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立规矩难,家长怎么办

2020-09-11于冬青

教育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平衡点规矩玩具

于冬青

对于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家长们很纠结。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幸福的童年,不能让规矩束缚孩子的天性。可是当孩子真的任性发脾气,甚至在商场、地铁这些公共场所捣乱,让自己非常难堪的时候,又会想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比较好。

家长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立规矩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规矩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矩的遵守,规定和支配着人的行为能力,赋予人类权威,是代际传承的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规矩应该成为每位成员心目中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同样,自由承认界限和规矩,承认给定的、在行使个人意愿时必须加以尊重的东西。

幼儿期是规矩意识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幼儿遵守规矩是一个“了解规矩、形成习惯、认同内化”的过程。幼儿是主动活动的个体,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内化规矩并在生活中遵守,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对幼儿而言,如果家长无条件地给予其所谓的自由,表面上尊重了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身心随性发展,而实质上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规矩,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将会逐渐混乱。家长一定要清楚何为“自由”,何为“规矩”。所谓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规矩约束之下的自由;所谓规矩,并非威胁恐吓,而应是以尊重幼儿天性为出发点的行为规范。自由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给予幼儿,自由与规矩,每时每刻都在调节与平衡幼儿的现实生活。

家长应当把幼儿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给幼儿立哪些规矩?研究表明,家长应该在幼儿人身安全、生活习惯、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等方面给幼儿以全方位指引。规矩的遵守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规矩是为了维护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发展稳定有序而制定的,是需要遵守的。关于社会公共准则,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吵闹、过马路看信号灯等;关于幼儿自身与他人安全的准则,如不玩火、不随意接触电源等。

教育性原则。通常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促进幼儿成长而制定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规矩,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既具有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变性。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又能够充分提供机会和自由。如遵守作息时间、具备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做错事说对不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等。

社会伦理性原则。规矩多是为了顺利、较好地实现某一行为而制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如孝敬父母、学会分享等。

具體而言,家长既要坚持有关教育原则,又要注意在实践中找到以下几个平衡点。

第一,在幼儿活动自由和安全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家长满足幼儿的活动与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守住安全底线,必要时给予幼儿惩罚或者奖励。

家长培养幼儿遵守规矩可采取有限选择方法。如果家长不想让幼儿在房间里乱跑,可以给幼儿提供画画、看书等不同的活动选择,而不是简单直接地制止幼儿的乱跑行为。家长还可以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不直接指责和批评幼儿的行为,应用幼儿犯错误造成的后果来惩戒他。一方面给幼儿选择游戏与活动的自由;另一方面保障活动安全,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幼儿规矩意识的形成有时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

例如幼儿把水杯打碎了,不要马上再拿一个新的杯子给他,应该让他体验到打坏杯子的后果,没有喝水的容器不方便,以后就能爱护物品了。当然,幼儿的判断能力有限,自然惩罚法要有条件地运用。假如幼儿在玩火和摆弄危险刀具,家长要坚决制止。

第二,在抽象的规范要求与形象的生活细节间找到平衡点。规矩的形成,前提是表达界限,建立秩序,保护自由,使幼儿能够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一些规矩的界限比较抽象,家长要用浅显的话语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循循善诱,在规矩与幼儿生活细节间找到平衡点。

幼儿经常把玩具乱丢不爱收拾,一些家长生气地说:“你看你到处乱扔东西,能不能收拾好?”幼儿很可能只是意识到“妈妈不喜欢我乱扔玩具,我要把玩具收拾好,否则妈妈会生气”。幼儿体会到的是家长的负面情绪,并没有认识到规则的真正意义。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家长就是最好的榜样。家长看到地上、床上有玩具时,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弯下腰轻轻“把玩具放回原处”。作为家长,要能关注生活中所发生的小事,在小事中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幼儿看到家长的行为,自然就会主动遵守规矩。

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家长要与其共同讨论,找到解决方法,可以给玩具和其所在地做上标记,然后根据标记把玩具放到对应的地方,收拾好玩具才能做另一件事。在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遵守规矩为自己带来的便利。

第三,在长期坚持与弹性灵活中找到平衡点。家庭规矩一经确定,就需要所有成员按照规矩办事,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幼儿遵守规矩需要家长的帮助,更多地体现在与幼儿的对话交流中,对幼儿正确的引导、疏通与价值澄清上。

遵守规矩应是“顺乎天性,导之有方”。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情绪不好就随意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不能因为今天是周末,就长时间看电视或晚上迟迟不睡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刻板地、一成不变地执行规则,比如当家里有客人在的时候,孩子是否可以晚点睡觉呢?回答是肯定的,家长要告知孩子作息有所变化的原因,灵活调整。让孩子明白不同环境和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他们就会知道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可以暂时改变。

第四,在处理幼儿个体与他人矛盾时寻求平衡点。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或运用绘本故事情节,巧妙设计角色换位,培养幼儿形成规矩意识,正确处理与他人的交往问题。例如一个家庭,家里有两个年龄相近的孩子。由于家里给孩子准备的床铺是上下铺,两个孩子都想在上铺睡觉。家长就想出一个好办法,买来一个新的电动玩具,两个孩子都想先玩,怎么办?家长让两个孩子讨论,之后发现最好的办法是轮流玩,每个人玩一天。这时家长顺势引导到上下铺的问题上,两个孩子很快同意每个人睡上铺一星期,然后轮换。幼儿的生活是一个真实的客观世界,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价值、具有主观性的世界,家长要在幼儿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自觉形成规矩意识。

幼儿成长需要一个稳定而有规矩的环境。幼儿规矩意识的培养应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应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经验。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平衡点规矩玩具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Lotka—Volterra竞争扩散系统连接边界平衡点和正平衡点行波解的存在性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环境保护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建筑业营改增下适用税率的选择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女佣的规矩
你懂不懂规矩
透过平衡点 打造完美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