她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没有机会读大学,为此她很遗憾,也觉得自己很失败。在咨询时,她最常说的是“我不行”。为了弥补缺憾,她一心想把女儿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女性,给女儿报了很多兴趣班和补习班。

小时候女儿还愿意,越长大就越反抗。董女士觉得我是为你好,两个人就开始吵架,爸爸觉得烦就一直在逃避。董女士更愤怒,又去找爸爸吵,整个家鸡犬不宁。于是,女儿形成了一种内在模式:我不能不听我妈的话,否则,我们家就一团糟。可她心里又有另一种声音:如果听了她的话,我就很痛苦。在这个内在冲突之下,她就不愿意去上学了。

针对董女士的遗憾,我和她一起挖掘她的闪光点,比如工作还不错,人际关系也很好。同时,和她一起发掘新资源,就算没有机会上大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提升自我,比如看书、培养兴趣爱好等。通过一件件小事,慢慢提升她的自尊。

除了妈妈,爸爸也有很多成长空间。爸爸也曾被自己的父亲要求读自己不喜欢的大学,为此差点和父亲决裂。但他最终还是走了出来,通过工作重建了自尊和自我认同,和父亲的关系也得到缓和。我带领爸爸回忆这些成长故事,重点讲述他是怎么走出来的。找到这种力量,使他能更好地理解女儿并改善自己的行为。爸爸有很好的觉察,开始学习不同的教育方式。

夫妻俩做好自己的功课后,开始了和女儿的特殊亲子时光,从原来的只问学习到每天一小时的全身心陪伴,亲子关系改善后,女儿也回到了学校。

故事知道答案

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父母原本是奔着解决孩子的问题来的,结果反而成了被治疗的对象,他们很难接受。而且,有些父母也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怎么办呢?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心理咨询常用的叙事疗法中的故事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很好的自我觉察,但每个人都会讲故事、听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帮助来访者改写故事脚本,从而解决问题。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故事会有疗愈作用呢?

心理咨询有效一般有两条通路,一条是自上而下的通路,即常用的谈话疗法,作用的是理智脑;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通路,即常用的艺术疗法,包括故事、绘画、游戏等,作用的是情绪脑。理智脑要发育到25岁左右才逐渐成熟,在此之前,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我们的记忆包括身体、心理、感觉、情绪等都储存在情绪脑里。童年时期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储存在情绪脑,形成一种自动化模式。长大后,当某个人对我们说了某些话或做了某件事之后,马上就会激发出我们的自动化反应。所以,我们就需要透过情绪脑这部分的工作,更好地疗愈这些创伤,不断地觉察,降低自动化反应,慢慢改善关系。

当然,既然是治疗手法,这里的故事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故事还是有所不同的。其实,在前面的故事分享中,我也多次用到了故事疗法。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故事进行自我疗愈,我把这个过程总结为故事治疗三部曲:生命的重复和轮回、生命的觉察与启航、生命的整合与新生,换成我们熟悉的说法分别对应的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面对来访者,肯定要让他讲述现在困扰自己的这个故事。比如有妈妈说青春期的女儿跟自己很难沟通,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她很痛苦。等她把故事陈述完之后,我会带领她详细讲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对方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自己做出了什么反应。然后,让她猜一猜对方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是什么,以及自己说那句话的感受。这是第一个阶段。

接下来是第二个阶段,核心是从新伤看到旧伤。新伤就是当下所发生的冲突,觉察自己的情绪和当下的关系模式。旧伤则是回到过去,想一想自己的生命历程当中,最早发生的与这件事所诱发的情绪和内在的模式比较相似的经历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和来访者共同寻找故事当中的一些力量和资源,发现他的闪光点,发现其他的资源,改写故事脚本,从一个闪光点丰厚成一个很有力量、很有资源的故事。这一点在前面的案例里被多次用到,效果都非常不错。

经过前两步,来访者挖掘出了一些资源,增强了自己的力量感和掌控感,接下来就是第三个阶段—创建一个未来的应对模式,即回到现实中再碰到类似的事情时该如何应对。其实,当我们看到了内在的模式,找到了自我的力量,疗愈了创伤后,应对方式会应运而生,一个充满力量的新故事就开始了。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创伤,也都会有自己的故事脚本,父母只有先疗愈自己的伤,才能够减少对孩子的伤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有能力也有力量去书写一个更幸福的故事。

猜你喜欢

丽娜咨询女士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丽娜认钟表
四只老鼠和一只猫的故事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回家的路
喂猫女士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