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愉悦”
2020-09-12姜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应运而生,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产生远距离传播和互动传播,它使图像的制作、传输和接收变得越来越简便快捷。通过图像可以使一些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信息技术也可以把人们日常看不到的东西尽可能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积极影响
一、 信息技术对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快速增长,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非印刷术媒体来获得信息,特别是Internet出现以后,视觉信息量猛增,83%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并且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更具体。基于以上,研究信息技术成为当代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在教育领域更显突出。尤其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多积极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学效果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计算机从单机走向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室里,教师利用局域网的广播功能,可以把教师用机上的信息显示在学生用机上,方便学生学习。也可以把某个学生用机上的内容显示在教师用机和其他学生用机上,用于共同交流、共享学习效果、纠正共同性错误;利用局域网资源共享的特性,学生可以相互调用别人用机上的内容,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实现合作学习。从Internet上可以获得无穷尽的信息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师也可利用Internet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信息,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增加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信息技术所呈现给学生的是视觉上的快感,而教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入方法能否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是决定一节课好坏的关键。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讲授《四季》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特征和特定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必将促进小学综合实践课堂内容拓展与革新,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克服了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所带来的不便。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陆一定的网站搜索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和理解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通常采用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后,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大有改观。过去老师口若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面前立刻相形见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学习《制作橡皮泥笔筒》时,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利用制作的三维动画为学生演示之后,一切便都一目了然了。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烦琐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对消除一定的“学习障碍”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顺利。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以便提高教学的水平。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呈现一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画,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然后把图画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以求表达得更加合理准确。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并且他们的合作意识也会得以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促进良好关系的形成。
二、 信息技术对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在看到信息技术对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应该看到它也带来了一些消极方面的东西,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弊端。
(一)对媒体信息呈现审美疲劳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分关注画面的细节和音乐的旋律而忽略对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追求,他们只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识所要学的内容,而排斥深入思考。这样不但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限制。再者教师也没有注意到一旦播放音乐和展示图片的时间过长,学生就会对此产生厌倦感,导致审美疲劳。由于学生在同一种模式下学习,时间长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放弃对内容的学习。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逻辑能力的良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有限
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局限于教学资源的视觉效果,更指对教学目标的表现力,对学生身心的影响力,以及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等多方面。
(三)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思维是人心理活动重要的一方面,人的思维交流方式是由人的词汇、语言、经验等共同构成的。小学生处在思维形成的关键期,儿童长时间地独立与电脑接触会导致计算机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师主导地位的弱化
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来学习新课程,从而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出现了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不围绕主题进行发言而是各行其是的现象。
(五)过分偏重素材性资源
部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会把通过网络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而并不进行相关处理,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供学生使用,而电脑的信息内容是由软件输入的,能兼收并蓄却无法去芜存菁。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很多是没有层次、没有系统、针对性比较差的素材性资源。
三、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反思
由上可知信息技术对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影响,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那么,如何使之扬长避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对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该放弃,而是应该发挥“导学”作用,教师应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地组织与编排,围绕所学重点,排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应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所学内容上而非教学用具上。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课件。
(二)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密切结合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由于小学生所处的阶段和年龄特征,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在实际教学中要系统考虑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各环节间的相互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信息反馈传递给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整个教学活动实际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的过程。
(三)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多使用电脑使部分学生产生思维交流方式的障碍。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适时点播、突破常规、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异与求同、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同时,要多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多交流,把自己的所想所说表达出来,以此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并且在交流中能加强思维能力。另外,帮助他们认识玩电脑与其他学习的不同之处以及优缺点,促使其思维行为发生改变。
(四)对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加以处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信息更是数不胜数,可是电脑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都无法判断和揭示。因此,教师在提供相关资料前,要引导学生对一些无关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以防学生在进行信息搜索时,获得一些无用的信息。同时,学校也可以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其他教学方法互补
信息技术虽然有它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制订不同的信息使用方案。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不能一味地加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一代代总结出来的。课堂上教师每一道赏识的目光和每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交叉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取长补短,弥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中遇到的不足。
四、 总结
文章通过对信息技术对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影响进行论述,使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给教师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在得到它莫大帮助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它的一些弊端。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好好把握尺度,充分利用它的积极方面,对于消极方面要尽量避免,以便把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极点。
作者简介:
姜妍,山東省青岛市,青岛洛阳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