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科学区,开启创造之门
2020-09-11李海琴
李海琴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要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科学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这一核心思想,我们从有效创设科学区支持性环境、科学投放促进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材料、依托教师的有效观察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等角度,开展基于园本教研的幼儿科学区区域研究。
阅读专业书籍,从理论学习到行为指导
如何有效创设班级科学区的环境,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工作中他们较多依赖采购现成的高结构材料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区活动。因此,让他们正确认识科学区对于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结合专家推荐,给教师配备指导用书。如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学习区篇)以及《幼儿园科学区材料设计与评价》等指导用书,并开展进阶式全园共读。从科学区的环境(物品、标识、材料投放)、小中大科学区案例分析、科学区的学习故事、教师的观察支持、科学区材料及幼儿活动评价等方面,手把手地引导教师一步步学习如何有效设置班级科学区。
通过学习,教师进一步明确科学区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探究内容,创设安全的操作环境,给予幼儿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利用有准备的环境与环境中丰富的材料,探究外界,了解物体和材料的物理特性、相互关系和有关的科学现象。在阅读中,我们结合“问题式”研讨,教师们有了思维上的碰撞、理念上的互动,学习反思自己班级科学区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通过学习借鉴、园本化调整,梳理出了《科学区材料投放记录表》《科学区资源汇总表》《科学区活动统整表》《科学区材料评价表》等,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做好科学区的材料设计与投放,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也便于教师对科学区整体的发展情况进行观察、追踪、支持和评价。
创设支持环境,从无从下手到有章可依
在科学区环境准备与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指南》“科学探究”目标,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体发展需要以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情况,合理地利用班级空间,不断优化区域的环境功能,努力使环境的教育作用最优化。
梳理科学区材料资源。良好的班级科学区环境离不开有效的科学区材料投放,那么材料从哪里来?如何让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同类材料如何分层投放,体現低、中、高不同发展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首先引领年级组从四季、主题以及科学区的四大类别(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和太空、人和科技)这三方面,对身边可利用的科学区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从《指南》目标、年龄段的分层发展目标、支架发展材料、类别、建议投放主题、幼儿活动及教师回应、活动评价及反思这七个方面梳理各年龄段的科学区资源汇总表。有了汇总表,相当于给教师提供一个材料资源库,教师可以直接借鉴或创造性使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材料的适宜性和层次性模糊不清的问题。
提供相应数量游戏材料。我们引导教师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及需要,合理提供相应数量并按需更换的材料做支撑。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材料数量一般在10份左右;中班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和探究,材料数量通常在24份以内;大班幼儿的专注力、持久性、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师投放科学区材料时,在数量和难度上都会有所增加,材料数量一般会增加到32份左右。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以此获得相关的科学认知经验。
设计材料标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结合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这两大目标,设计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各种标识。例如中班幼儿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设计标识时,教师通常会运用一些能够促进幼儿多种感官学习、推理的标识,以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丰富区域环境设置。为了进一步为儿童的科学探究学习提供鹰架,区域中除了柜子、材料、标识等相关环境之外,我们还自主设计抽屉式科学探究桌,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需求;投放纸、笔、尺、放大镜、剪刀等探究小工具。此外,年级组教师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筛选并购买了一些有关科学知识普及的儿童读物。如《这就是科学》《揭秘太空》等,丰富孩子的科学认知,激发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的探究兴趣。
多形式进行游戏推荐。区域里有了材料,如何让幼儿发现材料,并对材料产生互动操作的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积极探索科学区材料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呈现。
第一,区域小海报展示。教师将科学区材料制作完成后,可以将材料拍成照片,然后制作成小海报,再展示到推荐位置上,每当幼儿看到新海报出现,就会主动去寻找材料并接受挑战。
第二,家长园地“科学小实验”推荐。教师结合游戏,将当下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家长推荐,引导家长开展亲子探究活动。
第三,微信公众号“萌娃爱科学”宣传。我园在原有的“家有萌娃”的基础上,推出了“萌娃爱科学”系列,展示孩子们动手尝试的各类趣味科学小实验、小发现。
聚焦游戏故事,从游戏行为到深度学习
幼儿在科学区的探索,处处隐含着精彩的“哇时刻”,更潜藏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儿童,学会观察,才能看到儿童的学习,从而为儿童的学习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我们把教师的观察记录与科学区游戏故事相结合,针对某一科学游戏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性追踪,通过多次观察、分析,不断审视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有效性,反思材料的层次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材料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并结合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对幼儿在领域认知、学习品质方面进行评价。如大班科学区案例“小球滚得远”,教师通过三次不同时期聚焦游戏材料的观察,从教师的支持实录、幼儿行为思考分析、幼儿学习品质和领域认知评价以及下一步活动的建议和支持策略的角度,对自主选择该游戏的幼儿进行游戏行为跟踪观察。教师结合幼儿每一阶段游戏后的材料调整和策略改变,分别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斜坡角度、弯型轨道以及小球材质都是影响小球滚动距离的因素,从而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力的作用的探究兴趣。
科学区丰富的环境和材料,能够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方式去了解科学常识,让他们观察自然生命现象、参与科学探索活动来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周边资源,将其有效转换为幼儿科学探究的材料,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对世界进行探究,及时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从而有效培养其科学素养,为其开启未来发明创造的大门。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瑞鑫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