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玩”美更完美
2020-09-11王洁
王洁
艺术是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表现方式。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在美术方面会表现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才能和潜在力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美术教育的目标也强调了孩子对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我班中有一个独立的美工区,它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进行个别化活动时,我作为组织者和观察者,反思到自己的教学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
一是重技能而轻创意。每个主题我都会提供相关材料和步骤图,但是孩子们总是会呈现非主题内容的作品,提供的步骤图也不受孩子们的青睐,他们更喜欢创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经过反思,原来是我给予的技能要求太强,按部就班的工作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是重结果而轻过程。每当一个主题进行到尾声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去完成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作品,但是发现孩子们还是比较被动的。比如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进行时,我让孩子们用彩泥做植物、用手工纸折植物、用彩笔画植物,最终的作品粗看很丰富,实则目的性太强。我往往忽视了孩子们过程性的内容,孩子们创作的痕迹也不够明显。
三是重数量而轻归类。每次个别化活动结束的时候,总会发现桌上、地上到处都是各种材料,玩完后不能将材料归类摆放整齐。在材料的使用率上也有显著的区别,比如彩泥、扭扭棒、纽扣等颜色鲜艳的材料是孩子们比较喜欢使用的,而有些材料根本无人问津。
《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如何在教室里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和欣赏美?如何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和创造美?作为老师,我们应是环境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应该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们的兴趣点,通过思考发现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历经一个学期的反思与调整之后,我将班级的美术区进行了以下改变。
创设环境,激发创意
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将美术区移至班级独立的阳台中,改变重技能轻创意的教育理念,在个别化美术活动区中为幼儿创设了可以感知美、体验美的多元环境。在主题背景下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取放。创设感知欣赏区,让幼儿可以在表达过程中自由观察,发现自己喜欢的元素,获取对自己有益的经验,支持自我的表达,积累主题的相关经验,为主题推进服务。例如:在“有用的植物”的主题下,将制作各种植物作品的范围缩小,聚焦到多肉植物,让幼儿搜集不同种类的多肉植物放在自然角中,在可替换的示范纸板贴上用不同材料制作成的多肉照片,动员家长进行多肉植物亲子制作,并让幼儿从多种渠道进行观察、欣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主题即将结束之际,班级的作品陈列区中摆放着不同材料制作的“多肉植物”,墙面上有制作在纸盒子里的“多肉植物”,自然角也摆放着各种各样真实的多肉植物。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空间里,幼儿们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多肉王国,远超成人能够教会他们的技能。
展示呈现,体现过程
在作品的呈现方式上,我改变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理念,合理利用空间,创设操作表达区,即创设适宜的场地供幼儿展示作品,依据选择的材料在一定的空间和场地内进行美术表现。该区主要划分为桌面、地面和墙面三部分,幼儿完成作品后能很好地感受到作品整体美的效果,在与同伴相互欣赏、体会成功、交流分享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创作和表达的愿望。
有一次,在非主题的树枝DIY区,楠楠用树枝和白色珠子做了一头平面的恐龙。起初我以为是一条鱼,鱼的尾巴肯定是往上翘的,然后我就把它贴了上去。不一会儿,他跑来说我把它贴反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头恐龙在散步,那是它的四条腿而不是尾巴。于是在那次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讨论如何分享自己的作品以及描述作品的不同方式,在分享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自那以后,作品陈列区配备了点读笔、便签夹,幼儿完成作品后,以照片、文字、声音等记录方式留下痕迹,不仅仅能展示,还能为幼儿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材料多样,自主选择
开学初,孩子们共同收集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和废旧材料,材料种类比较丰富。为避免之前重数量而轻归类的现象再次出现,材料按照材质、颜色、形状,分别放到不同的材料投放区,还提供了不同的工具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
在美术区摆放着三种材料架。左边是由空心圆筒排列而成的材料架,根据纸张的材质进行了分类,有卡纸、瓦楞纸、橡皮纸、硬板纸、宣纸、皱纹纸和即时贴,依次卷起来插在圆筒中,既整齐又方便拿取。中间是一个三层带有小格子的材料架,孩子们在集体讨论的时候觉得圆形、长条形和方形的材料比较多见,于是收集了圆形的石头、泡沫球、纽扣、塑料鸡蛋,方形的纸盒、塑料盒和彩纸,长条形的吸管、扭扭棒、木棒和丝带,依次放在了每一层架子上并贴上了幼儿自制的形状标签。右边是几排三层塑料材料架,主要擺放了许多平时幼儿们觉得比较有用的废旧材料,幼儿们在收集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节约资源的良好品德。大量、多元的材料满足了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体现低结构美术活动区的特质与价值定位。
每个月我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与幼儿们讨论哪些材料比较有用,通过讨论,了解幼儿们对于某个主题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最感兴趣的材料有哪些,对美工区的材料进行针对性的增减。
将多元的材料进行分类,鼓励幼儿利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制作标识,幼儿学会了自己整理归类,形成分类整理、归类摆放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满足需要,自由表达
个别化美术活动区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留给幼儿持续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留住每一位幼儿的创作痕迹,尊重每一位幼儿的自由表达。经常有幼儿在个别化活动结束的时候没有完成作品,因此我们设置了作品未完成区,每个幼儿配备一个夹子(上面标注姓名),将未完成的作品夹上自己的专属夹子放好,长时间的制作也不是问题。在进行主题“动物大世界”时,宸宸和昱昱合作制作一个立体鸟巢,由于他们选用的材料和工具是木棒和木胶,在制作的过程中稍一用力木胶就会打滑,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木胶干透固定一层木棒再进行上一层的搭建。一次个别化的时间肯定来不及完成,因此宸宸和昱昱在第一次个别化活动结束的时候将鸟巢放在未完成区,夹上他们自己的夹子,第二天个别化活动时间他们仍旧可以耐心完成制作。
从教师选材到幼儿自主选材、从教师指导到幼儿自由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一个小小的美工区可以有那么大的作为,在时间上更加充足、在空间上更加开放、在材料上更加多元、在创作中更加自主,这样的蜕变对于幼儿来说,“玩”美变得更加完美。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嘉城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