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美味栀子花
2020-09-12浙江缪士毅
浙江/缪士毅
时值夏天,正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那似霜如雪的花朵,不仅为夏天平添几分美丽,也为人们献上了一道难得的花馔美味。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因木质为黄褐色,果实用水萃取亦可得黄色染料,故又称“黄枝”或“黄栀子”。栀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辟有“栀茜园”,并置吏一人专司守护。汉司马相如所作的《上林赋》中有“鲜支黄砾”之句,鲜支即栀子。 《晋书》中有“晋有华林园种栀子,今诸宫有秋栀子”的记载。如今,栀子在我国不少地方皆有栽培,尤以华东、西南和中南栽植为盛,四川内江市、湖南岳阳市以栀子花作为市花。栀子树冠圆球形,枝丛生,叶色碧翠油亮,花期在6 至8 月,花单生枝顶或叶腋,有短柄,花冠高脚碟状,一般呈六瓣,也有重瓣,白色素雅,芳香浓烈。栀子品种较多,常见的如大叶栀子、中叶栀子、小叶栀子、雀叶栀子、黄栀子,等等。
栀子叶绿油亮,四季常青,花白似玉,洁净无瑕,更兼浓香馨郁,博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颂扬,如明代陈淳的《栀子》 诗:“竹篱新结度浓香,香处盈盈雪色装。”道出栀子花香浓郁,花白如雪的特点。宋代杨万里的《栀子花》诗:“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看。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赞美了雪白的栀子花芬芳袭人,让人有却暑生凉之感;南朝梁萧纲的《咏栀子花》 诗:“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那雪白的栀子花朵,映衬着油亮的碧叶,时隐时现,别有一番意境。宋代朱淑真的《栀子》诗:“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即便在炎热的夏天,栀子花也给人带来清凉无暑之意。更与月色来比,衬托出它的“玉质”,让人顿生爱意。
栀子以花入馔历史悠久,明代《野蔌品》中称栀子花“采花洗净,水漂去腥,用面入糖盐作糊花,拖油炸食”。清代《广群芳谱》中载,栀子花“大朵重台者,梅酱、糖蜜制之,可作羹果”。栀子花叶片肥厚,洁白如玉,醇香浓郁,为难得的食料,尤其是以栀子花为主料烹制出来的菜肴,其口感颇有植物纤维的韧性,人们吃在口里,有一种韧劲感,同时栀子花带一些芬芳,令人食后齿颊留香。栀子花烹调方法较多,可凉拌吃、炒着吃、煲汤吃,等等。在家常菜谱中,以栀子花为主料烹调的菜肴众多,比如,凉拌栀子花,爽口鲜香,清热解毒;栀子花蛋汤,鲜香清爽,吊人胃口;栀子花炒韭菜,黄白衬绿,鲜香可口;栀子花炒肉,鲜美爽口,诱人食欲。此外,栀子花烧豆腐、栀子花炒猪肝,等等,这些菜肴佐酒下饭甚佳,让人常啖不厌。一些酒店宾馆为迎合客人追求健康食品的需求,以栀子花烹制的菜肴还登上宴席餐桌,博得了食客点赞。而一些乡村农家乐更是做足了栀子花的文章,有的不仅开辟采摘栀子花游,让游客将其所采摘的栀子花拎回家烹调解馋,而且还在农家乐里推出栀子花特色菜肴,让游客点菜品尝,以饱口福。
烹调栀子花菜肴有一定的学问。在烹调之前,将新鲜的栀子花去掉杂质,再放入清水中洗净,接着捞出来备用。烹调时,需将栀子花在沸水中焯煮一会儿,以去除涩味。但焯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花瓣口感。此外,栀子花有些微苦,有的在烹调时加点白糖,以消除菜肴中的一些苦味。
提起栀子花,对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我是吃着栀子花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母亲为改善家里餐桌上的菜肴,每当栀子花绽放时,就提着竹篮去采摘栀子花,采得的栀子花除了用作鲜食之外,还将其用水焯过,再晒成栀子花干以供平常食用。现在回想起来,真可谓一篮栀子花,深深慈母情。
在乡村百姓眼中,不仅认为栀子花可以食用,还视其有清凉解毒作用。对此,我查阅了《中药大辞典》,从中得知栀子花性寒、味苦,具有清肺,凉血的功效,可治疗肺热咳嗽和鼻衄。《滇南本草》称栀子花“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衄血,消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