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2020-09-12李欣
李欣
摘 要:在“互联网+”环境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的优化应以增值服务为导向,将服务链条延伸,打造深度服务。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存在运作模式单一,组织化水平低,共享率低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型增值服务导向的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加强平台上各服务主体的协同效应,促进共享运营,形成开放交互的一体化供应链平台,实现互利共赢,提高生鲜农产品的运营效率,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8.021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优质的供应链平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工具。2018年,55个城市和269家企业入选我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企业名单。经过试点,现代化的供应链综合创新平台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成为造就市场经济新亮点、形成新动力的关键领域,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担任重要的载体。同时,随着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农村电子商务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伴随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不断升级,在服务主体多样化的前提下,如何深入发展平台服务模式,实现增值服务导向的供应链平台商业模式,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创新的重要方向。
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1.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从流通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是将上游的供应商、生产商,到中游的批发商、经销商再到下游的零售商连接形成的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为一体的网络链功能性结构,如图1所示。消费者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驱动者,消费理念的升级,使得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价值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演变趋势。对于生鲜农产品,消费者的要求不仅在于新鲜度、口感、特色性等,还包括获取到更为新颖的体验感、展现个人的消费理念。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是服务供应链的新模式,通过输出供应链服务,赋能平台合作企业,从而满足供应链一体化服务需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基于供应链的服务不断多样化,平台不断引入商务、政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主体,供应链平台中的企业可以共享信息技术和多样化资源,实现优化重组,共赢发展。
1.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借助线上线下渠道,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商流、物流、资金流等多类型资源进行整合,为平台中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实现整个平台的稳定发展。
当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不单单要考虑供应链其本身的复杂化和动态化,还要对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多变性和生态性进行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但仍以传统线下市场为主,这就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同时,供应链平台需要逐渐向产品与增值性服务融合的方向发展,衍生出多样化服务模式,为传统生鲜农产品市场注入活力。
2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存在的问题
2.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运作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运作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商为主导的批发模式和以零售超市为主体的农超对接模式。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虽然一些销售商开始基于网络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产生了基于社群经济的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但是整体供应链平台的运作模式还是以“农户—批发市场—销售—消费者”线性运作的单一化模式居多。但是,批发市场流通渠道繁杂,会出现参与主体利益分配不均,从而导致“卖难买贵”等问题,消费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在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进行网络化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系统的限制,再加上民众发展意识落后,供应链平台的流通运作冗杂,很难构建起高效、稳定和规范的平台运营机制。
2.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信息不对称,共享率低
服务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的主体包括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物流企业、连锁超市等,网络化运作模式提高了供应链平台的运作效率,但是供应链上节点的增多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拉长,信息的失真度变高,信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布不对称。“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开放度在不断提高,导致供应链平台上的一些节点一味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减少产品价格动态信息的共享,共享率低下容易滋生出虚假报价、故意削价、逐级加价等一系列不当竞争现象,引发供给大于需求的失衡局面,无论是对于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还是供应商的盈利空间都是严重的打击,对于农产品的流通也极为不利。
2.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组织化水平低
生鲜农产品包括肉类、水产品、蛋、奶、蔬菜等,一般具有易腐特性,新鲜度是衡量生鲜农产品保鲜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就对供应链平台流通环节的速度和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供应链平台具备高组织化水平。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对于运输和仓储的要求也不同,运输仓储设备设施的安排和手段方式的选择如果出现差池,将导致生鲜农产品大量损耗,经营成本大幅提高。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以上、11%左右、10%、8%,而在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一般控制在5%以下。目前,我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主体规模不大,组织化水平较低,专业化的服务主体依然偏少,尤其是缺乏专业的物流服务商、经销商等支持,仓储场地和交易场地的建设都相对落后,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受到严重制约,供应链平台上主体合作力度不强,很难实现供应链有机整合。
3 “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的构建
面对上述供应链平台出现的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智慧型增值服务导向的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围绕消费者价值主张、不同的服务主体协同合作,为消费者创造超预期价值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随着生鲜农产品与服务供给侧结构的不断调整,智慧型增值服务导向的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单一商品交易、线性渠道路径、单向信息传递的模式,通过数字化和共享化实现多维度软硬件资源整合和技术管理创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不同企业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形成企业间合作共赢的服务模式。
如图2所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在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支持下,高效连接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生态合作伙伴,将信息服务、生产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增值服务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形成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服务流的深度融合,实现整个供应链平台的生态化,对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予以满足,整个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成本的领先和效率的提高都可以得以完成。
4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平台服务主体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对生鲜农产品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实时分析,进而针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对客户服务模式进行优化,逐步延伸服务链条,对供应链上下游运营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创新,由传统生鲜农产品线性供应链流程向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智慧型双向协同流程转变。
供应链上游端生产者以消费者需求为依托,完成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包装等专业化精细化作业,实现生产要素的智能配置以及生产流程的网络化管理。供应链下游端生鲜农产品零售商基于大数据根据消费者订单信息反馈匹配最佳生产者,及时共享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信息,据此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以提高供求匹配度。最终,由物流服务商整合所有物流子功能,实施智能化冷链配送,高效、安全地将生鲜农产品完成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流通。
4.1 生产阶段服务协同管理
在互联网技术的依托下,从供应生产环节开始全面打通,实现线上线下库存一体化,形成涵盖从计划、订单、采购到发货、结算、补货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云。此外,大数据可以对产品和用户进行科学的分析,把握当前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与趋势,为供应商产品优化和市场定位提供参考,以此设计出更为精细、具备定制生产的供应服务,不断加强对生鲜农产品储备、调运与调剂的控制,同时在产品质量安全上实现实时追溯与严格检测的网络化管理,构建层次缜密、结构牢固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运营体系。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生产商可以通过合作和服务集成,实现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和物流一体化,解决当前流通模式单一、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有效提高供应链效率。
4.2 流通阶段加强互联网供应链的节点对接
在供应链平台的流通环节,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平台实时动态监测模式,批发商和经销商可以及时掌握生鲜农产品市场的供求、质量、价格等关键信息,在信息分析、预警以及发布机制的支持下,确保批发交易的顺畅、高效。通过供应链平台上各个节点之间共享信息,流通服务主体可以整合统计采购和销售数据,对未来销量数据进行预测,并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从采购到配送再到退货及售后等服务,通过信息化实现自动补货与调拨,推进传统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向智慧型供应链平台服务模式方向发展。
此外,为了提升流通效率,促进生鲜农产品的产销衔接,可以引导生产商和批发商直接对接消费者,规范进行直供和直销,依据互联网大数据信息进行生产调整,降低产品滞销率,提高平台的流通效率和企业的流通效益。
4.3 零售阶段基于消费者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传统生鲜农产品的零售基本是在线下完成,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可以赋能和丰富前端零售场景,让线上零售与线下零售有机结合,协同供应链平台成员打造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体验式场景,增强消费者对平台企业的信任感和粘性,实现生鲜消费者感知价值的提升。基于整个供应链平台,生产商可以利用产地资源,提供果蔬采摘、生態旅游等消费者体验项目,不仅可以提高产品价值和消费者感知,还可以促进产业融合,推进多产业发展。
供应链前端针对用户需求实行精细计划和精准营销,可以帮助整个平台服务各环节包括从生产和采购计划,到库存和营销计划等提供全面协同保障。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线上线下各渠道用户消费者信息进行统计、整合、细分,依托资金流、信息流和服务流双向传递,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营销,与用户展开充分互动,获取相对最优的服务资源匹配方案促进品类拓展。
5 总结
在互联网技术、流通产业链和消费需求的共同升级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要基于服务导向,一方面,要加强平台成员和服务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成员间高效对接和双向互动,充分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搭建一体化生鲜农产品信息化服务平台。另一方面,需要健全供应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系统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保证供应链平台的流通运作和各项服务的提供,可以有效增强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曼.试论生鲜供应链全渠道整合及其模式与方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8-33.
[2]张建军,赵启兰.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平台生态圈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8,(6):37-44.
[3]陈夕.大数据驱动全渠道供应链服务模式创新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61-63.
[4]但斌,刘墨林,邵兵家,等.“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产品服务融合商业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9):5-14.
[5]王晓宇,刘晓萌.“新零售”视角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9,(7):19-23.
[6]唐万欢.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流通服务模式优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7):102-105.
[7]于斌.“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9,(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