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思考
2020-09-10杨金伟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服务制度在应对时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对于社会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积极应对成为了我们的唯一选择。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积极应对 ; 养老体系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却在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行列。老龄化问题作为一个具有广义的、整体性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如何应对、以怎样的方式去应对这个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所影响的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出现的问题
(一)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时,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趋势是在努力追赶发达国家时出现的,我们所面临的是一种“未富先老”的状态。其次,老年人口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巨大的,老年人口的免疫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下降,造成了老年人口会成为疾病的最优传染对象,从而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导致医疗资源供不应求。最后,由于退行性疾病影响和老年人口失能风险的增加,我国失能老年人群体正呈现出愈来愈大趋势,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社会就业供需矛盾凸显
老龄社会的到来对于社会就业市场有着重大的影响。2012 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逐年下降,2013—2016 年分别减少 244 万、371 万、487 万和 349 万。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向高龄化发展,40—64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 2000 年的 19.06%迅速增长到 2015 年的 27.87%。我国目前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而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增长导致了我国的就业市场面临失衡的风险。
(三)对于老年人口的定位不准
对于老年人口的定位偏差,一直是制约政府和社会正确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根本所在。当我们谈及老龄化问题时,往往认为其百弊而无一利。但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在看到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时,也需要看到,虽然人口老龄化会带来诸多问题,却会孕育出一个全新的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风口。
(四)家庭未完全發挥出其作用
目前而言,家庭在应对老龄化时并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家庭伦理无可避免的出现了动摇甚至是改变,亲情越来越淡薄,不仅会造成社会的负担过重,更关键的是在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养老体系中家庭的缺位,这种缺少家庭责任的养老体系注定是残缺的体系。
(五)养老问题尚未纳入顶层设计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不是社会中存在的单一问题,而是一个跨越功能边界的非结构化公共事务问题,这样的特性也就决定了养老问题不能以单一的视角或哪一个主体来单独解决。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将养老问题上升到如此高度。
二、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由于老龄社会的不断深化,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旨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以壮大社会保障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政府的财力、物力支持并非是长久之计,政府也无法负担起所有的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调动起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保障的建设。同时,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我们还需要重构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第一层以养老保险为例,主要由政府税收负责,而第二层次则以税收优惠使劳资双方承担,剩下的则以社会慈善来收尾。
另外,我们可以建立如同日本一般“养老保险、劳动保险,医疗保险,介护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由这些保险共同构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应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医疗卫生体制要向制度构建型改革转变。最后,就是积极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使其回归公益性,并探索实施老年人免费医疗制度的可行性。
(二)扩大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优化就业年龄结构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在老龄化背景下更好地保障就业,重点是关注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
1.高校应届毕业生。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外出劳动务工人员等新成长的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指导,使就业人员与市场岗位的信息对称,使供求接口得到完美契合,并且通过跟踪和预测劳动力市场就业、失业的变化情况,督促各级政府完整落实创新创业政策,促进就业市场的扩大;
2.高质量的劳动人口。政府需要积极组织去产能,分流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的知识升级和素质提升,增强岗位匹配能力和转换岗位能力,使其尽快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减少结构性失业。
(三)澄清老龄工作认识误区,倡导积极老龄化
对于人口老龄化,更应以动态的视角重新定义“老年人”和“老龄化”,以扩展政策应对空间、建立理性社会氛围。对老年人口进行科学、准确的和全面的定位是党和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时的首要任务。随着科技发展,尤其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老年人的“可行能力”,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出行、社会参与越来越可行和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生理的年龄,促进健康老龄化,使传统定义下的老年人口能够更好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
(四)构建家庭、社会一体式养老体系,鼓励家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对于老龄化政策的制定更应该符合我国国情,其制定和运行应该有明晰的价值理念和完整的伦理体系作为它的核心基石,要让家庭发挥着经济安全和情感支持的功能。
另外,小规模多功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将是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一个个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提供面向社区老年群体的日常护理、上门医疗服务等各种服务。这样的服务站,有利于形成以社区为中心、辐射规模内的老年群体,最后环环相扣成为覆盖全国的养老服务网。
(五)将养老保障问题纳入顶层设计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体系中,中国政府应该肩负起主导的重担,重点承担保证基本养老、建立长效机制和加强监管的职责。在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要形成“政府托底”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格局。
未来在养老相关的顶层设计时,必须加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超前性和整体性,建立整合老年的医疗服务体系,由被动应对转变成积极应对,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该明确自己在应对老龄化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兼具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由地方政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细则。适时重构应对老龄化的国家共治理论和机制,综合“两双手”,共同服务养老市场,形成隔行养老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志宏;《新时代我国老龄工作的新使命》,2018年,第九页
[2]国家卫计委编:《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人口出版社
[3]姚远主编:《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老年人口问题研究》,2007年,中国人口出版社
[4]侯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思考》,2008年
[5]卢迈:《人口老龄化将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2012年
[6]卞文志:《鼓励老年人创业,为改革发展贡献力量》,2018年
[7]王建军:《加快推进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紫光阁
[8]原新:《医养结合是应对老龄化的应有之义》,2018年
作者简介:
杨金伟(1997年-6月-26日),民族:汉族,性别:男,籍贯:云南省曲靖市,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的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