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2020-09-10刘欣怡吴荣兰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刘欣怡 吴荣兰

摘要:《傲慢与偏见》的主题是爱情与婚姻,本文拟通过介绍简·奥斯汀的生平,《傲慢与偏见》的简介,四种婚姻观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层层展开,来详细地分析《傲慢与偏见》所展现出的婚姻观,探讨作者对婚姻的态度以及该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婚姻观

简·奥斯汀以她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在19世纪的英国享有盛誉,她的作品体现了爱情与婚姻的一些观念。通过她众多文学作品所渗透的思想,婚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展现人们的性格形成和变化。《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属于长篇小说,很好的展现了女性的婚姻观,在文学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地位。“近几百年来,已经有许多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奥斯汀和他的作品进行深刻详细的理解,但是仍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他本人的思想和创造文学作品的背景。”[1]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分析,探寻其中的四种婚姻观,以及深层次的原因。

一、简·奥斯汀生平简介

简·奥斯汀在18世纪末期出生于英国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她家中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得她受到文学气息的熏陶,与写作结下了很深的缘分,也为他后期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她喜欢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虽然主要是为了消遣时间,但是日积月累,形成了很好的文学氛围。在简·奥斯汀的一生当中,主要有六部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以较为幽默的手法,展现出英国在18和19世纪的社会面貌,反映社会现实,以讽刺的手法体现出当时人性的各种弱点。她为文学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引领人们的思想和文学潮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形象。

二、《傲慢与偏见》简介

英国的乡绅班纳特有五个未嫁的女儿,班纳特的太太非常想为他的女儿们挑选如意郎君。新搬来的邻居宾利家财万贯,很快成了班纳特太太的目标。宾利又碰巧对大女儿简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十分高兴。达西很是富有,财产是他的老友宾利的好几倍。在舞会上,很多姑娘都围绕在他的身边,但是他认为她们都不配和他一起跳舞。伊丽莎白也对他很感兴趣,但是由于他的狂妄自大,伊丽莎白决定不理睬他。不久之后,由于伊丽莎白的性格活泼,达西对她产生了好感,并在另一次舞会上和她共舞。然而宾利的妹妹卡罗琳早就对达西产生好感,并想要嫁给他,但达西十分冷漠。当他发现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关系之后,下决心阻挠他们。因为伊丽莎白的母亲和妹妹们的行为粗鄙,达西无法忍受,还说服宾利放弃简。在宾利去往伦敦之后,简还是对他十分忠心。因为班纳特有女儿,但没有儿子,就无法继承他的遗产,所以他留下的财富将由柯林斯来继承。柯林斯倚仗权势,成为了一名牧师,立马与夏洛特结了婚。随后,伊丽莎白对相邻小镇的军官威克汉姆发生了好感。但由于他吞没了达西父亲的一部分财富,而且想勾引乔治安娜,伊丽莎白知道这件事之后便更反感达西了。在科林斯夫妇的宴会上,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但由于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她谢绝了。达西十分痛苦,临走前还留下了一封信。在第二年的夏天,伊丽莎白通过对达西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渐渐消除了对他的成见。与此同时,伊丽莎白听到传闻说,妹妹莉迪亚与威克汉姆私奔的事情。达西知道后,帮威克汉姆还清了他欠下的赌债,还给了他很大一笔钱,使他有能力和莉迪亚结婚。从这次事件之后,伊丽莎白真诚的爱上了达西。宾利和简经过一系列的事件,终于言归于好了。在小说故事的结尾,达西也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两人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

三、婚姻观

(一)利益型

夏绿蒂为了满足自己物质上的需求,嫁给了富裕的柯林斯先生。由此可见,夏绿蒂的思想非常世俗,只看重物质,不看重自己的情感。“当柯林斯向她求婚时,她明明知道柯林斯并不是真的很喜欢她,而且柯林斯并不是一位通情达理的男性,但他还是决定嫁给柯林斯,只是因为柯林斯有她没有的金钱与地位,而这一点在夏绿蒂眼里是非常重要的。”[2]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夏绿蒂综合考虑了现实生活当中的情况,最终选择了柯林斯先生,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说她是为了钱财,为了安宁。在当时,夏绿蒂27岁已经是比较年长了。如果他再不结婚的话,一方面会增加兄弟们的负担,另一方面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她通过考虑到柯林斯先生的性格以及社会上的地位,相信在日后的生活当中会获得一定的幸福。“柯林斯出于对婚姻的迫切心理,想要一个能够照顾自己家庭,为他提供幸福美满婚姻的女人。”[1]事实上,柯林斯先生同样也认为夏绿蒂十分称职;柯林斯也给夏绿蒂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总的来说,夏绿蒂在嫁给柯林斯之后,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夏绿蒂当初的选择对于她今后的生活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人们追寻婚姻幸福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追求善良与真诚,而不是所谓的利益。

(二)欲望型

莉迪亚与韦翰决定私奔,以至于他们的父亲终究让他们成婚了。莉迪亚这种过于草率和轻浮的性格,使她被爱情冲昏头脑。她性格中的不成熟,从她的不端行为就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由于莉迪亚的年轻,把爱情和婚姻都看成一场儿戏,冲动之后却没有羞愧。莉迪亚始终都沉浸在自己对于爱情和幸福的幻想之中,全然不顾他人的反对,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莉迪亚的行为非常愚蠢。班纳特的女儿中,玛丽曾说,女人不应该在没有结婚之前失去贞洁,否则将会对自己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并且破坏自己的名声。“莉迪亚之所以会与威尔哈姆在一起,就是因莉迪亚是一位有美貌与性感的女性,这满足了威尔哈姆女色的需要;而莉迪亚又是一位喜欢享乐的女性,与威尔哈姆在一起能够满足他享乐的生活目的。”[2]P14莉迪亚由于自己做出这样草率的决定,她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后悔和挽回了。由于最后他们经济拮据,韦翰对于莉迪亚的爱变得越来越少,由此可见,这种所谓的爱情最终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建立在欲望之上的爱情是永远不可能得到幸福的,小说的结局也同样十分悲惨,人们在追寻自己爱情的时候,不可以放纵自己的欲望,否则将会落得与莉迪亚和韦翰一样的下场。

(三)品德型

简在这部小说当中拥有良好的自身教养和风度,彬格莱先生又拥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和富裕的财产,正可谓是门当户对。但达西觉得他的妹妹和家人言行举止十分粗俗,主张拆散他们俩,但最终伊丽莎白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达西的傲慢与偏见。归根到底,其实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也影响了很多人。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突然发生转变,文化傳统也随之而发生改变,便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在性格方面,简有很多的优点,同样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她把所有人都当成好人,很难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这是因为她有限的判断能力。她在性格方面过于拘谨,几乎没有追求,逆来顺受。她的这种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女性形象,大多都是听由别人安排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虽然彬格莱和简的感情一波三折,但是他们的婚姻最终被给予很高的评价,幸福建立在互相深爱对方的基础上,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在道德方面,最高的要求应该是对于婚姻的向往,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两个美好的婚姻告诉我们,要始终保持内心的善良和美好,才能维持长久的感情。

(四)真爱型

伊丽莎白是一个机智聪慧,对未来富有远见,并且自尊心很强的人。她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她看待感情时有很强的主见,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最终与达西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伊丽莎白既感性又理性,当自己为家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时候会十分懊悔,在理智和情感面前,她敢于克制自己的感情。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我认识之间的偏差。在刚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一些偏见,但最终由于他自己的理智分析,消除了这种承建,追寻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伊丽莎白对达西几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女性对于婚姻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于自身人格的塑造。其实达西给伊丽莎白的那封信才是关键,信中揭露了很多的真相,使得伊丽莎白冷静地看清了现实,并且审视了自己,她意识到了之前自己的盲目和偏心,并且被蒙蔽了双眼。伊丽莎白看到了达西身上的闪光点,便自然而然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小说中最完美的婚姻,是真正以爱情为基础的幸福婚姻。”[2]P14他们的婚姻以真爱和感情为基础,始终保持着纯真和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

四、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一)婚姻的出发点是爱情与尊重

婚姻虽然会受到地位和金钱的影响,但是爱情始终都是婚姻的出发点。在小说中伊丽莎白的身上体现出了这一点,虽然出生一般,但他拒绝了柯林斯,在没有了解达西之前也拒绝过他。“只到达西后来不断反省,并用实际行动来打动伊丽莎白,改变了伊丽莎白的偏见,他们才最终走到了一起。”[3]伊丽莎白的种种行为都表明,爱情是需要平等和互相尊重的,一切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性格特点鲜明的伊丽莎白,表达了当时女性渴望独立,渴望平等的迫切需求。小说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十分有力地体现了婚姻的出发点是爱情与尊重。

(二)婚姻的保障是金钱与财富

虽然说婚姻存在的基础是双方的互相尊重,但金钱与财富同样必不可少,是婚姻的重要保障。在英国当时的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大部分的女性都要依附于男性,依靠他们的经济才能使生活有一定的保障。举个例子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宾利和达西社会和经济地位,才能使他们和简,伊丽莎白的婚姻幸福美满。“这些不同的婚姻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婚姻要幸福,必须有经济作为基础和铺垫,这是简·奥斯汀通过几个不同的婚姻所表达的一个共同的观点。”[3]倘若宾利和达西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不会出现这样令人羡慕的婚姻家庭。

(三)作者的婚姻观念

作者在这部小说当中体现了一定的婚姻等级观念,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其实产生这样的观念,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虽然伊丽莎白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的意识,但从深层次方面来说,她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婚姻等级观念,当时的社会还是比较看重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但即使有这样的婚姻等级观念,作者在当时的婚姻观还是非常值得推崇的。第一点是金钱不是万能的,钱不能买到所有的东西,当然包括双方真挚的情感。就拿伊丽莎白来说,在爱情和金钱面前,她果断选择了前者,认为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夏绿蒂和柯林斯的感情中间,很明显的体现出金钱是必不可少的。

五、婚姻观的现实意义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当中,作者简·奥斯汀描写四种不同的婚姻观,深层次的揭示了爱情与婚姻的观念,以及对待婚姻的态度。在当今社会,幸福美满的婚姻到底是由爱情组成的,还是由财富或者其他组成的呢?婚姻观的现实意义,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热门话题。

第一点,最重要的肯定不是金钱。在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相较于以前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基本上不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甚至有很多地方还提倡女权主义。所以在选择自己的婚姻时,女性具有很大的独立自主能力,不再像以前一样任人摆布了。然而不排除有很少一部分女性会选择金钱作为考虑婚姻的很大一部分,因为每个人对于婚姻的态度不同。第二点,爱情也不是考虑婚姻的唯一要素。在现代社会生存,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双方都没有经济来源,至少就目前看来,婚姻是不可能幸福美满的。“当然,我们所要考虑的财富并不一定要像达西那样富裕,只要能够让我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保证家庭中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4]将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然后考虑一定的金钱,来保证日常的生活,在我们当今这个社会,是很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的。

六、结语

总的来说,关于婚姻观这个话题,一直值得我们深思。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当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我们今后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当中来。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婚姻都是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必定不会收获幸福与美满。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正确的处理爱情与金钱的关系,在考虑婚姻的时候权衡利弊,谨慎做出最终的选择。

參考文献:

[1]孟洁.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婚恋伦理观研究[J].语文建设,2016(11):14.

[2]刘改革.论《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J].黑河学刊,2015(1):66.

[3]季蓓蓓.《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14.

[4]邝江红.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语文建设,2014(2):47.

猜你喜欢

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简·奥斯汀:查顿小屋的慰藉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爱与惩罚
父亲的爱与惩罚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让“培根手机”叫你起床