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辉:巡诊无惧山高路险 送医只为百姓安康
2020-09-12
初见王金辉,给人的印象是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真诚朴实、不善言辞。多年来,他带领房山区大安山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进群众、进山巡诊,为山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赢得了全乡人的信任和尊重。
落实政策 打通“最后一公里”
大安山乡位于房山西北深山区,距市区近90公里。群山中散落着数个村落,村中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孩子。
这里的老人不爱看病,“无病不防、有病难知、小病苦挨、大病命扛”已成常态。大安山乡卫生院每日门诊量不到30人,月急诊转运量不足5次。
“这是为什么?”院长王金辉琢磨着,卫生院不小啊,设有10余个科室,37名医护人员呢。这些医疗资源长期闲置,老百姓用不上,岂不是太浪费?一定要打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的“肠梗阻”,畅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撬开看病难这把“锈锁”。
2014年,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王金辉豁然开朗。他跋山涉水,走访各个村子,终于找到原因——交通太不方便。“从村子到公交站,最近的也得走20分钟,最远的得走一个多小时,还都是山路,看一次病,太费劲了。”王金辉点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说。
怎么办?“山路难走,老百姓来院就医不方便,我们就到群众中去,下乡巡诊,把医院开到群众家门口,问题不就解决了。”王金辉决定送医上门。
只要路子对 就不怕遥远
2014年,“巡诊车”开上了山路。起初,村民们并不相信有这好事,不仅不让医生进家门,还冷嘲热讽,“你们不就是来推销药的嘛,变着法儿地糊弄老百姓掏钱。”王金辉咽下委屈。他和同事们在村子里的空地上找块大石头当桌子,义务给来往的村民量血压……“每天爬坡过坎,送医送药,到这还挨白眼”“巡诊也不涨工资,犯得上嘛”……有些医护人员心生怨言。王金辉一边耐心安抚,一边积极联系各村委会、敬老院,为村民做体检,建健康档案,争取村民理解。
水峪村有个叫“大北岭”的地方,山路狭窄崎岖,稍有不慎就有掉下山涧的危险。山上住着几户人家,常在家的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平时走路都困难,更别说去看医生了,通常是小病扛成大病,大病扛成重症。
一次,王金辉和同事们到“大北岭”地区巡诊时,发现有位大妈突发高血压晕倒了。王金辉紧急施救,还把她送到卫生院治疗。到了卫生院,大妈醒过来后,第一句话就是要出院。原来,大妈的老伴儿身体不好,生活无法自理,她怕住院了老伴儿没人管。王金辉对她说:“把您老伴儿也接来,我们一起照顾,您就踏实住院吧。钱的事也别有顾虑,我来想办法。”大妈握着王金辉的手,激动得连连道谢。老人住院后,刷牙有人给挤牙膏,洗脚有人给端水,上厕所有人搀扶。大妈哽咽着说:“你们比我的亲儿子、亲闺女还亲”。
不久,这件事儿在乡里传开了,村民们终于相信了王金辉。现在,王金辉和同事们只要一到村子里巡诊,村民们都争着往家里请,“王大夫,去我家吧,桌子凳子都摆好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理解,也让医护人员干劲儿十足,大家都争着报名下乡巡诊。
几年来,通过王金辉及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大安山乡的老百姓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慢性病发病率和致残率大为降低,原有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绝大多数都处于稳定良好状态,孕妇建档率、新生儿免疫接种率和访视率等各项医疗卫生考核指标全都达到优良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