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示范区:农村五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0-09-11卞瑞鹤通讯员李迎东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通讯员 李迎东
2017 年以来, 新乡市以处理好土地和农民的关系为主线, 不断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改革、 土地综合利用改革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五项重点改革,让更多的改革红利接踵而至。
平原示范区,作为新乡市各项制度改革的主要试点区,在农村五项改革方面更是全篇布局、精心谋划,在实践和创新中不断探索前行。 一年来,平原示范区以农村五项改革为着力点, 抓好经济发展主线, 描绘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新画卷,千方百计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使经济效益凸显,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让农村发展有了新天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效利用和高质量发展
田间小路变成宽敞大道,千亩玉米田成了美丽花果园。 对于桥北乡季庄村村民来说,仅仅一年的时间,村里能够发生这样大的改变,颇有些梦幻。
大道叫阿尔泰山路,果园叫未来花果园。 2019 年,平原示范区花果园项目落户季庄村,随后修建了道路,流转了土地,并栽种了果树。
“对于我们村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情, 村民们都很拥护。 1000 多亩土地,几个月就流转完了,每亩地每年1300元租金。 土地流转后,村民可以放开手脚外出务工,也可以来果园干活。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果林,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林江一脸兴奋。
花果园项目的落地, 为季庄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拉开了序幕。未来花果园由季庄村自主经营,3 年后果树挂果,每亩地收益三四千元,仅此一项就使村集体增收二三百万元。这些钱,30%用于村里发展,70%为群众分红。不仅如此,花果园项目的建成,也带动了村里的生态旅游,为了延伸产业,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并计划建设民宿和拓展训练基地。
季庄西边的葛韩庄,也是未来花果园项目的受益者。 河南贺舍里生态农业旅游公司看准商机, 租赁了村里废弃的学校建设民宿。“我们来这里投资,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生态环境,除了经营民宿,公司还配套有餐饮服务和娱乐设施,计划再打一眼温泉,让这里成为离郑州最近的温泉村。 ”公司负责人卢荆贺信心满满。
初具规模的葛韩庄村“贺舍里”民宿
“校园面积8 亩地,租期40 年。 一亩地一年租金2000 块, 租金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6 万元。 此外, 村里还占10%的股份。 ”葛韩庄村党支部书记姚迎宾说,项目运营后,还能提供十几个就业岗位,村民种植的蔬菜、养殖的鸡鹅也可以卖给公司。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农用地和低效用地整治,平原示范区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为导向,在国道107 以西滩区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同时,结合《黄河下游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乡平原新区示范区规划》,提出高滩建设生态小镇、二滩发展农科文旅、嫩滩进行生态修复涵养的“三滩”发展理论。
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军介绍,截至目前,平原示范区重点打造了“桃花源记、荷塘月色、田园牧歌、大田花海、蜜林槐香”现代都市农业的五朵金花。依托滩区独特的生态资源,将农村民居改造成金棠里、贺舍里等一批民宿,真正实现了滩区“黄沙滩”变“花果川”,“卖粮食”变“卖风景”,“田园美景”变“营商环境”的三个转变,实现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效利用和高质量发展。
清除滩区“四乱”,稳步推进宅基地改革
青青的草地、曲折的小路、美丽的亭楼、宽敞的球场,齐全的健身器材……这样在城市公园里常有的场景,也出现在桥北乡老庄村。 傍晚时分,周边村民来到这里,或散步游玩,或娱乐健身,人们往来如织,热闹非凡。
“这里原来是村里有争议的集体用地,因为遗留问题,被部分村民长期占用着。 多亏了农村五项改革,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说起眼下这片群众喜爱的游园,村党支部书记张金顶感慨颇多。
老庄村将有争议的村集体土地打造成风景如画的公园
20 年前,老庄村将村集体用地承包给农户, 收取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 但因为程序和制度不规范,收取的租金高低不一,承包的期限也长短不同。 这种混乱的局面,为土地的收回留下了隐患。 久而久之,有的村民想久占为业,有的长期使用不交租金,有的即使交租金也是寥寥无几。
“之前,为了收回这些土地,村里开了好多次会,每次都因意见不统一而草草收场。”张金顶说,去年7 月份,农村五项改革给他们提供了依据,加上政府的推动和支持,问题迎刃而解。 土地收回后,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之前,大家都觉得村干部弱,不敢硬干,没有号召力。现在不一样了,自从解决了村集体土地的问题,村里干事创业,大家都积极响应。 ”张金顶告诉记者。
在桥北乡范庄村,一个个断头路曾让村民苦不堪言。多年前,因村里宅基地规划不规范,村民建设房屋标准不统一,特别是院落,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靠前有的靠后,久而久之,致使街道歪七扭八,到处是断头路。
“这可是个大问题,街道不通,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其中一户村民家里娶媳妇,对方来到一看,发现门前街道不通,连车都进不了家。 对方很生气,就说等街道通了再嫁。结果这户人家和邻居沟通,但邻居不愿意把自家的院子拆了。最后没谈拢,婚事也吹了。”范庄村村委会主任范喜乐告诉记者, 对于村里的断头路,大家都深受其害。 但之前因为没有统一的政策,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愿意动。
宅基地改革终于让范庄村这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政策出台后,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村民也很快响应。 仅用7 天时间就腾退房屋120座,打通东西街道24 条,彻底解决了村里近30 年来历史遗留问题。“就如同拔掉了喉咙里的刺,看着村里畅通的街道,真是浑身舒畅啊。 ”范喜乐高兴地说。
任军介绍,今年7 月份以来,平原示范区启动了“集中清四乱、保护母亲河”攻坚月专项行动,对滩区49 个行政村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 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列支1 亿元专项财政资金,采取“以奖促拆”的方式对滩区宅基地上各类私搭乱建、小散乱污企业、仓库和小作坊等违建进行拆除。 同时,稳步推进宅基地改革,目前全区已腾退一户一宅(超面积)182 宗,腾退一户多宅202宗,腾退空闲宅基地204 宗。
加快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 助推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变
“土地银行服务方式和我们在银行存取钱差不多,简单地说,就是群众把土地‘存’进来,我们把土地‘贷’出去。 ”在平原示范区土地银行(注册名称:新乡市海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康利向记者讲解道。
平原示范区土地银行是由区政府主导, 面向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 以开展农民土地“存入”和“贷出”为主体业务,以促进土地有序流转为基本职能的新型经营机构, 目标是保本盈利持续经营,最大限度惠及农民。
王康利介绍, 公司以村为单位接受土地“存入”,流转100 亩以上的,每亩地土地银行给村集体50 元奖励。 为了鼓励流转,政府再给村里50 元奖励。“存入”土地的村民除正常收取土地租金外,每年还有5%的利息。 土地银行将土地整合后,再“贷给”农业企业,并为他们提供贷款、经营、技术等多方面的服务。 目前,土地银行与中原银行、益农信息社、人保公司合作,形成“四位一体”的运营格局,这一举措在全国属于首创。
师寨镇苗楼村有土地4700 亩,现“存入”土地银行的土地约2000 亩。“村民把土地租给其他村民耕种,一亩地租金800 元,但‘存在’土地银行,一亩地租金1300 元,每年还有5%的利息。 ”将土地“存入”土地银行的好处,苗楼村党支部书记薛学勤现身说法,“现在, 经营这块土地的是郑州一家大公司,他们在地里种植了车厘子、脆柿子和晚犁等果树,让我们村一下子成了花果园,村内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不仅如此,公司到来后,还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问题,并进行助贫和慰问老人活动,还为村里发展提供了许多帮助。 ”
说起村里未来的发展思路,薛学勤满含激情:“我们村打算建一条又宽又长的旅游观光大道发展旅游产业,并在大道两侧形成夜市,发展地摊经济。此外,我们村还有760 亩集体建设用地,计划拿出500 亩地,将其建设成具有少数民族风味的餐厅和民宿。 ”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大数据终端为依托, 平原示范区通过政府引导、 社会化参与,协调中原银行、土地银行、益农信息社、人保公司四家企业成立平原示范区大数据中心,推行‘四位一体’ 运作模式, 持续推进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全面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任军说。
截至目前,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平原示范区建设了桥北乡万亩桃园、千亩未来花果园、师寨镇千亩特色“水果小镇”、原武镇万亩稻米生态产业园、 韩董庄镇杨厂村千亩樱花及千亩海棠园等一批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典型, 有效助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